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作者: 梁敬伟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医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运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频数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研究发现,女生的学习习惯总体上优于男生;制订计划、课堂座位偏好、复习情况与学业成绩排名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而有效学习与学业成绩排名存在反向影响关系。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学习习惯;学业成绩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医科学院的管理类专业(含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与管理专业)学生,发放问卷409份,收回问卷399份,回收率达97.56%,其中有效问卷383份,占回收问卷的95.99%。在有效问卷中,女生272人,占71.02%,男生111人,占28.98%;大一学生70人,占18.28%,大二学生102人,占26.63%,大三学生112人,占29.24%,大四学生99人,占25.85%。为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本次研究分析了学生课前准备、课中状态和课后习惯三个阶段,问卷共设置18道题目,包含四个部分:样本特征、课前准备、课中状态和课后习惯。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笔者在收集数据后,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步骤如下:①进行信度分析,以评估问卷的内在一致性和因素分析的适用性;②进行效度分析,检验问卷数据设计的合理性;③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④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学业成绩与学习习惯的关系;⑤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显著因果影响;⑥对筛选后的学习习惯变量进行卡方检验。
二、学习习惯的调查数据分析
(一)数据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了克隆巴赫系数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了评估,样本量为383,共包含18个项目,问卷的整体信度系数为0.837。一般系数值在0.70以上被认为是较好的信度水平,说明问卷的测量结果相对稳定和可靠,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二)数据效度分析
在进行频数分析前,笔者对数据进行抽样适合性检验和巴特利检验。KMO值为0.947,远高于0.5的临界值,因此,本研究问卷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球形值高达5572.396,且对应的P<0.001,拒绝原假设,说明问卷项目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具有较高的效度。
(三)学习习惯频数分析
在“是否制订计划”方面,每次学习前都会制订计划的学生占20.89%,偶尔会制订计划的学生占18.80%,想起来制订一次计划的学生占23.76%,几乎不做计划的学生占36.55%。学习前制订计划的女生达29.73%,明显比男生的17.28%要高,对其进行卡方检验显示,男女生在学习前会制订计划差异呈现出显著性,显著性水平P<0.05。
在“是否预习和课后复习”方面,经常预习的女生占28.83%,男生占18.01%;课后复习的女生占28.83%,男生占16.83%。男女生对于课后复习情况呈现出显著性,显著性水平P<0.05。
在“课堂座位和学习地点”方面,选择坐在前排的男生占23.53%,女生占33.33%;选择坐在后排的女生占46.85%,男生占51.47%。在学习地点的选择方面,48.56%学生选择宿舍学习,38.64%学生选择图书馆学习。
在“喜欢学习时段”方面,喜欢早上学习的学生占26.11%,喜欢下午学习的学生占21.41%,喜欢晚上学习的学生占52.48%。在早上学习的女生占32.43%,比男生的23.53%要高,在下午学习的男生占25.00%,比女生的12.61%要高,选择晚上学习的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同。男女生对于学习时段的喜好(学习效率最高)呈现出显著性,显著性水平P<0.05。
在“应对信息干扰”方面,“时不时掏出手机查看”的学生占47.52%,“收到信息时及时查看”的学生占22.45%,“学习前关闭手机等通信工具”的学生占16.98%,“靠自制力不去看手机”的学生占13.05%。
在“应对考试”方面,“坚持平时好好学习”的学生占20.63%,“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占38.64%,“以上两者结合”的学生占26.89%,“裸考”的学生占13.84%。
三、学习习惯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实证分析
(一)相关分析
在本次问卷调查数据中,成绩排名优秀的学生占30.02%,良好的学生占37.34%,靠后的学生占32.64%。通过软件对学业成绩排名与各种学习习惯进行相关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第一,学生的学习计划制订情况、计划的完成情况与成绩排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学习计划制订情况的相关系数r值达0.906,计划的完成情况的相关系数r值达0.889,显著性水平P<0.01。可见,计划性对于增强学习效果有积极作用。
第二,课前预习习惯与成绩排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达0.894,P<0.01。可见,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课堂上的座位选择与成绩排名有显著的关联。相关系数r值达0.84,P<0.01。选择坐在课堂前排或中间位置的学生,成绩排名相对较前,可能是靠前位置更有利于听课和集中注意力。
第四,学习时间段偏好与学业成绩排名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达0.525,P<0.01。在收集的数据中,学业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有69.57%喜欢在早上学习,有29.57%的学生喜欢在晚上学习。可见,在喜欢的时间段或者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学习,成绩排名较前。
第五,学习时长中有效学习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达-0.84,P<0.01。有效的学习时间越多,学生的成绩排名越靠前。
第六,应对考试、应对消息干扰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排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应对考试的相关系数r值达0.473,应对消息干扰方式的相关系数r值达0.30,小于0.5,P<0.01。可见,不能单纯地将成绩排名归因于考试和消息干扰应对方式,还需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七,学生课后复习情况、每天课后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排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课后复习情况的相关系数r值达0.804,课后学习时间的相关系数r值达0.87,P<0.01。可见,课后复习对学业成绩具有积极影响,学生课后复习时间越长,其成绩排名越有可能得到提升。
第八,学生学业成绩排名和学习地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达0.735,P<0.01。可见,舒适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业成绩提升有积极作用。
