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陈淑娟

摘 要:深度学习视域下,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深度探究知识内涵,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索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但目前很多教师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基础,从深度学习视域出发,探讨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希望能为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深度学习 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4.031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由此,人们提出了深度学习理念,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掌握知识,区别于以往偏向于记忆式的学习模式。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将单元教学与语文课程相结合,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可实现深度学习目标。因此,为了帮助广大教师了解大单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概念

大单元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以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情境为支撑,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真实的问题解决为核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课程进行整合与重构,将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有机联系起来的教学活动。

从宏观上讲,大单元教学是对学科的整体理解和系统把握,是一种基于学生发展的整体教学思想。大单元教学通过整体设计,把大概念、大问题和大任务有机联系起来,将课程与教学进行整合设计和整体构建。从中观上讲,大单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时(单元)层面围绕学生学习主题(核心概念)将一组学习内容整合起来的教学活动。这种整合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主题活动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是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整合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情境为支撑、以学生为主体。它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内容+活动”的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在不断实践中构建起来的,不能够通过学习就可以直接获得。因此,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和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制定大单元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句

以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设定抓住重点句的学习目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想法,在课文中寻找重点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句子,如“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诗词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感情,然后再进行朗读。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就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2.学会抓关键词

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并能根据关键词来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在开展大单元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例如,在教学《江南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例如“莺啼、映红、南朝”等,这些都是与江南有关的词语。同时,这些词语也是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这些词分别用在文中的句子中,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注意阅读方法的掌握

大单元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还要求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同时还要对课文进行拓展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童年的发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作者会怎么写这篇文章。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关注一些关于同年的影视作品,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课文时所得到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还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整合知识体系,搭建学习框架

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要做到整合知识体系,搭建学习框架,这是因为单元教学不是一次简单的知识回顾,而是需要将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整合。因此,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一课多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些课文有哪些共同点”等类似问题,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学习《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等课文,并鼓励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些课文的共同之处。在学生了解这些共同之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分析这类文章的共同点。例如,在学习《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动手探索”这一角度出发,去分析它们的共同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即竹节人在课文中是一个工艺玩偶,那么假设竹节人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是如何诞生的,通过这些知识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人类起源以及生命起源等方面的知识。由此,教师就结合具体的内容整合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搭建了学习框架,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知识。

(三)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

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重点,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和掌握语文能力。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先从《七律·长征》入手,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红军遇到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1.因为路途遥远,红军战士们的食物供应不足;2.长征的过程中缺少向导和药品;3.由于环境恶劣和敌人的封锁导致了交通工具无法使用。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危险?最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红军战士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从文本入手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本入手建立探索路线,即以《七律·长征》为基础,延伸到后续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课文,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可以通过问题了解到这些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红军战士们在革命途中经历了哪些艰辛?

第三,从情境入手展开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长征的视频、图片等资源来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了解长征时期发生的故事。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红军战士们是怎样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最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

总之,大单元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大单元教学中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深度学习。

(四)加强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合作学习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它能够让学生在共同讨论和交流中对知识进行梳理,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补充。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就文中描写桥的句子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学生进行交流后,教师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并将自己的思维向外延伸。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和协作,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共同进步和发展。

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几个要点:

第一,合作小组的建构。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共同进步和发展。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小组内就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和归纳,使自己的想法得到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二,全班交流。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为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对课堂活动进行设计和安排。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要注意给每一个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语言能力等对其进行引导,使其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另外,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全班交流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文本内容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解读。

(五)优化课堂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具有效性和全面性。在学生完成大单元学习任务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进行《草原》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演讲”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对草原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再通过课堂发言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通过积极思考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深度思考。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进行“说话”环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发言,然后再让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例如,在进行《花之歌》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花、自然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资料进行提问,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适当指导。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综上所述,从深度学习视域出发,教师可以将大单元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展深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深入探究知识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单元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情境性的单元主题学习任务、进行单元整合教学等方式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深度理解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思佳、盛新凤《从深度融合到走向开放——任务群理念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索》,《江西教育》2023年第18期。

[2] 欧茂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3] 汪万娟《基于大单元视角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教材为例》,《教师》2023年第7期。

[4] 汪静《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小小说月刊》2023年第6期。

[5] 罗倩《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童话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27期。

[6] 赵楚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低段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运用》,《亚太教育》2023年第11期。

[7] 谭梅、范月《推进多元统整,指向深度学习——探索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四川教育》2023年第14期。

[8] 王玮《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效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华夏教师》2023年第11期。

(陈淑娟,1987年生,女,汉族,山东平邑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