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开设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的思考
作者: 张禹海摘要:文章归纳总结我国公安院校应急警务人才培养建设现状,探讨公安院校结合应急管理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开设应急警务技术学科方向的可能性,以期对我国公安院校应急警务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应急警务;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公安院校
一、引言
当前,公安机关在不断地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逐渐形成新的综合公安业务,即应急警务。而应急警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各公安院校的大力支持。目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警学院和湖北警官学院等公安院校都在应急警务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越来越多的公安院校也开始重视应急警务人才的培养。然而,应急警务与传统治安管理工作相比,涉及面更广,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公安院校在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二、应急警务内涵
我国在2007年11月1日颁布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律把突发事件划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社会安全事件是指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的暴力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应对的主体是公安部门及人民警察。因此,应急警务有了明确的应对主体和对象,即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警务的研究对象也比较明显,即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活动过程。综上,应急警务可以定义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进行紧急处置与救援的专项警务活动。
应急警务与常规警务在应对对象上有所不同,它主要针对的是发生在公共领域、需要警察介入管理的危机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涉及公众安全和社会秩序,社会影响较大。应急警务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客体是社会安全事件,应急警务的实施阶段并不局限在处置阶段,而是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处置、恢复等环节,是管理科学在警务人才培养方面的延伸。可以说,应急警务是一门以应急管理、危机应对、风险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模拟分析、案例研究、评价研究、模型计算等技术方法,深入研究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发生与发展规律及其应对策略与技术的学科,是具有高度整合性的新型应用学科。
三、国内设置应急警务学科方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
湖北警官学院于2005年正式开设了治安学(警务临战方向)本科专业,之后在2008年举办了“警察临战论坛”,就中国公安应急警务技术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交流。可以说,湖北警院是我国最早开始进行应急警务研究的公安院校。2012年,广东警察学院张成和北京警察学院佟辉探讨了公安院校建设与发展应急管理学科对培养“一专多能”公安实用型人才的可能性。2016年,王彩元、杨纪恩等湖南警察学院人员对公安学科和专业设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应急警务专业的提出拓宽了公安学科的视野。
此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立应急警务研究中心,湖南警察学院在治安系内成立应急管理教研室,江苏警官学院、湖北警官学院、中国刑警学院先后开办治安学专业应急警务(管理)方向。大多数公安院校倾向于将应急警务课程与治安管理课程相融合,部分公安院校则倾向于在治安学专业的框架内融入应急警务的相关内容。具体来说,这些公安院校会在治安学专业的课程中穿插应急管理基础、公共危机管理等管理类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会涉及部分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点。然而,目前公安院校如何将应急管理与警务课程有效融合,形成一个系统化、完整化的课程体系,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应急警务专业建设起步较晚,队伍建设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满足公安机关对高层次应急警务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在公安专业本科阶段开设应急警务专业或研究生阶段开设的应急警务技术专业或方向,是顺应当前公安院校警务学科发展需求的,能满足坚持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求。
四、设置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的必要性
第一,如今各种严重危害公众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处理此类事件已经引起了业内越来越多人员的关注。中国以公安部门为主要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核心,在此类事件的应急处理方面,公安机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后备公安力量的主阵地,理应在公安教育体系中设置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这既是顺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公共安全形势的需要,又是提高公安人员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能力的必然要求。
第二,应急警务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范围广泛,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处置、恢复等环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尽管应急警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仅有少数公安院校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来深入发展。例如,中国刑警学院和湖北警官学院设立了应急警务(管理)专业方向,并已开始培养学生。同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湖南警官学院也成立了相关的研究中心或研究室。然而,大多数公安院校在应急警务技术方面的建设上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有相关课程的设置,也大多作为选修课程存在,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因此,公安院校设置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能推动公安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第三,现阶段,我国在应急警务指挥和决策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警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我国各层级、各类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均需要公安力量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然而现阶段公安队伍掌握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的人才相对较少。因此,公安院校在公安教育体系中设置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能保障高素质应急警务人才储备的培养。
五、公安院校开设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的思路
(一)人才培养定位
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主要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应急警务人才,可以服务于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应急警务指挥协调办公室,以及特警、治安、巡警等具有应急警务性质的部门和警种,从事参谋、计划、调度、保障、现场指挥等公安岗位群。这些警务人才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应急警务的核心理论、基础知识、关键技能,同时应具备出色的实战能力,包括危机分析、预测预警、快速响应、有效指挥、应急保障、危机谈判以及媒体沟通等,能在各级公安机关从事应急警务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能很好地与其他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因此,公安院校可以借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学习公共管理,研究生阶段学习管理学的分支——应急管理。公安院校也应在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在研究生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应急警务能力。
(二)主要教学与研究内容
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应紧紧围绕当前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形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一,应急警务基础理论与方法,即主要研究恐怖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具有公共影响力的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演化机理、演化路径、演变态势、事件链等规律;研究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技术方法;研究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体系及运行机制等理论与方法。
第二,应急警务准备与预警技术,即主要研究应急警务队伍和能力建设;研究重大社会安全事件预案编制、应急演练、物资配置、应急通信等技术;研究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信息融合、综合预警研判、预警信息发布等预警技术。
第三,应急警务响应与决策技术,即主要研究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分级、指挥模式、联动和协同等策略;研究情报分析、指挥决策、应急处置和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
第四,应急舆情管理与危机谈判技术,即主要研究媒体应对和舆情管理方法;研究危急情况下如何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调,化解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以上教学与研究内容的设置较好地衔接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内的重要内容,能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应急警务人才,为公安机关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应急警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领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公安院校在开设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时,应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构建以典型社会安全突发事件案例分析、模拟演练为基础的成果导向教育模式,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应急警务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在虚拟的应急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应急反应能力、处置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此外,公安院校可以让学生在公安机关的应急警务部门进行实际工作,亲身体验应急警务现场的工作环境和流程,积累实践经验。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的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公安院校应加大对应急警务专业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同时具有“警务+应急”相关背景和经验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学团队。同时,公安院校还应加强师资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应急警务、应急管理领域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活动,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的不断发展。
六、结语
目前,我国对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而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的发展也是我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文从应急管理、教育学、公安学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公安院校建立应急警务专业与学科方向的发展思路。
我国每所公安院校都独具特色,如何根据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形势的发展变化,构建既科学又合理的应急警务教育模式,是摆在每所公安院校面前的难题和重要责任。因此,每所公安院校都需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与公安机关、应急管理部门等实战单位的合作,科学合理地设置应急警务课程体系,为我国公安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急警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立伟.我国应急警务研究综述[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3).
[2]赵志飞.中国应急警务理论的探索与创建:兼谈将“警察临战学”更名为“应急警务学”的思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4).
[3]张成,佟晖.公安院校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探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3).
[4]王彩元,杨纪恩.关于公安学学科与专业设置、调整的思考:兼谈应急警务学科与专业建设[J].公安教育,2016(9).
[5]张莉莉.公安院校应急警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D].重庆: 西南政法大学,2018.
[6]周李娟.治安学专业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公安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