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情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
作者: 纳健芳
为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一线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通过设计能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来有效促进教学的“减负增效”,情境化作业就是其中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设计情境化作业是教学实际的需要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某些学生不爱做作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要应对并解决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我们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形成对作业的正确认识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对自己所布置的作业情况加以思考。是不是自己布置的作业形式太单一?内容较固定?作业内容是否过于简单或过于枯燥?固有长期沿袭的语文作业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不爱做语文作业甚至随便应付或者抄袭了事的现象。我们迫切需要提高当下语文作业设计的水平,精心设计和布置有效、高效,能得到学生认可、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活力的作业。
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尝试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及多种情境的创设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进行作业设计时,笔者也试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改变以往作业的枯燥和乏味,希望能在尽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其核心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语文情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有三篇文言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和《核舟记》,它们均是古代文言文中的精华和名篇,文质兼美,内涵丰厚,是学习文言文的极好材料。在学生分别学习了三篇文言文后,笔者针对每篇文言文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要求,积极引入当下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设计出以下富有特色的情境化作业。
(一)《桃花源记》情境化作业之游览路线图设计
1.任务情境: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流传以来,“桃花源”已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理想社会。假如你有机会到网红景点“桃花源”去游览打卡,请根据原文中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经历绘制一幅“桃花源”游览路线图。
2.设计意图:
本情境化作业的设计,着眼于对《桃花源记》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熟悉,设置了“打卡网红景点”这个情境,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桃花源”这一景点的旅游路线图,在绘制游览路线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再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获得美的感受和熏陶。
3.评价反馈: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以下是笔者设计的评价表格:
“桃花源游览路线图”作业评价表
学生绘制的游览路线图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路线清晰地呈现出来,且色彩丰富,充满了想象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小石潭记》情境化作业之景点门票设计
1.任务情境: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八记”中的名篇,“小石潭”也因这篇山水游记名声大噪,广为人知。现要将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请你根据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的特点,为小石潭设计一张景点门票。
2.设计意图:
在学习《小石潭记》后,引入为小石潭设计旅游景点门票的任务,这就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十分接地气,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真正引导学生将所学与自己的生活发生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个作业实施下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意,学生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门票。有的学生将《小石潭记》的文字设计在门票上,突出了小石潭的文化底蕴;有的学生则直接在门票上将小石潭的景色用色彩鲜明的线条表现了出来,更有同学为了使设计出的门票符合现实情境,还在门票上手绘出了相关内容的二维码,可以说是创意无限。
3.评价反馈: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以下是笔者设计的评价表格:
“小石潭景点门票”作业评价表
(三)《核舟记》情境化作业之核舟示意图设计
1.任务情境:
《核舟记》中“奇巧”的核舟代表了我国古代匠人高超的微雕技艺水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请你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还原出核舟的样貌,绘制一幅核舟示意图,并向你身边的家长或同学做介绍,宣传我国历史悠久而又令人惊叹的微雕艺术。
2.设计意图:
核舟是一件雕工精细的工艺品,《核舟记》中对核舟中所雕刻内容的介绍十分详细,学生可以在反复阅读、熟悉文章内容的情况下还原出作者笔下的“核舟”,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技艺的热爱之情,培养其审美情趣。
3.评价反馈: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以下是笔者设计的评价表格:
“核舟示意图”作业评价表
学生在收到绘画核舟示意图的任务后,精心设计,有从侧面视角来画示意图的,有从俯视的角度来构思的,还有学生在作业本上将示意图画出了立体的效果。有的学生在画的时候对核舟窗上的字进行了详细描绘,还注意到了对核舟人物的动作、神态的细致描摹,非常传神。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情境化作业设计与实践反思
本单元中设计的三个文言文情境化作业方案,在笔者任教的两个教学班展开实践,共有96名学生参与完成,所有同学也都按时上交了作业。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展示和记录,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同学在完成这三个情境化作业的过程中,是认真研读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的,在此基础上,在作业中也不乏许多有创意的智慧火花,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以往的文言文学习,教师往往会布置大量机械记忆的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学的十分被动,长此以往,他们便觉得文言文学习是枯燥无聊甚至是可怕的,这也就导致许多学生逐渐丧失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更遑论欣赏文言文的内蕴之丰、内涵之美。这样的情境化作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调动了他们完成作业的热情,更激发了许多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的情境化作业设计有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的不足。如有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把注意力放在绘制图画本身,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课文文本的熟悉,这就启示我们在进行语文情境化作业的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情境的“度”,既要创设贴近生活的、多种形式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注意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科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关系,让“情境”服务于教学,真正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助力,而不是仅仅“为情境而情境”。另外,由此本文引申出的语文情境化作业的多样性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作业的情境化设计也应当有所不同。本文限于篇幅,只讨论了文言文情境化作业的设计,其实,不同文体、不同文本可以设计的情境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当然,这也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