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俞越

摘要:大部分音乐教学活动围绕着音乐知识展开,强调旋律、节奏与气息的变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另辟蹊径,重视音乐教学中对语言知识的应用。文章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论述了其在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职业院校;音乐课堂

传统的音乐教学大多围绕演唱这一活动展开,重视声、音、律等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教师关注的是音乐教学的艺术性特点,很少会探究音乐的语言功能。德国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重新定义了音乐教学方法,他提出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为切入点,重视对语言的解读与应用,重视学生的情感表现。这样的教学充满趣味性,学生更容易接受。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势

(一)在语言中取材,降低教学难度

当音乐学者在围绕音乐知识研究教学方法时,奥尔夫给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借由语言的交流功能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在音乐发声方式、节奏等角度重新理解音乐作品,而在剔除节奏、节拍等要素之后,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将得到逐步提升。

在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语言与音乐都是表达的重要载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与语言串联起来,使单一的音乐教学活动获得了新的载体。教师可利用语言导入音乐话题,将复杂的音乐教学简单化,实现音乐教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有机联动。

(二)在经验中取材,重视学生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从语言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大脑的左脑、右脑分别行使分辨语言、乐音的功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打破了两者之间的隔阂,借由对语言结构的理解来理解音乐作品,这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经验设计教学模块,用语言交流活动引入音乐教学。

美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艾德文·戈登认为,个体的语言学习能力和音乐学习能力大体一致,但随着后天教育的逐步发展,二者会产生较大的差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新审视了语言的教育功能,利用学习者的语言交流经验和使用经验,将对语言的理解转化为对音乐的理解,以此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三)在交流中取材,创新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应用语言素材的同时,创新解读了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个体在出生后的6年中不断学习语言技能,感官能力同步发展。相较于音乐,语言有着先入为主的优势,教师可通过语言学习、语言交流来设计教学模式,音乐教学活动不再以唱为主,而是鼓励学生利用语言进行表达,并在交流、探讨语言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

二、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枯燥,学生难以配合

音乐教学以情感、艺术为主要载体,学生不仅要学习音乐知识,还要感悟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但是,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依旧重视节奏、旋律等要素,教学方式多以教师领唱、学生合唱为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虽然设计了互动板块,但停留在“要求学生唱歌”的浅层次,与音乐曲目相关的音乐知识、情感无法在音乐课堂上体现出来,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不高。

(二)资源匮乏,需求无法满足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在“锻炼学生的音乐技能”这一板块下功夫,而是要训练学生的文化意识、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中的感性元素。但结合既有的教学经验来看,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教师无法针对教学要求投放相应的音乐资源,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极为单一,教学素材大多以教材内容为主;另一方面,学生在生活和音乐鉴赏活动中接触到的音乐作品得不到有效应用,逐渐失去音乐学习兴趣。另外,大部分教学资源构成单一,无法发挥出提高学生审美认知的教育价值,导致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抓住字词开展节奏训练

字词是构成音乐曲目的基础元素,并将情感、节奏借由曲目表现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教师结合字词素材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感受节奏、旋律的整体变化,针对字词的表达特点,赏析曲目的作词、旋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如教师可尝试将字词加工为基础的教学元素,抓住字词材料开展节奏训练活动,以此提高职业院校音乐课堂效率。

在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节奏、字词与歌曲之间的关系。以常见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知识为例,如果出现的是单个“字”,则代表有关文字可以表示一个独立的音符;如果出现了“词”,则要根据词中文字之间的间隔重新考虑音乐教学问题。

以“蜜蜂”为例,作为常见词,“蜜蜂”可能随着节奏而发生变化。在4/4拍中,“蜜蜂”要连续唱出;在2/4拍中,“蜜蜂”的演唱速度、节奏则要发生变化。节奏是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关键因素,教师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通过“唱词”“唱字”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二)利用短句开展课堂练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利用语言规则解读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它遵循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逐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技巧。在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解读歌曲中的短句,从诗词、现代流行歌曲中选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教学板块,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以经典曲目《水调歌头》的鉴赏与学习为例,这首曲子通过节奏、旋律的变化,表达了悲伤、哀婉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演唱”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如教师可要求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感受词的情感变化。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水调歌头》虽然以“离别”为主题,但饱含着作者对世间的美好祝愿,所以语调应该是积极的。之后,节奏和朗读速度变慢,所以曲子有了更明显的“慢递进”特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曲目中的情感变化。

