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作者: 曾俊莉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在小学阶段,语文基础的构建依赖于低年级的识字教育,这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初始阶段。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其学习效率及理解力。本文考察了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情景构建手段的使用情况,并深入讨论了这些策略的应用方式。结果表明,通过构建恰当的情境,可以显著增加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及效率,从而为他们在语文课程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情境创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4.036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常常偏重于机械的记忆和重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导致识字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意义与用法。通过将识字内容与实际生活、故事场景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地理解字词的用法,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情境教学法的理念,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情境教学法强调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汉字时往往需要通过直观的、具体的情境。因此,情境创设可以弥补传统识字教学中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在情境创设方面有着紧密的关联。皮亚杰提出,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通过不断与周遭环境互动而逐渐完善的过程;而维果茨基则着重指出,社会及文化环境在儿童认知成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通过构建情境化的学习场景,使得学生能够在与其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环境中学习,从而降低理解汉字意义和用法的难度。通过构建具体的学习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独立进行探索与实践。在针对汉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构建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社会互动中,能够感知、领悟并牢记这些表意符号,通过构建具体的学习场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以及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够增强他们在语言方面的理解力以及全面提升个人素质,为其日后的语文课程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二、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生活化情境创设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构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成效在该阶段尤为突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形成,他们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培养过程中,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形象、具体的手段来解读并掌握新知识。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融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此举既助力学生将文字学习与实际经验相融合,又使得学习活动变得更加鲜活与引人入胜,进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动力。以生活化情境为核心的创意理念,旨在将学生的日常场景与汉字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具体且熟悉的环境完成识字过程,从而减轻学习压力。

生活化情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和认同感。由于生活情境往往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场景,如家庭、学校、商店、公园等,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容易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情境,借助超市购物的场景来引导学生认识商品的名称、价格标签等汉字,这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还能让他们在实际的模拟活动中学习和运用汉字,提升学习的实用性。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汉字,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这极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和识字的实际效果。生活化情境创设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与传统的生字记忆方法不同,生活化情境通过将汉字融入具体的场景,使字词的意义更加具体和可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做饭”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通过扮演厨师或家庭成员,学习与食材、烹饪相关的汉字,如“米”“菜”“锅”等。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汉字的含义和用法,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记忆,因为他们在参与情境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记忆汉字,还伴随着动作和体验,这种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灵活地创设生活化情境。例如,在汉字识读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有权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题材,诸如服饰、餐饮、住所及交通等,借助构建“我们的家园”或“校园生活一瞥”等教学场景,使得学生在仿真情境中模拟日常活动,并同步掌握相关汉字。当学生的文字识别能力增强时,教师能够将教学情境向更宽广的领域拓展,并且将其与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焦点问题相融合,设计一个以节日庆典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模拟节日仪式的过程中,学习到“灯笼”“红包”“舞狮”等汉字,加深他们对文化的认识。情境的构建,旨在营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的环境,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切的环境中体会到汉字的意义,从而优化识字过程的效果。

2.故事情境创设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故事情境的创设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汉字具有显著效果。对于低年级学生这类天性活泼的群体,通过故事情节这一载体,教师能够巧妙地将识字内容融入其中,从而在无形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认字与识字的目标。通过构建故事情境,将抽象的汉字嵌入具体的情节与角色之中,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字词的含义,从而显著提高学习成效。

在故事情境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情节参与,成为故事的一部分。通过此举,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彰显了更强烈的自我驱动力。设计故事线索,由教师主导,将汉字学习元素策略性地内嵌于叙述之中。教师围绕自然界的汉字构建一个故事情境,学生随着故事中角色的步伐,逐步辨识并理解了诸如“树”“鸟”“花”“河”等汉字。在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汉字内涵的理解,还能够在故事线索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牢记其形态。通过构建故事化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被其中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所吸引,他们的大脑会随之构建出相应的具体画面和背景情境。其原理在于将字词的抽象概念与具体图像巧妙融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当学生学习关于勇敢兔子搜寻食粮的寓言,他们不仅学会辨识“兔”“食”“草”等词汇,而且透过情节理解这些词汇的具体含义与应用,学生借助想象,将词汇与具体场景建立了联系,这不仅增强了记忆的层次感,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故事情境创设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字词之间的联想和联系。很多汉字在意义上是相关联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将这些相关的字词串联起来。例如,在讲述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入“花”“树”“鸟”“风”“雨”等字词,通过情节的发展,学生能够自然地理解这些字词之间的联系,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中加以运用。

