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优化建设

作者: 强苗苗 王晨鸽

[摘           要]  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学生学习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不仅可以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能灵活运用,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因此,在“双高”背景下,进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可以提升高职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对学生未来顺利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对课程进行优化建设,合理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有效弥补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关    键   词]  “双高”背景;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护理技术;优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8-0106-04

伴随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但是,在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比较常见的就是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和临床脱节等,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均是不利的。故而,需要针对“双高”背景下的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优化建设进行研究,以为护理教育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一、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概述

(一)定位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学习该课程能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医学护理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含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应用知识,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该课程主要由校企联合开发,其中包含了理论和实践内容。并且,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涉及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基础知识,有利于为学生临床实习打基础,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目标

第一,从素质方面而言,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把自身学习到的护理知识和有关规范灵活运用于护理操作实践当中,确保动作迅速且优美;学生在护理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病人的痛苦,产生怜惜之情;能够爱护病人,避免和病人争执,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提高职业素质;引导学生意识到做人做事均要保持严谨,能够时刻反省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具有健康观念与综合护理理念,关注人文情怀。

第二,从能力方面而言,可以帮助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让病人可以尽快出院,可以有效防止病人出现交叉感染,有较强的生活护理技能、生命评估技能、急救技能等。在方法能力上,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有效管理病人。在社会能力上,可以和病患有效沟通,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从知识方面而言,需要理解每一项护理操作技能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可以理解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目的、适合使用在哪种症状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可以讲出常用护理技术基本操作原理;可以预料到护理操作过程中病患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可以有效应对,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内容滞后

高职临床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是否优质,决定了能否培养出高质量护理人才,大部分基础护理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选用的教材内容滞后,未能与社会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匹配,未把高职学校的研究成果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不能让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掌握最新护理技术方面的知识。

(二)和临床相脱节

国内医疗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部分传统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和现代化护理需求相比,存在滞后的现象,特别是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依旧在重复使用实训物品,与当前临床的一次性任务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在教学中,总体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分小组练习为核心,教学设计尚未与实际临床相结合,在实训中学生仅仅是机械地进行反复练习。

(三)模式比较单一

现有高职学校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沿用了传统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前制作课件,在课堂上讲授课件内容和有关理论知识,课堂教学结束以后,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作业,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活跃的氛围,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效率不高。与此同时,相关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未能根据“教学做”一体化形式实施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让师生更好地互动,致使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重内容,轻手段

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均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传统教学比较关注教材教学内容的讲解,从而忽略了教师需要采取哪一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教学手段选择不当,造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不相符,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概述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的不足,解决了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手段的问题,促使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一)相关概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主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关注问题解决者的单独活动,关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意志力。在问题解决模式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让其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研究。与此同时,需要按照情境变化改变研究方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发展至今,仍在持续优化与发展过程中。

(二)流程

1.情境与提问。课堂教学问题大多是从课本、生活、生产实践等中提炼出来的,所以,课堂教学需要先对学生经验有所了解,继而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问题情境,不然学生很难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而问题情境创设应贯彻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自行探索和解决问题。自行探索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通过提出的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对大脑当中已经具备的知识加以分类和加工,从而找到和问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重组,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又或者要求学生自行思考问题,并且主动实践,和同伴合作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为指导者,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已有信息之间的联系,采集和问题相关的知识,选择需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不同的思路,联系有关经验,探究出问题解决的不同路径。

3.沟通。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师生必须有效沟通,让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采取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再者,教师需要诱导学生总结出问题解决方式并非是单一的,提问学生是如何想到的,能否用其他的方法解决问题。沟通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展示和陈述,教师认真倾听,给出适当的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求异思维。

4.科学使用规律处理问题。教师需要认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领悟到知识和方法的运用。然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仔细分析和讲解,在关注实际过程中进行升华,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优势

1.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给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方法和思路。

2.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转变传统被动学习的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知识生成,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沟通,促使学生领悟知识生成的过程,并意识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4.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经过交流、合作找到问题解决方式,继而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方式的对比,找到最合适的问题解决办法。

四、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优化建设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策略

(一)引入案例教学

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需要合理引入案例教学。所谓案例就是通过一个实际的事件,阐明某一理论原则,证明理论观点或者是反映实践过程中发生的不同问题。案例教学是课程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科学使用一部分案例来说明某些知识点,或辅助学生对知识点加以记忆与理解的教学方法。在引入案例教学时,需要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环境适应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比如青霉素过敏试验和过敏反应处理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某病患由于化脓性扁桃腺炎进入医院,体温测试为39.5℃,而在进行青霉素过敏测试后5分钟,病患感觉自己呼吸不畅、面色较为苍白、出冷汗以及胸闷,经过测量发现每分钟心率为100次。提出问题:(1)病患发生了何种情况?(2)应该怎么预防不良现象的发生?(3)进行过敏试验的过程中,试验液配置标准和方法是什么?需要对病患采取哪一种抢救举措?教学过程中,把案例分成两个部分,即第一部分的学习把案例设计成:病患由于化脓性扁桃腺炎进入医院,体温是39.5℃。医嘱:肌内注射青霉素,提问:(1)注射青霉素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2)怎么配置过敏试验液?(3)怎么判断皮试液结果?按照问题,让学生一面做一面学习,掌握问题解决的办法。第二部分,进行案例拓展,问题设置为:(1)病患出现了什么情况?(2)对病患需要使用哪一种措施?(3)怎么预防这种情况的产生?(4)假设换成链霉素出现以上情况应该怎么解决?如此,内容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增强学习兴趣,益于学生记忆护理知识点,继而提升教学质量。当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因为环境的变化,病患对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病患护理问题就在眼前,所以需要由浅入深思考问题,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需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以此开展教学工作。如:医院当中有许多重症病患和才做完手术的病患,这时候通常会要求护理人员照顾病患,该种护理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活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提出问题:(1)照顾重症病患和刚做完手术的病患时,要了解病患哪些病情?(2)病患有哪些生活习性?(3)病患的心情怎么样?(4)如何为病患测量血压、体温、脉搏?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组织学生模拟病患和护理人员,学生通过模拟病患和护理人员,可以了解到照顾病患时要注意病患的病情、生活习性、情绪等,并通过实践操作,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帮助病患恢复身体健康,以此提升高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需要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其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是培养高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路径。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可以解决护理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师从班上学生推荐的几名学生中挑选出有责任感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承担责任人的角色,每两个责任人一组,划分成五个小组,别的组员通过随机抽签产生,各组3~5名学生,都是由同一个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完以后,按照教学大纲与目的,选编临床病例交予学生通过业余时间讨论找到护理问题与护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教学前,需要教师讲授有关理论知识,并对学生示范操作步骤,然后要求小组成员合作练习操作,可以扮演病患角色,也可以模拟实操情景等。在下课前半小时,教师需要邀请一名学生向别的小组进行演示操作,介绍操作内容,结合病例对病患开展健康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