(二)回归分析
虽然相关分析研究得出制订计划等学习习惯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相关性,但是无法确定它们对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显著因果影响。为此,本研究基于数据的相关分析,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名为因变量,以多个学习习惯作为自变量,将学生年级和性别样本特征作为虚拟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剔除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不显著且方差扩大因子过高的变量,最终得出以下回归分析结果:判定系数R值为0.939,决定系数R2值为0.882,调整R2值为0.881,统计量F为705.533,显著性P值为0.000,杜宾-瓦特森检验统计量为2.097。
经过回归分析,自变量只包括制订计划、课堂座位偏好、复习情况和有效学习四个因素,这四个自变量共同解释了成绩排名变异的88.2%,模型拟合度较好;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R2值为0.881,模型具有稳健性;统计量F值为705.533,对应显著性P值为0.000,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而杜宾—瓦特森检验统计量达2.097,居于1.7到2.3之间,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性,模型的构建是良好的。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本研究最终模型的四个解释变量——制订计划、课堂座位偏好、复习情况和有效学习,皆对学生学业成绩排名有显著影响(均P<0.01)。其中,制订计划对学业成绩有最显著的正向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时间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座位偏好也有正向影响,前排座位有利于听讲和互动;课后复习能巩固知识,提升成绩;有效学习则有负向影响,每天有效学习时间越多,成绩排名越高。最终回归方程为:学生学业成绩排名=1.139+0.535×制订计划+0.446×课堂座位偏好+0.148×课后复习-0.221×有效学习。
(三)卡方检验
1.制订计划与成绩排名
结果发现,学生学业成绩排名与制订计划的差异关系呈现出显著性(卡方检验chi=530.925, P<0.01):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中100%“每次都会”制订计划,排名在30%的学生中有50.65%“每次都会”制订计划,排名在50%的学生中只有4.41%“每次都会”制订计划,至于排名在70%及以后的学生则没有“每次都会”制订计划。可见,学习前制订计划的确有助于提升成绩。
2.座位偏好与成绩排名
结果发现,学生学业成绩排名与课堂座位偏好的差异关系呈现出显著性(卡方检验chi=496.081, P<0.01):课堂上坐在前排的学生中,大多排名在前10%和前30%,排名在50%的学生有89.71%坐在中排,后排就坐的93.22%皆为排名靠后的学生。可见,前排座位有利于提高课堂专注度,对于学业成绩提升有所帮助。
3.复习情况与成绩排名
结果发现,学生学业成绩排名与复习情况的差异关系呈现出显著性(卡方检验chi=388.269,P<0.01):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选择按照遗忘曲线科学复习的比例高达92.11%;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中有40.26%选择“按照遗忘曲线科学复习”,59.74%选择“有时复习”;成绩靠后的学生大多选择“偶尔复习或者从来不复习”。可见,课后复习的确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
4.有效学习与成绩排名
结果发现,学生学业成绩排名与有效学习的差异关系呈现出显著性(卡方检验chi=477.111,P<0.01):学业成绩排名前30%的学生,学习时长有效时间占比皆达到70%以上,学业排名靠后学生的学习有效时间占比大多低于50%。可见,学生充分利用有效学习时间占比,有助于提升学业成绩。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笔者经过分析验证,得出结论:大部分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习惯良好,女生的学习习惯优于男生,男生在学习计划、复习及课堂前排就座方面较差。因男生人数较少,教师应增强对其学习习惯培养的关注;制订计划、课堂座位偏好和复习情况与学业成绩排名均有显著正向关系,而有效学习占比对学业成绩则呈反向影响;此外,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专业认知欠缺,应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任务,科学复习,以提高应试能力。
(二)建议
第一,学院做好入学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快速度过大学迷茫期,了解自我兴趣爱好;开展“行业进课堂”职业规划讲座,邀请卫生管理行业专家或校友来校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带领学生挖掘医学管理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或卫生管理单位参观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制订个人职业规划,提升专业认知度,强化学习自主性,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二,学院实施学业精准帮扶,开展学习方法和科研分享,发布学院“保研考研英雄榜”,推广优秀学生的学习案例,组织保研考研分享会;定期开展专业学术写作和信息检索沙龙会,分析学习技巧,开展朋辈帮扶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学院做好低年级专业学风建设,建立低年级导师分配制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举办良好作风习惯培养活动,强化学风考风考纪;通过学习技巧讲座、学习计划制订指导、集中管理课堂手机、课堂提问预习情况和课堂点名等形式,提高学生自律能力。
第四,学院做好宿舍和图书馆学习文化建设,尊重学生学习多样性,依托学校“一站式”学生博雅书院社区建设,满足师生学习需求,丰富学生活动内容;打造社团演讲俱乐部和开设书院功能自习室,营造良好阅读学习氛围,形成互促互学互进的“头雁”引领效应。
第五,科任教师注重期中学业评估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科任教师定期对学生期中学业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习惯,并提供科学帮助和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
参考文献:
[1]赵云,莫玉芳,刘桂芬.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边缘化及其化解战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7).
[2]卢时光,余博,黄靓.大学生学习习惯对在线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749个样本的在线问卷调查[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3]周俊,马世澎.SPSSAU科研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4.
[4]武法提,殷宝媛,黄石华.学习习惯动力学研究范式及其创新价值[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1).
基金项目:2024年南方医科大学辅导员专项科研项目“医科院校本科生思想状况及教育对策研讨”,项目编号:FDY202404。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