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影响研究

作者: 初春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都发生了改变,这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亟须转变。文章以大数据如何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大数据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个性化学习、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影响,阐述如何让大数据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发挥优势,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设计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大数据

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开放共享是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信息的传播方式也由原来单向的传递转变为多元的传达。正因如此,教育领域迎来了新契机,也面临着新挑战。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新的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教育思维与教育模式,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平台、理念、方式的变革,使视觉传达设计教学逐步向现代教育发展,解决了教育缺乏个性化和同质化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

(一)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捕捉、管理、处理的数据集,是需要借助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发现力、流程优化能力的信息资产,这种信息资产具有规模大、多样化、增长率高等特点。

(二)教育大数据

教育大数据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以及根据教育需要采集到的,一切用于教育发展并可创造巨大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教育大数据有两大来源,一是教学活动产生,二教育管理过程采集。

二、大数据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面授课程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固定且内容单一,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无法开展针对性辅导。传统的教学资源大多来源于教材或教师个人收集整理的资料,缺少共享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大数据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过程将会以数据的形式记录,它涵盖了教师教学的方法与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反馈。教师利用大数据整合资源和信息的优势,分析教学的数据与活动,能开展个性化的辅导,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也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改善教学。

大数据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与丰富的学习资源。投影仪、在线讲堂、翻转课堂等在视觉传达专业设计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了教学效率。然而,目前我国的智慧教育还在起步阶段,教育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还不完全。笔者认为,智慧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件制作、论文查重和智能教室的运用上,教师应更好地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

三、大数据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表现

(一)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资源的获取

大数据技术给师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拓展丰富了课堂内容。教师借助互联网,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不仅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教学模式更加精准化、科学化,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学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微课、直播教学、翻转课堂等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在线上和其他学生共同交流,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二)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信息传达和接收方式、审美都有了全新的变化,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常规的图形表达。视觉信息的传达从二维扩展到多维度,传播媒介也由印刷纸媒延伸至网络、电视、手机等多媒体设备,呈现的方式也由静态的扩展为动态的、立体的,由实物延伸至虚拟,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亟须随之更新与改变。

传统的纸质媒介更适合传达有深度的信息和静态的联想,便于受众理解,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传递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营造出沉浸式的氛围,与受众更好地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媒介的特性,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对信息进行视觉化的传达,不但有利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方式与方法。

(三)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实行一对多的单向理论知识传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分析判断学生的个性,这样的判断结果并不够准确,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教师能对所有学生开展定量研究,精准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习的时间、知识的掌握、考试成绩分析,还能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掌握学生对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对学生进行精准的研究分析与个性化评估。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把重点精力放在学生身上,利用庞大的数据库,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需求与个人情感的表达情况,从而布置相对应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按照学生的特质制订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同时,学生通过大数据技术能看到自身的学习状况,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结合自身擅长的领域、兴趣和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学习的方法、内容。同时,教师将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使教学的过程更加多样化,能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海量的学习资源中甄选、辨别有用的、自身需要的资源,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兴趣与发展的方向,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开展自我导向学习。这样一来,教师的身份也由教导者转化为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这不仅又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实现个性化的教育。

(四)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优化完善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劳动与社会和经济的关系,传统的设计逐渐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也给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那些重复化、标准化、规则性的流程将交给智能机器完成,机械性的劳动将被机器取代,所以视觉传达设计教师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模式,需要寻求“智变”,不断优化、更新知识体系。

大数据技术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更专注于教学工作,对课堂管理、作业布置和批阅、课后问题解答等环节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的迅捷化和智能化。同时,依靠设备和技术的支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能更好地沟通交流,教师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活动,开展启发性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样化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分析与评估。教师应采集并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信息数据,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兴趣等信息,以便于更精准地为学生服务,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大数据的分析与总结,不断反思,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使科学与设计艺术更好地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大数据预测改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与学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收集很多传统教育难以收集到的数据,用数据的形式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可视化,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从被动的反馈转化为主动的预测。同时,大数据技术能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能力特征与知识运用情况,即时地诊断与分析信息,可以不用等到教学结束后再调整、优化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学生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识别和预测,能明确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辅导。此外,教师还应对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预测,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变被动为主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

(六)促进重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评价

评价体系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督促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评价主要依靠教师经验,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进行单一的评价,关注甚少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性有所缺失。

在大数据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评价的范围更广。在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进行评估与分析时,教师除了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要针对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的状态、时间、进度、深度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价。同时,教师还应考核学生的学习习惯、身心健康、社交特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综合多元化的数据信息,教师才能减少个人主观的影响,使评价更合理。这样的评价不仅能使教师优化的方法和策略,还能使学生有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使教师看到教学管理与评价中的不足,及时转变思维模式,把握核心要素,优化教学管理。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教师结合个性化、智慧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会提高教学效率,还会降低教育的成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应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改变静态的、固定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专业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理论,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胜任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相关工作,提升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使知识构建与素质能力融合发展,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生态。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智能化设计,学习智能的设计方法与工作流程,结合新技术,调整视觉传达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邦奇.智能教育的发展形态与实践路径——兼谈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的关系[J].现代教育技术,2019(10).

[2]王博,魏顺平.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4).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