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冷倩倩

基于学科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0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各科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到小学语文学科,这是一门融合文字、语言、情感、德育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积累学习经验,教师应做出新的尝试,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开展大单元教学,实现从单篇教学到群文阅读再到大单元教学的转变,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学科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4.0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中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大单元教学概念,即根据核心主题对单元内的课文进行整合、细化,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将知识串联,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以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题原则

在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首要做的就是确定单元教学的主题。大单元教学需要整合和串联单元内的知识点,并围绕核心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和活动,突出主题性,将学习内容直观展现给学生。同时,在主题原则下,学生能够提前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为之后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更轻松地把握重难知识点,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遵循主题原则能够锻炼学生的各项语文学习能力,大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

(二)目标原则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目标原则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设定目标,基于目标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突破自我,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清晰的教学目标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解决,不陷入学习误区,使自身的能力、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整体原则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最关键的原则便是整体原则,需要教师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单元内的课文,并对课时进行整体规划。教师需要整合相同、相似的知识点,并将单元内相关的知识点串联,提炼精华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将整体原则落到实处,教师应透过知识看其本质,将碎片化的知识有效组合,采取合适的方法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学科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分析单元背景,明确教学方向

学科素养视域下,在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时需要对单元基本信息、背景等进行分析,目的是明确教学方向,让师生了解在这个单元中要“学什么”。一方面,教师应分析新《课标》和语文教材,了解单元的育人价值。新《课标》中十分重视行为动词,教师应对各个行为动词之间的联系展开分析和梳理,基于此对单元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应提炼单元概念,并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教师需要明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将二者结合开展大单元教学,直观体现单元概念,使单元教学更具结构化,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新《课标》和语文教材进行分析,明确本单元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人物经历和事件的前因后果,并运用适合的人物描写方法完成写作,同时对不同人物的特点进行判断,提高语言运用素养和思维能力素养,形成是非判断能力。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需要运用掌握的知识完成习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可以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调整,并提炼单元概念“正确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多种任务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点”,基于此设计问题串,实现大单元教学的结构化设计:1.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写人文章和叙事文章之间的异同点有哪些?2.为何要突出描写人物特点?3.单元内的课文是如何对典型案例进行选择的?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4.选择典型案例的方法是?5.在描写人物特点时该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另外,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应以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作为核心要素,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痛点”。

(二)立足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对各个教学环节具有引领作用。从宏观方面来看,教师应基于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以彰显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微观方面来看,教师应在大单元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而学生的学习成果便是教学效果的体现。教师在衡量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钻研新《课标》,明确教学要求和标准;第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三,立足于教材,分析并整合单元内容;第四,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对此,教师需要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从教材出发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单元教学目标。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应确定以下目标: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围绕本单元主题和课文搜集并整理资料,提炼出有利于学习、有价值的资料。如,《古诗三首》中三首古诗的时代背景,筛选有助于理解诗歌情感的资料;《少年中国说(节选)》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通过整理资料明确“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联;《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资料,根据资料阐述为何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让学生在搜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各时期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应确定以下目标:流畅背诵《古诗三首》和《少年中国说(节选)》,并能正确默写《示儿》;感受不同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并用于写作中;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关于家乡发展的资料完成一篇作文。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应确定以下目标:正确书写本单元必会汉字和词语,认识32个生字,在不同语境中读准多音字“哼”;能够用硬笔书写叙事诗和抒情诗,感悟书法这门传统书写艺术的魅力。

(三)聚焦深度学习,设置学习任务

学科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设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以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应提炼单元核心知识,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同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需要具备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对任务进行细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的课文:《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将“艺苑‘美’谈”作为核心主题设计学习任务:任务一:“美”的艺术。基于艺术形式,开展“何为艺术”“蕴含在课文中的艺术”“学习艺术专有名词”三个教学活动;任务二:“美”的故事。基于艺术人生,开展“艺术家故事的具体内容”“哪些‘美’打动了你”“讲述感受到的‘美’”三个教学活动;任务三:“美”的传递。基于艺术表现,开展“听一首喜欢的乐曲,将联想到的画面写下来”“对喜欢的书法作品进行介绍”“尝试学习感兴趣的艺术”三个教学活动。

上述三项大任务能够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感受美、体验美、实践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素养和审美创造素养。同时,三项大任务分别被细分为三个教学活动,为大单元教学构建任务支架,环环相扣的活动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任务一中,教师应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或是在生活中接触过的艺术形式,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单元内的课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月光曲》《京剧趣谈》,找到课文中提到的艺术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讨论自己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看法,并思考这些课文被广泛传阅的原因以及艺术的魅力。在“学习艺术专有名词”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圈出课文中的艺术专有名词,并尝试理解,由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讲解难以理解的艺术词汇,突出浓厚的文化意蕴。任务二中,学生需要对课文进行深度阅读,联想文中涉及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围绕“你被哪种艺术形式或作品打动了”展开讨论,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任务三中,教师需要开展三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艺术之美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听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并在脑海中联想钟子期听伯牙鼓琴的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并阐述理由;鼓励学生尝试学习感兴趣的艺术,如书法、古筝等,并在一段时间后展示学习成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三项学习任务后对不同教学环节中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感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素养和审美创造素养。

(四)指向立体反馈,合理设置评价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学评价必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保障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评价,并且要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以评价驱动学生学习,实现“以评促学”。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置评价维度和内容,注重评价的方向性、整体性,在评价中整合单元基础知识、语文要素等内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他们指明将来努力的方向,为大单元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例如,在完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大单元教学后,教师应基于素养指向联系学生的学习进阶水平(见表1)。

接下来,教师应根据大单元学习任务制定针对性的评价细则,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推动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根据大单元学习任务制定评价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以及审美创造两方面的核心素养,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保障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概言之,在学科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语文课堂增添人文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学到鲜活的语文知识。基于此,教师应对单元内的课文内容进行深入钻研,引导学生对多篇课文展开分析和学习,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效语文课堂,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彩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年第3期。

[2] 陈婧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索》,《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2023年第1期。

[3] 李菁《浅析核心素养视野下语文学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5期。

[4] 朱丽华《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小学教学参考》2022年第9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