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管理策略

作者: 邝艳萍

摘要:文章阐述协同育人理念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并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案例对象,对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协同育人学生管理实践进行分析,围绕“7S”学生管理新理念、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学生管理机制、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学生管理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协同育人理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一、协同育人理念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一)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持续培养和输出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要想实现这一重任,开展优秀的学生管理工作必不可少。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工作者,管理者人员不足问题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的桎梏。为了打破桎梏,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有效落实协同育人理念,把班主任、辅导员之外的专业教师、行政人员、思政教育工作者等教育主体进行资源整合并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全新的学生管理工作团队,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保驾护航。

(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协同育人理念的核心在于凝聚多方力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基于协同育人理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各教育主体对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关注度,还能够依托协同育人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且多元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平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学生群体的需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为学生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价值,以及自己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实现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

协同育人理念强调各方教育主体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管理者可以要求多方教育主体共同加入学生管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要多倾听学生的烦恼,以此减少学生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或冲突。协同育人理念还倡导开放式的管理形式,鼓励高职院校各方教育主体围绕学生管理提出决策或建议。此举有助于形成综合性的学生管理计划和管理方案,为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创造条件。

二、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管理实践

(一)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教学力量简述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其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闽西职业大学。2010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截至2024年5月,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本部、天马校区、虎岭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6.24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5.83万平方米。在办学力量上,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下设11个二级学院,分别为信息工程学院、城乡建筑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医学护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软件工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高职招生专业42个、中职招生专业8个。在教学力量上,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教职工724人,专任教师487人,在校生1.3 万余人。

(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协同育人学生管理实践

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政策的号召,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协同育人理念,依托智能制造学院与福龙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深入合作,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院+企业协同育人新体系”,共同为强化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平台保障。具体的学生管理实践举措如下。

第一,校企共建工作室,构建“产出为导向”的协同育人质量共同体。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书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工作室,并集中引入福龙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多个联合开发项目,供学生学习企业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达到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第二,学院、企业“双课堂”分层合作,探索全方位协同实践育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生培养的质量标准与其未来职业发展相契合,优化、创新了学生管理目标,并设计个性化、创新性的学生管理功能模块,借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

第三,打造“岗课互融”学生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岗课互动”学生管理体系,通过让企业岗位深度融入学院专业课程,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提高职业能力。

第四,共同分享师资团队。为了深度贯彻协同育人理念,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与福龙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师资团队方面实现了共建共享。一方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安排教师前往企业交流学习;另一方面,福龙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排技术员、工程师等入驻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现场指导。

第五,完善学生管理运行机制。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会定期和福龙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开交流研讨,围绕校企深度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等议题展开交流,共同对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协同育人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第六,共建多元、互动式学生管理评估机制。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与福龙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为学生管理制订了“五能力、多维度”的学生管理评估机制。借助学生管理评估机制,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可以直观了解协同育人学生管理的成效,同时能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实现量化处理,有效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

三、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管理策略

(一)树立“一中心、六主体”的“7S”学生管理新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且管理内容众多,涉及学生管理制度制订、实习与就业指导、学生权益保护、学业管理与证书管理、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涵盖时间、空间两个管理维度,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管理主体。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高职院校有必要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树立“一中心、六主体”的“7S”学生管理新理念。“一中心”指的是协同育人理念,“六主体”指的是根本性、基础性、主体性、目标性、倡导性、导向性六个属性,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从多角度出发,实现以“7S”为代表的学生管理新理念。“7S”学生管理新理念分别指的是三成、三自、三感、三导、三友、三守、三全。其中,三成包括成长、成熟、成才;三自包括自我意识、自主行动、自寻出路;三感包括归属感、获得感、安全感;三导包括学习引导、生活指导、身心训导;三友包括舍友、班友、校友,三守包括守礼、守纪、守信;三全包括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由上可见,“7S”学生管理新理念的提出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指明了清晰的管理方向,高职学院各教育主体只需围绕“7S”学生管理新理念做好相关的教育引导,便能全方位、立体式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构建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学生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不仅是为学生提供技术技能传授的主场所,还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阵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不应过于倚重班主任,还应让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融入学生管理工作,发挥应有价值,逐步构建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学生管理机制。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沟通次数最多,且与学生关系最为亲近的教职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动态。专业教师不仅要把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在日常教学中把更多正向思想传递给学生,助力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可见,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教师,二者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任务等方面要保持高度一致,即把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出众的优秀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学生管理的机制和形式,让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在学生管理中得到深入体现。为了让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自愿参与学生管理,首先,高职院校可以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要求辅导员深入参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课堂之外主动向学生普及相关教育和思政等内容知识。其次,高职院校可以让有条件、有时间的年轻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角色,使其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其后续制订科学的学生管理方式打下基础。

(三)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第一,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高职院校可以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上平台构建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作用在于实现对学生信息、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心理健康等内容的实时更新。通过登录该系统,教师能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针对不同学生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学生管理方案。不仅如此,该系统不仅高职院校教职人员可以登录,学生家长、高职院校合作企业也能登录,进而为家校共育、校企合作提供数据支撑。

第二,依托在线教育工具辅助教学。随着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应局限于线下,线上同样值得开拓。对此,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各类在线教育工具,辅助教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比如,高职院校依托在线教育平台,能够通过直播、录播等形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任何地方都能学习。又如,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在线学习管理系统,随时随地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第三,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学生管理决策。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为制订学生管理计划、方案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比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成效展开评估,以实现对学生管理工作细节的优化。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推荐系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筛选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生源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且各专业学生人数的增长让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愈发困难。基于此,高职院校通过把协同育人理念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增强学生管理的成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准,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在未来,高职院校还应继续围绕协同育人理念,依托先进的理念、机制、技术,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为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念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有效协同机制探析[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4(6).

[2]张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模式探析[J].才智,2024(2).

[3]李建文,许益凡.协同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7S”学生管理新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32).

[4]任丽星,李腾.新媒体背景下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3).

[5]吴冰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育人实践研究[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3(3).

[6]刘宇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分析[J].快乐阅读,2022(12).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