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内涵与实施路径

作者: 李玉静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本质目标是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更加多元、更多通道的教育机会和路径,促进学习者的全面成长和人生出彩。而学习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成长路径,是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是一个关键环节。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其是面向不同年龄人群开展的,支持个体持续发展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帮助学习者形成职业意识、挖掘职业潜能、寻找适切的职业方向和教育路径,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职业生涯的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源于职业指导,我国近代著名作家邹韬奋指出,“若办教育,即不能不注意职业指导”。职业启蒙教育、职业指导和咨询等都属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范畴。从国际视野看,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生涯教育”“生涯指导”的概念。欧盟发布的报告显示,欧洲国家普遍认识到了生涯指导的重要性,把生涯指导作为促进公民终身学习、提升就业能力及增强劳动力市场参与的重要举措。

从实践的角度看,近年来,我国积极在政策和实践层面推进各种形式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2014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就提出,普通教育学校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职业发展辅导;职业院校和普通教育学校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教育和服务。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和鼓励普通中小学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与劳动技术教育。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很多职业院校通过设立职业体验中心、开展专门的生涯讲座等形式,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但总体来看,目前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比较分散、内容不够系统和连贯,或者仅局限于某一个学段,亟待从终身学习的开放视野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首先,建立终身导向、一体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涉及从幼儿到成人等不同年龄群体,并应在所有教育类型和层次中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指导和咨询机会,促进其作出明智的教育和生涯选择。因此,在顶层设计上,要对面向不同年龄群体和教育层次的职业生涯教育进行统筹设计,加强不同阶段和层次职业生涯教育的衔接,实现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的目标。

其次,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生涯教育治理和实施机制。职业生涯教育在实施中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等多元主体,并需要来自行业企业、就业服务机构等社会合作伙伴的支持。因此,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中,需要在不同利益相关者间建立合作治理机制,明确共同目标,确保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

第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展个体的生涯管理和决策技能,而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因此,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启蒙教育中具有特殊的类型教育优势,应以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契机,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师资、实施和专业优势,把职业教育体系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载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