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师工作室的价值定位与品质追求
作者: 唐金彬名师工作室作为引领区域教师培养和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发挥着学术性、专业性、创造性和引领性作用。作为省级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笔者在带领工作室研修与成长的过程中,收获着专业的成长、团队的进步和学科教学的创新发展,也面临着如何突破瓶颈进而实现提质增效的困惑与挑战。本文将从自己带领工作室发展的点滴感悟和具体做法出发,厘清历史名师工作室的价值定位与品质追求,努力探索新时代历史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聚焦学术性,弘扬历史教育价值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从历史中看人、看事、看得失,可以为现实提供无穷的智慧与经验教训,能够为后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找到力量和方向。历史名师工作室需要建构以学术性引领为特征的历史教育价值传播路径,通过学术性研修与学术性课堂的创建探索,真正为弘扬历史教育价值而不懈努力。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材的调整,学科核心素养和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实施,历史教学的场域更加宽阔,历史教育的价值也更加凸显。历史学科教学成为建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学科,也是建构新时代话语体系和“四个自信”的现实要求。因此,历史名师工作室须以弘扬历史教育价值为责任,引导工作室全体学员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创新与调整、探索与总结、交流与分享,真正助力历史教学的改进与提升。
为此,我们围绕历史名师工作室“研究历史教学,品读历史魅力,探析历史韵味,传播历史价值”的宗旨定位,彰显历史学科启智、引思、明理的教育价值,科学规划工作室研修方式和内容。致力于把工作室打造成为一个学术性研修共同体和平台,组织全体学员按月定期开展经典共读、专题研修、专家讲座、课题研究、课堂教研等活动,积极促进教师拓宽知识储备和思维视野,提升史学理论水平和历史教学研究能力,深化教师对学科主题的贯通式理解和关联式分析,拓展教师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此外,通过邀请优秀的历史名师、杂志编辑、知名教研员等给予工作室学术性训练和指导,提升团队教师的学术性认知和研究意识。
二、聚焦专业性,滋养教师人文情怀
历史教学是一项专业技术活动,深刻体现着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品质、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历史从学科专业属性上看属于社会科学,是记载和解释人类活动进程中一系列历史事件的一门人文学科,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关键课程。因此,历史教师需要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进行筛选、甄别、分类、整合、解释等处理,从而引导学生无限接近历史真相,认知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凝练历史学习智慧。这也是名师工作室在滋养教师人文情怀和专业品质方面的必然要求。
历史的复杂性是一系列人的主观意识造成的,比如受所处立场、史学理论、所处时代、掌握史料、研究视野、研究方法、价值追求等的影响。历史名师工作室应围绕特定主题或人物进行拓展研究,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学业质量提升,带领团队教师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用专业的精神去找寻历史真实,辨别历史真伪,阐释科学观念,凝练正确价值,以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
我们在推进课题研究、主题研修和教学策略探索过程中,始终强调关注“人”的价值意义。一是历史事件中的“人”,即创造历史的“当代人”,这是引导学生窥探当时“人”的行为、思想、生活以及制度、战争、经济、文化等的关键,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二是历史解释中的“人”,即不同时代的历史记录者和阐述者,这是引导学生探析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对历史解释、理解存在不同的基础,特别要关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历史学者的历史解释与历史理解;三是历史教学中的“人”,即学生和教师,要关注师生在历史教学中的思维活动、情感触动、智慧生成、能力提升、视野拓展等目标的达成。所以,在人文情怀的滋养中彰显理性思考的意义,在深度品读中探寻历史教育的深层逻辑,在互相启迪中催发历史教育的睿智,协同探究、深度思考、全域分享、理性提炼、不断超越,努力成为课改的推进者、教研的探索者、教学的引领者、人文精神的播撒者、素养落地的践行者,成为工作室团队教师的职责和追求,更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尝试。
三、聚焦创造性,培养教师研究意识
如果历史课堂没有了创造性,那历史教学必将索然无味、了无生气。而创造性思考和创造性开发正是实现历史课堂有效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历史教师工作价值和研究意识强化的表现。为激发工作室全体学员的研修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我们聚焦工作室共同愿景塑造,努力避免研修活动的随意性、教师培训同质化、研修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打造具有感召力、学习力、协作力的团队研修共同体。在提升团队感召力,塑造团队共同愿景并打造具有共同价值追求的研修共同体过程中,主持人的理念和作用发挥、研修项目和课程的设计、规范化制度建设与完善等尤为重要。
工作室主持人是一个团队的方向和灵魂,其教育素养、学识修为、学科视野、教育情怀、管理经历、专业品质等都要符合时代要求和课改方向,要具备充盈的精神世界、饱满的学科知识、丰富且执着的教育追求和服务教师成长的情怀。在带领工作室发展过程中,我凝练出“领跑:助力团队教师成长,构筑共同进步的历史家园”的带队主张。要领跑,自己就必须一直站在教学前沿,认真研究课程改革、教材变化和高考评价体系变化,找寻改革的方向和精神要义,精心设计有效的学科教学方案,把学科育人落到实处和关键处。
工作室共同愿景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项目和课程的设计上多下功夫。我们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以“基于学习中心课堂创建的历史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紧跟教学一线的重点难点问题,层层推进教学研究与实践,深化了工作室学员对于“学习中心课堂”和“大单元教学”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二是以“双题(主题+问题)驱动的教学”实施为重点,回应学员诉求和困惑,依托教材辅助性栏目资源的使用,推进学科教学在主题引领下的古今贯通和中外关联的创新设计,在层次性问题的展现与问题追问中实现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塑造。三是明确三个研修重点,以期带领工作室实现多层次的研修目标。“学段课程衔接研修”主要围绕高中和初中的新课程变化与教学侧重点进行研修,以实现初高中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评一致性研修”重在探索研课、备课、上课、学习、测量、评价一致性的方式、手段和路径。“宽视域多维度课堂研修”聚焦“课堂”这一中心,通过创造性设计和教学实施,在拓宽学习视野的同时从多维度进行思维训练与学业质量评价能力的培养。同时,构建工作室“自动退出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为共同愿景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四、聚焦引领性,探索教学改革策略
作为具有共同愿景的研修共同体和教师培养平台,名师工作室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先导者和引领者,成为助力团队教师快速成长的力量源泉和智慧保障。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育人方式和新评价方式的“五新”挑战,我们依托名师工作室,通过集体研修、合作教研、批判与思辨、创新与改进等举措,以教学实践、专题讲座、学术论坛、专业表达等路径构建教学研修共同体,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培育、展现、传播、共享个人和团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这既是教师教学胜任力的体现,也是团队和个人价值引领力的关键。
学术引领是工作室价值追求的核心。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把问题置于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前面,结合教学难点和困惑点,不断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带领团队持续研究问题,如:符合新时代教育追求的历史教学策略应是怎样的?抓住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关键是什么?我的历史课堂为什么上得如此费力却效果不佳?一堂高效的历史课堂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又该如何呈现?教师在选择史料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又该如何对史料进行辨析和解释呢?基于历史教材辅助栏目的应用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团队与个人具有较强的学术引领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精神引领是实现工作室共同愿景的保障。我们依托工作室研修活动,注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通过自主研修、派出学习、专家讲座、教学实践等方式,凝聚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力量,共同把脉历史教学提质增效创特色的路径与方法。工作室坚守“领跑”和“助跑”精神,引导团队建设和课程改革不断取得成效。虽然本工作室成员和学员分布于全省8个州市的30多所学校,但遥远的距离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并没有降低大家参与研修的热情,展现出了团队教师追求卓越的执着精神。
(作者系云南省唐金彬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