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作者: 黄燕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整体性、层次性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细节分析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群文阅读的教育意义,重视群文阅读开展的必要性,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群文阅读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读”带动“听”“说”“写”三项基本语文技能,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综合素质,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思维品质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3-0028-03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阶段,通过小学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够促使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已成为新时期下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将以群文阅读教学为主线,进一步探究群文阅读的重要意义以及利用群文阅读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策略。

1.群文阅读内涵

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将零碎的文章内容进行整合,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区别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将一篇篇零碎的文章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全新“群文组”,以多文本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思维体系。群文阅读契合了统编教材“1+X”的阅读理念,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目的,通过议题确定、文本选择、问题设计、集体建构、共识生成的顺序关注单元内容的人文主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1]。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2.1 能显著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篇文章开展讲授,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采用群文阅读策略能广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围绕议题选择多篇文章,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充分扩大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其阅读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能通过中心点建立文章间的联系,从中摘抄优美语句,实现词句的有效积累,为写作奠定良好语言基础。

2.2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目前从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学生的阅读总量远远少于理想目标。同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以单一化的阅读技巧进行训练。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单一的阅读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何更为广泛而快速地阅览全文,灵活地通过默读、细读等方式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所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采用群文阅读模式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结合具体文章内容灵活地进行运用,以此实现阅读速度的提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也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多篇文章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进一步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2]。

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施推进的基本步骤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如何采用群文阅读策略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笔者将根据具体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如下推进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3.1确定群文阅读主题,引导学生完善语言构建

在群文阅读初始阶段,部分学生对此学习模式的理解较为模糊,同时,小学生年龄较低,认知能力相对有限。为有效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把控,更好地助力群文阅读的开展。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兼顾学生自身语言基础,结合具体文本内容,预设合理群文议题,在议题的导向下,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群文阅读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涵盖《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四篇文章,从群文阅读角度分析这四篇文章,都存在共同的关联性,其体裁都为“科普文”。综合阅读文本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拉近学生与群文阅读的距离,教师可将本课群文阅读议题设定为“自然奥秘,科学技术”,这样科技感满满的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四篇文章,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奥妙以及科技的神奇,由远古时代逐步推进到现代科学技术,带领学生穿越古今感受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为了有效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鼓励大家在阅读完成后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语言层面通过明确的议题能清楚地了解到本课所学主旨。在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后,由教师进行引导,分别对每篇文章进行梳理,带领学生共同品读感受不同体裁的表现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明确的群文阅读议题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后续开展思维品质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3.2 剖析文本写作背景,分析议题理解文化内涵

在开展群文阅读前,教师应结合具体议题带领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明确议题涵盖范围。深度剖析文本写作背景,为后续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好有效铺垫,同时在交流与讨论中,教师也可将辩证思维与批判思维渗透其中,促使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深化对群文阅读文本议题的了解与掌握,有效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3]。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为例,四大名著是小学阶段的经典阅读范本,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第二单元分别收录了《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水浒传》中的《景阳岗》、《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以及《红楼梦》中的《红楼春趣》,这几篇文章,虽然都来自四大名著,但是四本书在不同时期所创作,其中所涉及的写作背景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四大名著的写作背景。如:《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百姓民不聊生。作者罗贯中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黎民百姓的艰苦,在此背景下期望社会稳定,向往美好生活,由此创作出本书,鲜明的封建正统思想在文中十分突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把握议题,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社会环境对文本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对议题进行深入分析,能为后续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实现阅读量、阅读速度的有效提升。

3.3 借助思维导图模式,有效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形记笔记的新方法,通过框架的确立向四周外延,能够有助于学习者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对于小学生而言,初始接触群文阅读时无法及时捋清思路,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以直观的图式将群文文章进行具体划分,从写作手法、思想情感、文章体裁等多角度着手,帮助学生感知文章之间存在的关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思维,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也可自主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群文阅读,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3]。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教学为例,本单元文章有《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本单元议题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进行编排,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风光,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风景写作手法。结合群文阅读内容,教师可以《观潮》这篇文章作为范本,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内容:

·重点词语

山崩地裂、人山人海、逐渐、霎那、奇观

·文章结构

1.第一部分总述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2.第二部分描写在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以及人们观潮时的壮丽景观

3.第三部分记录潮来时的汹涌澎湃

4.第四部分描绘潮过后景象

·文章主旨

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盛况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思维的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大家仿照教师所提供的思维导图模式,对《走月亮》《繁星》这两篇文章进行梳理,当堂总结并训练,促使学生对思维导图理念的掌握更为扎实,有效实现对其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后续阅读中也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

3.4 在思维转折处设问,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整个课堂的绝对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将更为密切,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师应充分结合文本内容适当提出深度思考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与讨论,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交互氛围,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在交流中也能够产生新的火花,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4]。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教学内容以“寓言”展开,每一个小故事中都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以《陶罐和铁罐》寓言故事为例,本篇文章内容以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为线索,充分展现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这一寓意。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引导大家分角色进行阅读,以谈话方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陶罐与铁罐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在阅读完成后聚焦“人物”,由学生通过陶罐、铁罐的神态、语言谈一谈二者的不同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教师提出思考性问题:作者想通过文章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问题的导入指向深度思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大家认为铁罐过于蛮横,所以才导致他有这样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谦卑礼貌才是相处之道。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深度思考文章内容,强化寓言故事的寓意,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建立良好品质。

3.5 读与写相结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积累写作词汇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能够实现知识的积累,使得写作更加信手拈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仿照文本信息开展写作活动,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开辟全新教学思路,不但能够实现全文阅读质量的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运用到写作当中,进一步提升写作质量,实现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5]。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一花一鸟总关情”是本单元主要议题,《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以及《珍珠鸟》这四篇文章都是较为经典的散文著作,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散文的写作特点,感受文章中情感表达的走向,充分掌握作者是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表达自身情感的。教师将“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列为本课议题,列举:1.描写与事物有关的画面;2.描写与事物有关的某一特点;3.利用对比手法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这三种散文写作技巧。在群文阅读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引导大家效仿文本体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文章,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帮助学生掌握人、事、景物间的写作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以读促写,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群文阅读模式能够有效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教师应充分关注群文阅读的方法策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在潜移默化中拓宽自身文化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淑芳.从阅读到“悦”读——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68-69.

[2]陆艳林.小学语文品质课堂:文理、价值与关系[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12):62.

[3]贺秀津.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53.

[4]刘金明.群文阅读: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7):24.

[5]陈晋和.用灵动的文字滋养有趣的灵魂——利用语文阅读,助推思维品质的提升[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3):179-180.

作者简介:

黄燕清(1977年2月—),女,汉族,福建莆田人,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