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陈少丹
摘要:文章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根据200个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英语写作打分,探讨写作动机、写作焦虑、英语写作之间的关系,并基于研究结果,从写作动机和写作焦虑方面对英语写作提出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结构方程模型;英语写作
一、引言
学生的英语写作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焦点。尽管在传统教学中积累了大量有关英语写作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界和教育实践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更全面地理解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传统观点倾向于将学生写作视为一个静态的、线性的过程,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外部因素的影响。然而,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有助于揭示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多元动态因素。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强调写作能力是一个演变和互动的过程,受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学生个体特质、学科知识、文化因素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之后,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并为提高写作教学质量采取有效策略。因此,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深入探讨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如思维过程、语言能力)和外部因素(如教学方法、文化背景)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英语写作
梅里尔·斯万强调第二语言写作(以下简称二语写作)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如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本文提倡引入新教学模式,将二语写作与认知、情感、态度、学习环境联系起来。《第二语言写作杂志》作为专业二语写作期刊,聚焦全球二语写作领域最新研究。
《第二语言写作杂志》刊登的论文主要涉及写作过程、写作教学、影响因子、文本与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定性和无物质分析。随着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英语写作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写作教学、影响写作的因素、语篇研究和考试评价。尽管关于英语作文的研究还比较少见,但是从2005年开始,关于经验主义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这已经超出了传统的“材料主义”范畴。这些发现启发了英语写作教学,强调学术界对教学方法的迫切需求。
(二)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研究显示,二语写作发展动态受学习个体差异影响,表现出复杂的发展路径。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复杂动态系统理论来指导写作教学,学习者语言运用的复杂性、流利性和准确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研究指出,写作能力受内、外部因素相互影响,呈非线性发展模式,初期可能存在准确度波动,后期逐渐稳定。研究还强调了语言环境对写作发展的影响,提倡综合考虑多层影响因素指导写作教育和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0个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通过高考入学的有100人,通过高职单招的有100人。
(二)研究工具
笔者基于佩恩的英语写作动机量表,该量表共包含28个题项,涵盖自我效能、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三个维度。其中1~9题调查学生的自我效能,10~19题调查学生的内在动机,20~28题调查学生的外在动机。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从“1=完全不赞同”到“5=完全赞同”,分数高低反映了英语写作动机的强弱程度。
关于写作焦虑,笔者参考了郭燕与秦晓晴的二语写作焦虑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题项,涵盖课堂教学焦虑、构思焦虑、回避行为和自信焦虑四个维度。其中,1~10题调查学生身体焦虑情况,11~16题调查学生回避行为情况,17~20题调查学生认知焦虑情况。量表同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1=不焦虑”到“5=非常焦虑”,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深。
对两个班级的学生,笔者采用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卷)的书面表达部分,在教师的全程监督下按要求完成一篇80词左右的作文,试题满分为15分。由三个教师针对语言准确度、语言复杂度、句法复杂度进行打分,从“1=很低”到“5=很高”,分数越高,说明学生作文完成较好。
四、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笔者运用赫尔曼单因子检验法,即将所有指标放在一个因子下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12个,第一个因子的解释率小于临界值40.000%,解释的变异量为30.881%,可知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并不严重。表1为写作动机,写作焦虑和英语写作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得,自我效能与三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6、0.542和0.574,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在语言准确度、词汇复杂度和句法复杂度方面的表现越好。
内在动机与这三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7、0.497和0.533,显示出内在动机与英语写作的各个维度均呈现正相关,尤其是与词汇复杂度的相关性略低于其他两个维度。
外在动机与三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1、0.543和0.511,这表明外在动机对语言准确度和词汇复杂度的影响较为一致,但对句法复杂度的影响稍弱。
同时,写作焦虑的两个维度(身体焦虑和回避行为)和认知焦虑,与英语写作的三个维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身体焦虑与三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547和-0.514,表明身体焦虑程度越高,个体在英语写作的各个方面表现越差;回避行为与三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1、-0.408和-0.563,显示出回避行为与句法复杂度的负相关性最强;认知焦虑与三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1、-0.561和-0.503,其中与词汇复杂度的负相关性最强。
笔者得出自我效能、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与身体焦虑、回避行为、认知焦虑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自我效能、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与语言准确度、词汇复杂度、句法复杂度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身体焦虑、回避行为、认知焦虑与语言准确度、词汇复杂度、句法复杂度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
(二)英语写作的路径分析
通过写作动机、写作焦虑对英语写作影响的分析,笔者得出各个维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具体研究维度之间的路径,如图1所示。
如表2所示,根据各变量之间路径系数分析结果,笔者可以确定本文各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写作动机对写作焦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β=-1.303,P<0.05);写作焦虑对英语写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82,P<0.05);写作动机对英语写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37,P<0.05)。
因此,写作动机与写作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写作动机越高,写作焦虑越低。此外,写作焦虑与英语写作能力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较高的写作焦虑可能会降低英语写作能力。最后,写作动机与英语写作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较高的写作动机可能有助于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写作动机、写作焦虑与英语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为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提供指导。
五、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综合以上结果,笔者得出研究结论:学生的写作动机对英语写作有积极影响,写作焦虑则可能对英语写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英语写作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写作动机,同时帮助学生应对写作焦虑,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研究建议
第一,提高英语写作动机。鉴于写作动机对英语写作具有积极影响,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可以通过设计有趣和相关的写作任务,提供反馈和奖励机制等方式实现;还可以鼓励学生设立个人写作目标,以增强他们的自我动机。
第二,科学管理写作焦虑。考虑到写作焦虑可能对英语写作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并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应对写作焦虑,如提供写作工作坊、心理辅导,或采用放松技巧等。教师还可以创建鼓励学生写作的环境,减轻学生接受评判的压力。
第三,实施个性化教育策略。鉴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采用个性化的教育策略,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动机水平和焦虑水平,根据其需求和水平提供定制的教学支持。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学生评估和反馈来实现。
总之,通过深化对写作动机和焦虑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体验。这些建议有望为英语写作教育领域提供有益的指导,助力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宇,王立非.二语写作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04(3).
[2]郭燕,秦晓晴.大学生外语写作焦虑调查及对写作教学的启示[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4).
[3]杜福兴.学习动机与大学生英语写作[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7).
[4]郭继东.写作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写作焦虑的中介作用[J].外语学刊,2018(2).
[5]白丽茹.英语写作焦虑诱发因素量表编制[J].外语界,2017(5).
[6]陈晓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写作动机、写作策略以及写作成绩的相关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7.
基金项目: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教研课题“动态系统理论下高职英语专业学习者写作词汇与句法复杂性分析”,项目编号:YBJY202314。
(作者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