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山区民族地区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 张云生三次喜获“云南省一级高(完)中教学质量评价进步奖”,被评为“玉溪市教育体育系统先进集体”,作为一所典型的山区民族地区县域普通高中,笔者所在的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近年来在招生政策不变、生源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却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在县中振兴的背景下,峨山一中立足校情、学情,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特色办学,有力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立足校情,构建体艺特色教育
峨山一中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学校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占65%,学生具有较强的体质,吃苦耐劳、能歌善舞的特点,立足校情提出了“全面+特长”的育人模式,在全市率先组建学校体艺处,加强学校体艺类教育,因材施教,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山区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多元化培养学生之路。
1999年学校就成为玉溪市最早面向全市招收体艺特长生的学校,2001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2013年学校体艺大楼建成投入使用,2015年被认定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017年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021年被认定为玉溪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学校体育组教师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的《游戏教学法在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校足球运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坚持学、练、赛一体化,助力高中体育田径课堂》两篇论文,同时入选2024年召开的云南省第十届学校体育论文报告大会并进行交流发言。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学校的体艺特长教育得到长足发展。2024年,峨山一中167名高考体育艺术类考生中,有154人上本科线,本科率达92.22%。
分层教学,精准施教
受多重因素影响,县一中的生源一直不理想,特别是近几年,学生入口分数每况愈下,又迎来新高考改革,作为学校薄弱学科的英语和数学两大学科面临极大挑战。为此,峨山一中积极探索分层实验教学,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分层教学一直是学校英语组秉持的教学原则,根据学情,不同类型班级授课内容、目标与作业均有差异。为了提升分层教学效果,学校英语组教师自行整理编撰出符合具体学情的校本教材,如《新高考英语核心词汇》《书面表达训练手册》《英语书面表达素材手册》《近十年英语高考语法填空真题汇编》等。分层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其中,高考英语听力平均分从2013年的12.65分(满分30)提高到了近几年的19.93分。
数学教研组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做好集体备课,利用每周二教研活动时间,分析学情,在通案基础上整理出个案,研讨出分层课后作业。同时重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质量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峨山一中的宣传栏里有这样两组数据:近两年来,峨山一中教师在玉溪市课堂教学竞赛中取得了五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高考质量逐年提高,2022年本科率64.11%、2023年本科率73.87%(全市县区一中排名第二)、2024年本科率77%(全市县区一中排名第一)。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
针对高三年级,学校组建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抓好毕业班工作。集中年级优势资源,对学生进行培优辅导,同时,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形成互帮、互学、互比的学习氛围。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确保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每年举行“春苗杯”教学技能竞赛,涉及9个文化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学科教师参加玉溪市高效课堂教学竞赛。近三年来,学校的语文、物理、地理、政治、历史、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均获得一等奖。各年级设置了各学科的学科组长,组织本学科开展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支持和鼓励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能力。经过精心培养,学校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峨山一中注重师生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学校建立了包括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行评价、年级评价、领导评价在内的“五个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这种多元评价体系从学生层面有助于学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从教师层面有助于学校更准确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发展需求,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学校注重教师评价的全面性,从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根据每年的学生基础和开展分层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备课、课堂教学、批改、辅导、教研活动以及教学效果等各环节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教学奖励办法、学生高考奖励办法、教学成绩评价方案、优秀班主任评选方案、绩效分配方案、履职考核方案、骨干教师评选方案、行政人员述职报告制度、教职工师德师风考核方案等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励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强了广大教师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施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学校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全校吹拂起一股读书光荣、教书光荣、当班主任光荣的清新之风。
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峨山一中充分利用学校是著名的滇中独立团的诞生地,是滇中革命的摇篮,以及峨山作为云南省首批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资源优势,将红色资源融入新生“一训三教育”(军训、国防教育、校史教育和入学教育),为师生传递正能量,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里,“立德树人墙”“红色印记宣传栏”“清廉大道”,让师生耳濡目染优秀的校园文化。开学第一课、国旗下演讲、思政说课比赛、主题党日活动、民族团结主题班会、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艺术节以及民族特色课间操,让学校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声有色,入脑入心。
近年来,学校先后邀请多位杰出校友回校举办讲座、交流经验。杰出校友的人品、学识、人生经历和奋斗故事极大鼓舞了学校师生,给予师生莫大的鞭策和鼓励,使古老而又年轻的峨山一中正气弘扬、志气大增、朝气焕发。校友励志报告会也成了师生最喜爱的活动。
漫步校园,中山南麓胜景依旧,拥有92年办学历史的峨山一中正朝着“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发展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