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李冬玲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基于该背景,文章在概述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分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进而提出优选群文阅读学习内容、教授学生群文阅读方法、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强化群文阅读合作学习、转变群文阅读评价策略、拓展群文阅读学习渠道等策略,旨在找到高质量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为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和发展学生阅读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意义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4.007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学生阅读学习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重要策略。语文教师要理解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同时要在后续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反思和归纳,逐步把握高质量进行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规律,为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打好基础。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概述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视角来看,所谓群文阅读是指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特定的阅读议题,搜集相应的多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学习的活动。常见的有“1+X”群文阅读、多主题群文阅读,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阅读学习方式。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群文阅读的第一个特点是议题明确,即群文阅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议题进行发散和拓展学习的,而不是随意和漫无目的的组合。如可以是同作者的其他文本内容,同题材的文本内容,同样写作手法运用的文本内容,但是一次群文阅读往往只围绕着单个中心议题进行讨论。第二个特点是多文本,顾名思义就是文本的数量多,如在第一节课的群文阅读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组或者若干组文本内容,且这些文本并无主次之分。
(三)群文阅读与其他文本阅读的区别
1.与单篇阅读的区别
单篇阅读往往是对一篇具体的文本进行阅读学习,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字、词、句、段落和篇章的学习,强调细致化阅读。群文阅读则涉及不同的文本篇章,且在课堂教学流程设计、课堂教学策略选择上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2.与主题阅读的区别
主题阅读是以特定的主题为依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学习的行为或者活动。群文阅读和主题阅读都是基于主题的多文本阅读,区别在于群文阅读的“议题”和主题阅读的“主题”略有差异,主题往往比较明确,而议题则相对宽泛,往往需要学生在探索中进行明确。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引入不同主题阅读内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促使教师结合阅读教学主题引入相应的多文本内容,如引入同作者、同题材、同写作思路等主题文本内容,全面将单篇阅读学习转变为多文本阅读学习,让学生广泛去阅读多文本内容,自然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学习视野。
(二)转变阅读组织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采用多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合作学习法、信息化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进行教学,这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由呆板、单调变得丰富多样和有滋有味,自然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阅读求知欲望。
(三)凸显学生阅读主体地位,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群文阅读教学往往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开展,这样可以有效转变师生角色,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唱主角、挑大梁,进而逐步激发学生对阅读主题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对特定群文议题内容的讨论之中,自然可以释放阅读教学潜能,逐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关注学生阅读素养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由关注学生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能力提升,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群文内容学习过程。如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对多文本内容的学习策略选择、个人的学习状态、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个人的阅读视野拓展情况等,并在“以生为本”思想的指引下强化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指导,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深化教材阅读内容研究,优选群文阅读学习内容
群文阅读是围绕着特定的阅读主题进行的文本阅读,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与科学、是否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会对后续语文课堂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师要立足课标要求,在全面深化对教材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合理提炼教学主题,并围绕着教学主题来选择符合班级学生认知特点、启发性较强、趣味性较强,且具有较高关联性的相应阅读文本,让学生结合这些恰当的阅读文本和群文内容开展更为高质量和有针对性的群文阅读学习,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打好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明确教学主题,如该节课的教学主题是“秋天的雨”,教师可以结合该主题选择相应的群文内容,如可以选择关于秋天的群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景物的文章、描写秋天收获的文章、描写秋天气候的文章、描写秋雨的相关文章。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同作者的其他类型文章,也可以选择不同体裁的文章,如选择古诗词、选择神话故事、选择寓言故事、选择现代诗等等,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需要对这些群文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而教师则可以结合选择的群文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为后续的群文阅读教学打好基础。
(二)教授学生群文阅读方法,把握群文阅读学习规律
