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津
入选理由 他是一名中职教师,扎根职业教育23年,恪守师德,锤炼师能,雕琢教学艺术,从一名普通职教教师逐步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中国队技术指导专家兼教练组组长。他带领团队从无到有搭建系统完备的训练体系,带领中国选手在世界顶级赛事上摘金夺银,为中国职业技能走向世界谱写精彩华章。2023年,他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人物印象 2000年,大学毕业的翟津成为一名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的教师。凭借对教学的严谨和热爱,一干就是23年。
2008年,天津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给了翟津第一次机遇。“那时候中国刚开始举办职业技能比赛,希望通过比赛对职业教育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翟津回忆说,“我们学校要先参加天津市的比赛,拿到好的名次才有资格参加全国大赛。”接到参赛任务时,他们只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翟津和学生放弃了那一年的春节休假,全力以赴背水一战。“白天上课到五六点钟,回家吃完饭就备课,一般都要到凌晨2点左右,第二天再继续给学生讲课”,翟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他获得天津市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教师组一等奖,他指导的学生最终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后来我经历了很多比赛。我给中职组、高职组都做过技术指导、讲解、讲座,给技工院校也做过技术指导。”随着经验的积累,2012年,翟津担当了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中国队教练组组长。
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最高层次的世界性职业技能竞赛。翟津说,“当时我们准备首次参加2013年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要迈出第一步”。机电一体化项目涉及机械、电子、气动和计算机技术,集机械、气压工程、编程、机器人技术及系统开发等技能于一体。在翟津看来,这是一个基础项目,很考验参赛选手的基础功底。
“那是个开放式赛场,我近距离观摩了他们如何配合,都带了哪些工具、如何准备设备等。”翟津说,当时甚至有外国队伍认为“中国队参加五届大赛后能拿一块铜牌就是很好的成绩了”。但是翟津“不信邪”,偏要做出成绩来看看。
在制定目标环节,他提升选手参与度,与其他教练、专家共同拟定训练目标、商议训练计划;在训练中,他既注重选手的技术技能训练,也加强意志品质、体能、心理素质、语言交流、自控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全面提高选手综合素质;在训练后,他紧盯薄弱环节,与团队共同寻找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讨论解决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翟津带领中国选手在首次参赛的第42届大赛上获第七名,在第43届大赛获得首枚银牌,在第44届大赛摘得金牌,在第45届大赛又获得一枚银牌。2019年4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全球技能挑战赛上,翟津指导国家队选手获机电一体化项目金牌。
翟津带头进行专业建设,推进学校示范校建设和国际先进水平专业建设以及职教创优赋能项目建设;带头搞专业创新,成功建设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并积极与滨海新区智能制造企业合作,实现技能人才供给,满足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带头推进产教融合,构建贴近生产一线、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训课程,培养智能制造应用技术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带头搞科研,主持中华职教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和天津市“十四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等,处处带头的“工作狂”作风,让他成为该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2023年8月,翟津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翟津说:“我在早期教学时,以培养生产线上的熟练工为主,但现在更多地是要培养智能制造应用技术领域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