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改革与反思
作者: 李萍 刘永泉
摘要:文章以嘉兴大学双语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改革为例,阐述以营销策划书为抓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到目标管理、项目成果的“全链式”教学改革实践,并针对学生展开调查问卷,探讨如何增强教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式学习;国际市场营销课程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建设面临以下挑战:第一,由于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导致案例更新相对滞后的问题;第二,教学过程中仅依靠案例教学展开应用训练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度不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的模拟实操软件较少,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第四,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创业元素。
嘉兴大学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授课对象为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本科生,其专业性质决定学生对英语授课的接受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较强,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教学模式改革上,而非放在英语授课上。
一、改革教学模式的选取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刘献君认为“学生为中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林江湧等人认为应该让学生在“干中学”项目中获得知识与综合能力;董艳、孙巍认为PBL强调学生学习成果的多元性;刘学忠认为PBL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起到了有效作用;齐卫、王文青认为PBL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性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可以是设计一件产品、解决一个问题等。项目选择决定了教学改革的结果。项目要与课程内容高度匹配,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持续解决问题,还要体现教育部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要求。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围绕“企业如何开展国际营销”这一主题展开,课程内容与国际市场营销策划书高度匹配,因而国际市场营销策划书就成为最适合的项目。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多角度构建教学内容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PBL的项目任务是撰写国际市场营销策划书。具体而言,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个学习小组结合具体产品品类撰写一篇营销策划书(即总项目)。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将策划书拆分为多个子项目,如图1所示。第一篇教学内容为全球营销环境,设置子项目:宏观环境分析报告。第二篇教学内容为进入市场,设置子项目:微观市场调研报告、目标市场精准营销报告。第三篇教学内容为营销策略,设置子项目:产品品牌报告、价格策划报告、渠道策划报告、促销策划报告。
在这样的设计下,课程教学内容与国际营销策划书的子项目形成一一映射关系。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同步有序地完成各篇章对应的子项目,直至课程结束,各子项目连接起来形成一份完整的国际市场营销策划书。这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PBL得以实施。此外,源源不断的新案例加入教学,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扩充和更新。
(二)多维度优化教学方案
在教学时,教师要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PBL,一方面循序渐进地将项目组织管理、市场调研、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营销双语组合等教学内容多层次、立体化地推进,优化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借助在“干中学”增强教学改革效果。教师多视角引导学生将课程知识点运用到策划的各子项目中,边学边干,边干边练,边练边想,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三)多元化重构课程目标管理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过程管理,教师需要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即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地参与学习评价。教师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每个子项目作为一次作业,设置评分标准。学生精准地了解完成该项目的步骤、过程性及终结性成果要求,目的明确地开展学习。教师对课程学习效果和成果等作出全面评价,持续激发学生行动力,实现课程目标管理。
(四)高端化培育课程项目成果
为深化课程改革成果,教师将与课程相关的多个学科竞赛融入课程项目,鼓励并培育优秀项目成果参加“挑战杯”“商业精英挑战赛”等创新创业类竞赛。该模式能增强学生对项目的投入度和获得感,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良性循环,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问卷分析
嘉兴大学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已实施了若干轮PBL,培育后的项目成果曾获得A类学科竞赛国赛一、二等奖。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需由教学改革受益者(学生)来评价课程改革效果,因此嘉兴大学课程组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和发现教学改革的不足之处。调研对象为2020级英语专业选修该课程的本科生,问卷采用网络匿名回收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52份。
(一)整体满意度
从整体来看,PBL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来看,有63.46%的受访者对教学效果“非常满意”,有36.54%的学生评价为“满意”。学生对PBL的喜欢程度与预期尚有一定差距,有59.61%的学生喜欢程度为“很大”。可见,教学需要“多管齐下”,高校要进一步探索如何融合其他教学方法。
(二)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PBL的主要优点,有76.92%的学生认为PBL在“大”“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7.69%的学生认为“一般”。可见,PBL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PBL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有84.61%的学生认为通过小组项目在“大”“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国际市场营销策划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抓手,有88.46%的学生认为项目策划书的撰写在“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项目选择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项目要和课程内容高度匹配,且项目的量和度要适中。86.53%的学生认为国际市场营销策划书这一项目与教学内容在“大”“很大”程度上匹配;5.77%的学生认为项目与教学内容贴切度不够。可见,营销策划书是较为合适的项目抓手。在具体项目任务设置上,63.46%的学生认为课程项目任务偏多,需要减少,30.77%的学生认为要分解为更多个、更细致的小项目。因此,在今后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合理安排项目任务的数量与难度。
四、教学反思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PBL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但“非常满意度”未能达到预期。如何提高学生的“非常满意度”是下一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教师在项目上的引导和指导作用。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何为合适?项目要有意义,要突出地方经济特点,要具备可行性等。比如,在能源危机期间,中国电热毯畅销欧洲,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电热毯的国际市场营销策划。又如,考虑到嘉兴海宁皮草业国际竞争力强,教师指导学生对接本地皮草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国际营销问题。再如,浙江商业氛围浓厚,部分学生的家族经商,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立足自家企业的产品尝试国际市场的开拓。其次,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与学习小组保持持续沟通交流,尤其是当小组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出富有成效的专业建议,帮助小组排忧解难,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最后,教师对有创意的“种子”项目以及有意向参加学科竞赛的学习小组,需要做有针对性的培育。
第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研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对PBL的喜欢程度为“很大”,尚有提升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教师给学生更多的项目选择空间,除了国际市场营销策划书之外,学习小组经与教师商议后可以选择与课程相关的其他项目。其次,除了PBL之外,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灵活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如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未来学习空间等教学模式。
第三,优化项目内容及量度。PBL需要学生在课后投入较多的学习精力。调研显示,60%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任务偏多。因此,教师要协调好课内课外学时,尤其是要把握好课外项目的量与度。首先,教师进一步优化项目内容,减少子项目次数,改为仅做重点项目任务;其次,教师允许学习小组结合项目特点选择子项目,而非“一刀切”,以提高项目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2]林江湧,魏农建,段明明.项目教学:应用型教学模式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
[3]董艳,孙巍.促进跨学科学习的产生式学习(DoPBL)模式研究:基于问题式PBL和项目式PBL的整合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9(2).
[4]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1).
[5]齐卫,王文青.项目式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二批立项项目“国际市场营销(英)课程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107142105350;2023年嘉兴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国际市场营销(英)阶段性成果,项目序号: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