群文阅读是一项技巧性和规律性较强的语文阅读学习活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语文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便能够快速地对特定的群文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和水平。语文教师要理解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并在后续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群文阅读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总结不同群文阅读方法的基本流程和范式,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让学生借助有效的群文阅读方法全面把握群文阅读学习的规律,促进语文课堂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描写某个地方的群文内容,如可以选择该单元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并教授给学生阅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图表进行对比阅读,将《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文章的写作顺序、写作结构、写作方法运用等核心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中了解不同文章的写作差异和优点,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对所包括的知识点进行框架梳理,自然可以逐步深化学生对群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借助“四步学习法”进行阅读。如在第一步阅读中对群文内容进行快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意。在第二步阅读中理清文章结构,并对比分析文章写作顺序。在第三步阅读中要注重对写作方法、细节描写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在第四步阅读中要注重分析群文作者情感,并进行群文阅读梳理,真正引导学生借助有效的方法开展高质量群文阅读学习。
(三)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唤醒群文阅读学习兴趣
趣味化的游戏活动是调动学生对群文阅读内容学习兴趣和求知积极性的重要策略,也是进一步释放群文阅读教学潜能和提高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基本路径。语文教师要注重群文阅读教学的活动引领,结合具体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引入与教学主题关联性较强的群文阅读活动,并在阅读活动中精心进行游戏活动组织,同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群文阅读活动指导,从而以活动为依托和载体来全面调动学生对群文阅读内容的学习兴趣,促进群文阅读教学潜能的释放和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教学《荷花》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荷花”主题群文内容演讲为主题的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关于“荷花”主题的群文内容,并对群文内容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总结这些群文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结构,并登台进行内容演讲。教师则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性讲解。教师可以选择描写特定植物的群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在指导中为学生分析进行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对不同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助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强化群文阅读合作学习,培养群文阅读思维
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式、探究式学习,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语文教师要进一步立足新《课标》要求,全面转变课堂的教学思路,同时积极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引入合作与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以独立小组为学习单位,就相应的群文阅读内容进行开放式探讨和交流,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群文阅读合作学习资源,并注重给予学生群文阅读学习指导,从而真正在群文阅读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思维,助力学生群文阅读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教学《赠刘景文》时,教师可以开展阅读讨论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阅读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分小组结合阅读主题选择相应的群文内容,同时开展群文阅读对比分析。其中,小组A选择的是同作者的群文古诗内容,如选择苏轼的其他诗词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结合不同的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思想情感。小组B选择的是同题材的群文内容,如选择《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主题内容,并在讨论中对比这些诗歌的写作特点,分析了作者所处朝代、当时背景、个人生平等等,让不同小组、不同学生相互分享群文阅读的思路,互相交流群文阅读的想法,一起分享群文阅读的经验,并在讨论中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语文教师则可以给予学生群文阅读合作学习指导,如在群文阅读指导中要教授给学生阅读技巧,积极给予学生鼓励,并提供相应的阅读学习资源,助力学生群文阅读学习质量的提升。
(五)转变群文阅读评价策略,提高群文阅读学习能力
积极转变群文阅读评价策略,是教师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群文阅读内容学习情况、有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群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策略选择。语文教师要立足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积极在群文阅读中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群文阅读情况进行更为客观化的评价,从而真正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惠崇春江晚景》主题群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阅读学习评价。教师可以鼓励班级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评价,分享群文阅读学习情况。如学生A称其在群文阅读中对群文内容的背景知识、苏轼的生平成就等有了深入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轮流评价,如在小组内对彼此的群文阅读方法运用、个人状态进行分析。教师则要注重进行过程性评价,如在评价中关注学生对群文内容的整体学习思路、关注学生的德育养成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人课堂讨论情况等,并结合发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真正在多元化评价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合理搭建线上学习空间,拓展群文阅读学习渠道
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合理地为学生丰富阅读内容,同时强化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在后续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借助各种新媒体工具,为学生合理搭建线上群文阅读学习空间,有效强化学生的线上群文阅读学习。
例如,在教学《燕子》时,教师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并提供相应的群文阅读学习资源,如可以提供关于燕子特性介绍的微课视频资源,关于描写燕子的群文内容资源,还要提供相应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资源、关于文章解读的课件资源等,鼓励学生对这些群文主题资源进行开放式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微信群组、QQ交流群等工具开展线上群文讨论,教师则可以借助线上直播的方式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真正在线上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重视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合理优化群文阅读教学流程,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并在后续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采取各种手段逐步把握群文阅读教学的规律,进而提升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栋山《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路径探微》,《成才之路》2024年第30期。
[2] 马金梅《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模式》,《语文世界》2024年第31期。
[3] 陈捷《借力群文阅读,开拓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新模式》,《吉林教育》2024年第28期。
(李冬玲,1979年生,女,汉族,甘肃临夏人,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