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作者: 唐瑞锴

大学生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析0

摘要:文章以江苏海洋大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大学生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学习动机与观念”“学习方法与收获”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并且三个因素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最终从三个影响因素方面为高校提供提升大学生学习水平的相关建议,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风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学习影响因素;问卷分析;学风建设

大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策略不当、学习环境不理想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因此,高校深入了解大学生学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通常会设定几个维度,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美国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主要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的程度、师生互动的程度、教育经验的丰富度和校园环境支持力度五个维度对美国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情况展开调查,调查以个人信息、学习结果和满意度三种形式体现。澳大利亚的课程体验调查最初以优质的教学、明确的目标和水平、适当的评价、适当的学习量、一般技能、整体满意度为指标,调查大学毕业生的课程体验情况,经过修订增添了学生援助、学习资源、学习共同体、毕业生质量、学习动机五项指标。英国在全国开展学生调查,主要包括教学和课程、反馈和评价、学术支持、管理和组织、个人发展、总体满意度、个人发展七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制订相应措施,促使相关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民众心中的标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汉化版“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以此调查国内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史秋衡等人对全国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将调查结果提炼为外部适应型要素、内部驱动型要素和综合型要素三种形式。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构建的研究模型,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设计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探析大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以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线上抽样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0份。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学科性质、班干任职情况;第二部分为学习情况调查。量表围绕“学习观念”“师生互动”“同学关系”“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收获”六个维度进行题目设计,并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进行计分,该量表由5个赋值组成,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一般、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对应的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量表题目具体为“Q6学习是为了实现自我发展;Q7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Q8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Q9学习是为了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Q10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Q11老师注重启发我们思考;Q12老师会为我们提供课外指导;Q13老师上课时会鼓励我们发言;Q14我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有用的建议;Q15我经常参加老师的课题项目;Q16我积极参与班级活动;Q17同学乐于向我求助;Q18我愿意和同学分享学习生活经验;Q19我积极参加小组讨论;Q20我在课题中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Q21学习可以让我获得满足感;Q22我学习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Q23兴趣驱使我学习;Q24学习时我会积极得出自己的想法;Q25我只学习考试相关的内容;Q26我会认真完成作业;Q27我会按时预习、复习;Q28通过大学学习,我掌握了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Q29通过大学学习,我可以将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Q30通过大学学习,我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Q31通过大学学习,我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入;Q32通过大学学习,我获得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结果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

(二)受测者基本信息

在本次研究的样本数据中,性别分布为男性样本88份,女性样本132份;年级分布为大一样本45份,大二样本58份,大三样本55份,大四样本62份;生源地分布为农村样本114份,小城镇样本66份,大中城市样本40份;学科性质分布为文科类样本50份,理科类样本97份,工科类样本57份,艺术类样本7份,体育类样本9份;班干任职分布为担任班干样本84份,未担任班干样本136份。

(三)数据分析

为验证量表可靠性,本次研究采用对高低分组求决断值—临界比的方式进行检验,取分值前27%的数据作为高分组,取分值后27%的数据作为低分组,临界值分别为113、94。对高低分组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除Q25检验的t值未达显著外(t=-1.755,P=0.082,P大于0.05),其余26题高低分组平均数差异检验的t值均达0.05的显著水平。此外,Q22虽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其t值的绝对值较低(t=-2.55)。在本研究量表分析中,将临界比值的t统计量的标准值设为3,若t<3,可以考虑将该题目删除。经过上述分析,在此将Q22“我学习是为了能够通过考试”、Q25“我只学习考试相关的内容”两道题目删除。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量表进行降维处理,并使用凯撒正态方差最大变异法进行因子旋转,α转轴收敛域5个迭代。KMO检验(抽样适合性检验)结果为0.944,大于0.6,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5,表明该量表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共得到3个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其可以解释66.381%的变异量,因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表1所示。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公因子1与Q20、Q23、Q24、Q26、Q27、Q28、Q29、Q30、Q31、Q32高度正相关,将其命名为“学习方法与收获”;公因子2与Q6、Q7、Q8、Q9、Q10、Q18、Q21高度正相关,将其命名为“学习动机与观念”;公因子3与Q11、Q12、Q13、Q14、Q15、Q16、Q17、Q19高度正相关,将其命名为“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三个因子的α系数分别为0.929、0.915、0.913,表明三个因子的信度非常理想。

积差相关结果表明,“学习方法与收获”和“学习动机与观念”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702,P<0.01,两者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0.492>0.49,两因子高度正相关;“学习方法与收获”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736,P<0.01,两者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0.542,大于0.49,两因子高度正相关;“学习动机与观念”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701,P<0.01,两者显著相关,决定系数R2=0.491,大于0.49,两者高度正相关。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性别对“学习方法与收获”(P=0.054)、“学习动机与观念”(P=0.715)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P=0.326)无显著影响。担任班干的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与收获”方面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71);在“学习动机与观念”(P=0.011)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P=0.002)两方面,担任班干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性质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与收获”“学习动机与观念”“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三个因素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编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本研究对江苏海洋大学收集到的220份样本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积差相关、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在课余自主学习方面,大学生主动性有所匮乏。不同于中小学时期,课余时间有家长监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缺乏自主性,课后用于学习的时间较少,并且大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对于高校而言,学风建设已成为重点工作,同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点。针对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问题,高校应积极创新,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高校还应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搭建各类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当下,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协作意识,部分大学生还停留在个人学习的层面,然而在大学学习中,团队协作互助对于增强学习效果具有显著作用,所以高校应向学生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团体精神。

第二,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学习方法与收获”“学习动机与观念”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三个方面。这三个因素相辅相成,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高校可以将改进措施落实落细,针对个别因素制订方案,因为某一个因素的提高也会带动其他因素的提高。良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理安排时间等。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加专注和投入。同时,良好的学习观念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大学生会对学习持乐观态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能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与支持。与教师的良好互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指导和帮助;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则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与收获”方面的得分高于普通学生但不显著,而在“学习动机与观念”“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与收获”方面,普通大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学习,为自己制订学习方案以系统地获取知识。而学生干部需要承担管理和组织任务,这会占用其部分学习时间,但他们在工作中的锻炼,提高了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计划制订能力,并在学习时高效安排时间,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合理结合,因此在“学习方法与收获”方面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得分与普通大学生无显著差异。此外,学生干部通常需要参与各类活动和会议,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资源,从而丰富学习内容。在“学习动机与观念”方面,学生干部往往具备更高的学习动机和更积极的学习观念,他们需要为他人服务并发挥领导作用,因此对于自身的学习要求和期望也更高。他们通常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意识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和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这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观念使得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追求卓越。在“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方面,学生干部通常能够建立更加紧密和积极的关系。作为学生干部,他们需要与老师密切合作,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协作。这种合作与互动促使他们与老师、同学之间建立起更加积极的互动关系,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支持和帮助。因此,高校应为更多大学生提供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如树立榜样、共享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指导、加强协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这种带动作用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盛清,高文武,李增娇.美国NSSE“全国大学生学习投入性调查”的概述及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J].科学教育,2012(2).

[2]常思亮,袁耀宗.澳大利亚大学生课程体验调查之探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7).

[3]刘派.美英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对我国的启示:基于NSSE与NSS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21(10).

[4]武正营,汪霞.英国大学生调查(NSS)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2(5).

[5]史静寰,涂冬波,王纾,等.基于学习过程的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

[6]史秋衡,文静.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要素解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2(3).

基金项目:江苏海洋大学2024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学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S20244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