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作者: 付兴丽 潘勤春 刘昶[摘 要] 智慧康养产业在全球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逐步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健康产业合作为这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机遇。聚焦中国—东盟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分析该基地在推进产教融合、科技创新、技能培训及国际合作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四中心一园区”与“八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路径,为促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康养产业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关 键 词] 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四中心一园区;八位一体;四化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7-0073-04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智慧康养产业逐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7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推动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稳步发展[1,2]。202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3],表明为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4]。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进一步在法规上明确了养老服务的要求[5]。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康养产业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在产业合作、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多维度合作[6]。
近年来,我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了中国—东盟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开放性实训基地。该基地围绕“实践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展示体验—创业孵化—国际交流”“八位一体”的模式,依托“五大核心中心”进行深度的产教融合,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智慧康养产业升级以及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旨在探讨该基地建设的具体路径及其在产教融合、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智慧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并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提供借鉴。
一、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框架
(一)“四中心一园区”建设概述
1.智慧康养设备研发创新和推广中心
智慧康养设备研发创新和推广中心包括智能化老年辅助器具制造试点示范中心和智能化老年辅助器具推广示范中心,以提供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康养技术解决方案,用于紧急救护、实时定位、安全管理和健康管理以及老年人的智能陪伴、安防监护等。学校紧密对接大健康产业,与广西广投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共建产业学院,建智慧学习工场、实训室,以及研发中心硬件设备、软件,配套专业课程设计、专业教材。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康养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2.健康食品生产研发创新中心
健康食品生产研发创新中心以药材与食品相结合为核心,创新传统中药养生保健膏方升级,开发具有独特养生保健功能的特殊药膳食品和功能性健康糖品,为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食品。基地建设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推进模块化课程架构、深度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智慧康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落地,医药、智慧健康类专业正在进行专业转型和升级,以适应社会和产业需求;而科学、合理建设健康食品生产研发创新中心是推动专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构职业院校功能体系的关键,是服务广西地方经济的有力抓手[7,8]。
3.智慧康养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
智慧康养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专注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康养领域的创新应用,将多种信息平台有机结合,建立养老和老年健康基础大数据,打造国家(中国—东盟)健康养老大数据集聚中心,为广西康养事业发展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数据支撑。该创新中心为健康养老、老年健康管理和照护、慢病防控等行业提供大数据的科研和应用服务,帮助解决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同时也将在应用中开展健康教育领域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并建成广西区健康养老领域的区域云计算、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的体验展示中心,以及大数据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服务和应用开发基地。
4.壮瑶医药药用生物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壮瑶医药药用生物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定位是广西生物医药领域壮、瑶等民族医药药用生物方向产业技术的创新研发与应用,是面向企业的产业技术基础和试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壮瑶医药为引领,以药用生物“种群、药效、产品技术体系开发、产品技术服务应用”为研究对象,以紧跟前沿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为孵化载体,促进广西壮瑶医药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升学术水平。
5.壮瑶医药药用植物园
壮瑶医药药用植物园的建设以教学、科研、展示和科普教育为目的,以资源保护为核心,开展壮医、瑶医特色民族药用植物,以及常见常用药用植物的引种栽培、繁育播种等方面的工作,使其成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平台,壮瑶药用植物种植保存、科学研究及教学实训的基地。
(二)“八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
1.实践教学
通过认知实习、实验实训、岗位实习、企业参观等形式,学生深入了解智慧康养产业的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为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科技研发
依托中国—东盟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发创新中心,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转化,提升康养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
3.技术服务
为康养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升级。
4.技能培训
面向社会和行业提供技能培训课程,培养具备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填补康养产业人才短缺的空白。例如,学校承办广西全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药物制剂生产等赛项,为全区职工提供了同台竞技的平台,也为基地能更加满足实际生产环境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5.技能竞赛
不断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满足技能竞赛需求,为师生的技能竞赛提供场地、设备等支持。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如中药传统技能、健康社会照护、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等赛项,激发学生和从业人员的创新潜力与技术热情,推动技术技能的快速提升。
6.展示体验
建设展示体验区,展示智慧康养技术、产品、服务、大数据中心、壮瑶药文化展馆和科普基地,让行业、企业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行业的最新成果。
7.创业孵化
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帮助其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8.国际交流
组织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开展关于康养服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学术交流、行业论坛等活动,促进国内外在智慧康养领域的技术、经验共享,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探索养老护理服务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养老服务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的探索
(一)聚焦深度产教融合,推进高职院校教育创新
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通过多方合作,创新了人才培养路径,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1.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智慧康养产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了多元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涵盖了智慧康养设备、老年人健康管理、智慧辅助器具、大数据应用等领域。课程内容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校企合作机制
打造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智慧康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要找准“痛点”,加强与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例如,学校与广投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桂林冶金疗养院等企业深度合作,成立智慧康养产业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了解校企合作关键点,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实践教学平台
通过建设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其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强化科技研发与创新应用,推动行业发展
实训基地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了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康养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技术研发平台
依托智慧康养设备研发创新中心、健康食品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基地集中力量推动康养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例如,针对老年人智能辅助器具、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与实验支持,加速产品的创新与市场化。
2.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实训基地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推动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顺利落地。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升级的机会,还为学校的科研成果提供了实际应用的场景。
(三)提升技能培训与人才培养,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训基地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和服务体系,培养了大量符合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定制化技能培训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需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技能培训课程,实训课程涵盖智能设备操作、健康数据分析、老年人护理、养老机构运营等领域。培训课程通过项目化学习、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式,确保学员能够真正掌握行业所需的实用技能,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多层次、多维度培训体系
除了针对初级技能的基础培训外,实训基地还提供中高级技能培训、技术经理人培训等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同时,基地还结合企业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开展高端人才的定制化培训,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中脱颖而出。
(四)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智慧康养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学校还积极推动东盟国家与中国的技术、文化交流,培养跨国界、跨文化的康养产业人才。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交流项目、技能竞赛以及制订联合培养计划,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开阔全球视野,了解国际市场动态,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跨境人才流动和区域合作奠定基础。
(五)推动行业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实训基地通过与政府、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标准制定与行业规范
学校联合相关单位,推动智慧康养产业的标准化建设。例如,针对老年人护理、失智失能老年照护等领域,学校参与了相关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工作,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