(三)配合素材掌握音乐知识

在幼年期,各种儿歌、童谣帮助学生掌握了音乐作品的旋律,而在成年之后,幼年时期形成的音乐品位又在推动学生主动搜集音乐作品,这些素材在他们的脑海中逐渐积累,有利于他们掌握表达、交流的基本技巧,逐步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语言与音乐串联起来,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元化音乐素材开展教学工作,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童谣、儿歌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并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语言的角度感知音乐作品的表达特点。以经典儿歌《小白兔》《三轮车》为例,这两首儿歌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便于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干预学生的演唱,而是要求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的表达特点。在学生逐步掌握旋律之后,教师可以尝试提高教学难度,引入《外婆的澎湖湾》《军港之夜》等歌曲继续开展音乐鉴赏教学。

教师给出素材之后,可以鼓励学生演唱,并提出问题:“这些曲子的节奏、旋律之间有怎样的差别?”引导学生从歌词的角度分析曲目的语言特点,从艺术的角度分析曲目的音乐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与音乐技能。

(四)通过练习延伸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活动中不能只包含教材中的音乐曲目,还要加入课外的音乐素材,抓住音乐教学中的“突出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延伸音乐课堂。因此,教师要组织练习活动,帮助学生依靠自身能力掌握并应用音乐知识。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给出特定的音乐曲目、音乐作品,要求学生鉴赏这些音乐素材。在解读音乐的语言特点之后,教师可以配合曲目中的音乐知识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积累音乐经验。

以二人转曲目《拜年》为例,在鉴赏课外素材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新的问题,即在日常表达中不会用到“依儿呀”“呀吼嘿”等语气助词,那么在音乐作品中,这样的词汇有怎样的意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剖析音乐知识,从语言的角度理解音乐作品,并通过“唱”来获取音乐知识。学生将语气助词定义为过渡词,认为其是承载节拍、节奏的材料。当学生从语言的角度给出结论之后,教师要进一步配合教材中的文本发起练习活动,如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手段,移除曲目中的拟声词、助词和相关音符,探究歌曲的曲目变化与旋律变化。这样,通过语言上的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五)借由活动提高学生素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取音乐学习技巧。在解读语言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摸索出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完成音乐学习任务的基本思路,提高音乐技能,掌握多元化的音乐学习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音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解读曲目掌握多元化的音乐知识,学生借由对曲目的分析、鉴赏获取音乐学习经验。在这一过程中,音乐作品的选择权、鉴赏权都在学生手中,教师只负责帮助学生分享学习经验。由于学生解读音乐作品的角度不同,所以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也不同。如从语言的角度进行解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曲目的感性特点,理解曲子中的情感;通过断句、朗诵的方式解读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曲目的节奏与旋律变化,积累宝贵的音乐学习经验。

此外,教师可以针对“如何演唱歌曲”这一话题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让学生重新认识音乐教学活动,构建从语言到音乐的全新教学模式。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记录、分享学生提出的可用的学习经验,构建由点到面的教学模式,即借由某个学生的学习心得帮助其他学生获取音乐学习灵感。当学生无法透彻解读音乐节奏、音乐旋律等关键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改编歌曲的方式实施教学活动,重新加工曲目的节奏、旋律,帮助学生认知音乐知识。

开放、互动、多元,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特点。在语言与音乐两大元素巧妙融合之后,教师要尝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调整音乐教学模式,将对歌曲的注意力转化为对语言素材的关注,从语言的表达节奏、情感与顿挫特点入手,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掌握音乐知识。总之,语言的表达与音乐的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开展职业院校音乐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借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剖析音乐作品的语言本质,让学生透彻理解音乐知识。

参考文献:

[1]袁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校音乐课堂上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4(5).

[2]周广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校音乐课堂上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3(8).

[3]王珊珊.中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中职钢琴教学实践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2020(1).

(作者单位: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