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历程与展望

作者: 彭召波 蔡苏美 王运来 张海涛 顾文瀚

摘 要 职教高考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职教高考在制度设计、晋升渠道、评价标准、组织实施、技能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困境。作为教育强省,江苏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形成的经验值得借鉴:推进机制建设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基础工程,规范流程设计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根本保证,完善评价体系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要义,强化服务保障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力源泉。未来需要从稳步推进职教高考模式改革、强化专业技能考试管理、加强职教考试标准研究、营造职教高考改革良好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持续深化职教高考制度改革。

关键词 职教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技能高考;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5)06-0058-07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十年来我国经历了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了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1]。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高位统筹,使江苏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主要质量指标均居全国前列。1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全国率先进行部省共建,38所高校263个学科进入ESI前1%,数量首次居全国第一;36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数量居全国第一。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3个,1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国家中期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江苏教育考试招生系统的统筹谋划与保驾护航。

江苏全面加强考试招生制度建设,全省招考系统聚焦“保安全、推改革、强能力、优服务”,每年组织各类教育考试30多项、60多次,考生总规模达700多万人次。2024年江苏职教高考录取21.5万人,其中,中职职教高考录取11.2万人、高职提前招生录取10.3万人,职教高考录取人数占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比例达75%以上,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面对新形势,深入剖析江苏推进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策略与主要经验,对于中国特色职教高考制度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职教高考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招生模式多样,有普通高考、技能高考、自主招生、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注册入学、免试入学等。为落实国家职教高考制度改革要求,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这项改革重点和难点在于技能考试。由于技能考试组织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目前仅有江苏、湖北、浙江、山东、宁夏等少数省份“职教高考”中技能成分占比较高(称之为“技能高考”模式)[2]。相对于普通高考,职教高考实施时间短且涉及面广,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制度设计、晋升渠道、评价标准、组织实施、技能评价等方面仍存在困境。

一方面,国家尚未出台职教高考改革的具体指导意见,本科学校通过职教高考录取学生的比例、招生录取公平性和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均有待提升。2023年,全国职业本科院校招生8.99万人,仅占同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的1.59%。各地高职院校招生标准不一,考试内容设置与普通高考内容同质化严重,存在重文化基础测试、轻职业技能测试现象。全国范围内存在统一高考、对口招考、自主招考等多种职教升学考试方式,招生形式不统一,这一定程度上影响选才效率和招生录取公平性。由于全国仅有职业本科院校60所,培养能力有限,多数普通高校受资源所限无法胜任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统筹实施未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3]。

另一方面,当前大多“技能高考”模式下的技能考试有待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如:考试内容仍偏重理论知识,对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查不够,测试试题设计缺乏情境性,结果导向的评分方式无法全面评价职业认知技能;考试的标准、流程、模式等不够科学、成熟和统一,全过程监督还存在不够规范的环节;具备考场所需设施设备实操条件的院校较少,考场安排不够合理,导致一部分考生需要跨区域参加考试,加大交通、食宿等额外成本和安全风险;多数技能证书的评价方法设计缺乏评价理论基础等。

二、江苏推进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历程

优化职教高考制度,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既要从国家学位制度和法律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充分考虑各省生源结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资源布局以及中职生参加职教高考的特点。针对上述共性问题,江苏深入推进职教高考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一)推进机制建设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基础工程

为落实国家层面关于职教高考改革的宏观部署要求,省级层面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职教高考改革,统筹考试部门、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研究制定职教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科学划分专业类别,建立统一的职教高考招生平台,建设命题试题库和技能测试标准化考场等。江苏职教高考制度改革非常重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招生环节的主体作用,建立符合高等职业院校自身人才选拔特色与特点的执行标准,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自主招生能力和水平[4]。

1.建立健全对口单招制度

早在1987年,江苏省就开始探索普通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单独招生考试;2003年开设专业综合技能考试,由各市组织实施,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不计入总分;2008年对专业综合技能进行重大改革,改为全省统一组织考试,由新成立的专业联合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织实施,突出专业技能考试重要性,分值300分,成绩计入总分。专业联考委由省级职教集团牵头院校、部分本专科招生院校和省职教教科研中心组中职成员学校等单位组成,负责制定专业基本技能考试标准和专业综合理论的考试大纲,并牵头组织实施省级技能统一考试。本专科院校直接参与技能标准和理论考纲制定、考生基本专业素养和要求的考核选拔,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业技能考试加上全省统一组织的文化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综合理论,形成了江苏实行多年的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招生模式。

