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推进 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

作者: 雷世平

2023年7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到2025年,建成300个左右全国性实践中心,带动各地建设一批省级和市级实践中心,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实践中心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实践中心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制度设计,若要吸引各类学校、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发挥其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实现“开放多元、协同运营”,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方式推进其建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可以创新实践中心的体制机制。实践中心按其类型可分为学校实践中心、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分别由职业学校、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建设,但无论是学校、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牵头建立实践中心,都要吸引自身以外的其他主体广泛参与。其他主体以何种方式参与建设,不仅决定其在实践中心建设中的合作性质和合作程度,而且会影响其合作的组织架构及运行效率。不同主体参与合作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协作式,也可以是合资式(共同出资),不同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建设,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建设方式,是合资式合作的具体体现,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实践中心建设主体单一的性质,促进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社会资本)、教育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联合,实现以产权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的,而且能够打造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四方协同的命运共同体,构建起合理的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提升实践中心的治理效率,全面达成产权明晰、组织完备、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实体化运作要求。

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可以优化实践中心资源配置。实践中心是基于“产”“教”现实诉求由政府推动自觉建立的。实践中心不仅要有组织地面向职业学校学生、普通高校学生和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实习实训,积极承接政府、行业、企业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还要以承担企业横向课题的方式,有组织地开展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技术服务。实践中心要提升服务“产”“教”的能力,需要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包括政府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基本形式,不同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建设,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建设方式,是发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协同作用的重要体现。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推进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实践中心市场化运营机制,可以使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建设主体基于共建共管、互利共赢的价值取向,汇集优质资源,依据职业学校办学需要制订实训方案,开发实训课程和教材,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企业真实生产项目或典型生产案例引入实践教学过程;紧贴市场需求开发各类培训项目,持续提升培训供给能力,推动培训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围绕国家或区域重点战略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关键问题,聚焦基础工艺和技术应用等瓶颈短板,加大重要产品技术攻关力度,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

(作者系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