3.多媒体情境创设

动画或视频辅助下,教师能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汉字构造及其所承载的意义,在教授如“山”“水”“树”这类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汉字时,教师有能力通过播放短片来呈现相应自然景观的视觉画面,从而助力学生对汉字含义的深刻把握。通过构造特定环境,学生不仅对汉字的印象加深了,而且在浏览美景时,对汉字产生亲近之情,进而产生学习热情。

多媒体情境创设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互动参与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扮演着被动聆听的角色,缺乏有效的互动机会。然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设计富有互动性的游戏环节,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认识汉字。例如,借助投影设备或电子交互板,教师可以组织汉字构造拼接、词汇搭配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仅加深对汉字结构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精神。这种基于多媒体的互动式学习方法,使得儿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知识,从而提高记忆效率。此外,多媒体技术还能够构建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教授“春”字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节日习俗,并结合古诗词中“春”字的运用案例,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感受该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还能增进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且富有价值。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对多媒体资料进行挑选与应用,以展现其运用上的机动性与恰当性。为了实现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教师需依据学生的特定喜好与需求,挑选恰当的多媒体材料,进而优化教学成果。教师有能力鼓励学生投身于多媒体创作之中,例如,自主编辑识字视频、PPT以及电子书籍,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提高了汉字运用能力。

4.游戏化情境创设

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快乐与兴奋,这些正面情绪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识字教学的兴趣。设计一种以汉字为对象的接龙游戏,可以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高效掌握汉字识别能力与书写技巧。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利用了竞争和协作两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通过不可预知的游戏结果激发学生的探求心态与好奇心,使他们在游戏互动中更加投入。掌握汉字的内涵不仅包括对其形态的辨识,更关键的是对意义和用法的深刻领会。通过游戏方式,教师可以构筑以汉字为主题的情境环境,促进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掌握汉字。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角色模仿活动,通过分组互动扮演各类角色,在特定语境中展开针对汉字的对话练习。开展此类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加强对汉字的记忆,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及社交技巧。在这种具体情境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汉字的真正内涵,进而实现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在许多游戏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合作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在进行“汉字拼图”游戏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拼出完整的汉字,进而理解汉字的结构和组成。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帮助他们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心。在实施游戏化情境创设时,教师也需注意游戏与教学目标的结合。游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游戏内容与识字教学目标脱节,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游戏内容,确保其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情境创设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效果的影响

通过构建具体场景,将汉字习得过程转化为可感知的经验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汉字含义并促进长期记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故事或多媒体资源紧密相关的学习情境,实现汉字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有效结合,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特定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识字技能。以自然为主题的汉字学习为例,教师可以组织户外观察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识别并加深对“花”“草”“树”等词汇的理解。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字识别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于自然界及语言之间联系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此外,汉字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符号。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景模拟,教育工作者能够引导学生探究每一个字符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进而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尊重态度。比如,在教授某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字时,老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历史典故或者人物传记作为背景材料,帮助孩子们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了解到这些文字是如何演变的。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成效,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设置具体且形象的场景,学生对于汉字的认知与记忆效果可以得到显著优化,进而激发和提升其学习的热情与自主性。在特定情境构建下,学生得以深入探索文化领域,此过程加强了他们对于汉字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娟、刘炜林《小学语文基于情境创设的识字教学研究》,《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九)》2023年。

[2] 张新年《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小学生》2021年第12期。

[3] 刘荣玉《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年第33期。

[4] 杨锦《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探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84期。

[5] 黄亚琴《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探析》,《读天下(综合)》2020年第6期。

(曾俊莉,1972年生,女,汉族,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