2.建立中职职教高考制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江苏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按照因材施教、多次选择、面向人人的原则,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制度[5]。201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突出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渠道。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招生实施方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逐步建立“中职职教高考+中职学考”的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职学生的招生考试制度[6]。2022年起,江苏“对口单招”正式更名为“中职职教高考”。

3.探索建立中职学考制度

2013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探索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评价工作,历经制度初创、试点探索、开展文化课和专业课考试、逐步推行全省技能统考的过程。2013年初,江苏省教育厅确定在南京、南通、常州进行中职学考试点,2014年将试点城市扩大到全省8市,并选择信息技术类等5个专业大类作为全省统测专业,根据专业大类特点划分出15个考试类别,覆盖71个专业,制定4门文化基础课和5类专业基础课程考试大纲及试题样卷库。2014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先后印发《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初步建立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2016年江苏正式建立全省统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江苏省教育厅先后制定《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考务工作细则》《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技能考点标准化建设的通知》等制度文件,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分期分批开发77个专业技能教学标准。2017年,江苏以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方式,组织开展会计、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应用3个专业共1.3万名考生的中职学考技能考试试点工作。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意见》,并陆续制定各个专业类的技能考试大纲、技能考点建设标准,发布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学标准。2020年起组织实施全省29个专业类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综合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考试。

4.将中职学考纳入职教高考制度体系

2021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明确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职学考”)作为职教高考制度的重要内容,为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贯通和高等院校选拔技能人才提供基础依据。江苏中职学考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省教育考试院具体负责考试组织协调、题库建设、软件开发维护等工作。考试组织工作由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招考机构,以及各中职学校负责具体实施。2022年9月29日,江苏省教育厅举行“砥砺十年谱新篇 奋楫扬帆建新功”之“江苏职业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整体成效,包括“在全国首创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全省统考的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并将其纳入职教高考制度”。中职学考成绩已成为江苏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和高等院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规范流程设计是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的根本保证

省级层面要规范现有招生考试方式,融合建立多种方式并存且公平有效的招生考试体系,要根据未来产业布局规划、急需技能人才需求规模、院校和专业布局情况,科学设定职教高考的招生录取比例,增加社会需求旺盛、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录取规划数,促进职业教育科学规范发展。面对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不同家长的殷切期待,江苏职教高考从实施方案的制定到执行、从考试环节到招生环节、从“知识考试”到“技能考核”,都充分顾及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本质特征,以学生职业技能优化为导向,建立知识、技能、创新等多维度、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模式[7]。

1.将中职学考作为职教高考报名和专业类衔接的必要条件

江苏中职职教高考将“已报名并参加我省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作为报名条件之一。贯彻落实《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实际分期分批推进中职职教高考与中职学考专业基本技能考试的衔接。2023年,导游服务类等7个专业类的中职学考专业基本技能考试与中职职教高考专业基本技能考试实现衔接,即对应专业大类的中职职教高考采用中职学考技能成绩,衔接类专业基本技能考试分为A、B两场,A场考试安排在每年11月,B场考试安排在次年3月。A场考试总分为100分,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考试成绩长期有效;B场考试总分为200分,成绩以分数呈现,考试成绩当年有效。参加专业基本技能A场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B场考试。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11月举行。

2.加强职教高考报名资格审核

江苏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职教高考报名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按考生类型指导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报名点加强报名资格审核。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召开报名工作会议,各级招生考试机构、中职学校加强报名宣传,准确解读中职职教高考政策规定。省教育厅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加强对接,获取包括技工学校在内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数据,减轻各市报名资格审核工作压力,推动报名资格审核工作自动化、便利化、系统化、规范化,切实加强报名资格审核,确保审核工作全面高效、规范有序、稳步推进。

3.强化职教高考组织管理

江苏省中职职教高考的专业技能考试由专业技能联考委组织实施,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调整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专业联合考试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更新16个专业联考委成员名单,明确工作职责,指导各专业联考委、各考点院校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范管理,顺利完成专业技能考试工作。文化统考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优化考点设置和考务人员选配,合理设置考点、优化考场编排;加强考试安全管理,实现智能安检门全覆盖,严把试卷运送关、考务培训关、考生进场关、考试监督关、答卷验收关等重要关口;积极发挥标准化考点作用,用好网上视频巡查、应急指挥、作弊防控、身份验证、综合管理五大系统,强化考试过程管理,确保考试组织平稳有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