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生成逻辑、应用价值及实现路径
作者: 欧亚 杨斌 刘勇 唐娟
摘 要 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新尝试。以“ASMI四步法”分析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价值,识别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尚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参与主体单一、评价方式方法单一、评价结果公信力不足问题,利用区块链防篡改流动、可追溯使用、多方共识维护、去中心或多中心、透明开放、状态一致、强依赖密码学特点,以精准解决这些问题。由此,构建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的“三全评价”路径:利用区块链结合大数据,实现“全方位评价”;联盟链私有链结合,实现“全员评价”;以区块链帐本属性,实现“全程评价”。
关键词 区块链;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评价
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大浪潮,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及产业发展,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区块链发展现状和趋势,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区块链进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区块链正在我国贸易金融、社会公共服务、司法存证、税务、物流、医疗健康、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和行业应用。区块链在教育领域应用也处于积极探索阶段,一方面,区块链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应用,如应用于职业教育学分银行[1][2][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创新治理[4][5][6]等;另一方面,区块链在教育评价方面的应用,如应用于学术评价[7][8][9]、学科评价[10][11]、教育监测评估[12][13][14]等。但是,对区块链如何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这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拓展空间与突破方向。鉴于此,本文试图阐析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生成逻辑,挖掘其应用价值,进而探寻实现路径。
一、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生成逻辑
(一)时代呼唤区块链发挥自身技术特点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
从宏观看,区块链赋能教育评价顺应时代呼唤。以区块链、AI、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创新叠加发展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技术变革正在影响和决定着社会结构。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认为技术作为一种外部力量,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改变,是社会结构变化的驱动力[15]。另一方面,不断变革的社会结构又要求教育结构的变革。功能主义理论(Functionalism)认为,社会如同人体一样,在各部分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着有秩序的运转[16],社会也是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系统,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部分都是为社会的持续稳定运行而存在的,在这种理论框架下,当社会结构发生变革时,教育结构也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以确保其继续满足社会的需求[17],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教育形态,由工业时代的教育转变为“互联网+教育”“物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区块链+教育”[18]。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质量保障和提升的关键环节,应前瞻性地顺应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变革,充分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创新与应用[19]。
从微观看,区块链赋能教育评价是技术特点使然。一方面,传统评价存在一定局限。一是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均集中在少数机构或个体,易受人为因素或技术漏洞影响,安全性和可信度难以保障;二是评价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易导致暗箱操作和结果不公;三是难以多方参与和协作,限制了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存在相应优势。一是区块链采用密码学算法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数据无法篡改或删除,保证了数据真实可信[20];二是依托区块链建立数据库,能够实现海量的教育评价数据真实、长期记录储存,实现数据保存与修改的有效溯源,减少了暗箱操作和人为干预的可能性[21];三是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可实现不同相关者共同参与评价[22],促进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另外,区块链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还能产生多重叠加效应,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比如,依托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教育元宇宙,能解决教育评价数据采集难、数据不全面、数据不连续问题。利用区块链的时间戳与共识协议、大数据的信息统计分析、人工智能的智能处理等功能,能达到综合性、发展性的智能增值评价[23]。
(二)区块链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其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提供实践基础
《2022-2023中国区块链年度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区块链应用案例已超1500个,区块链场景发展将不断突破。区块链在教育领域也有较好应用案例。在国外,索尼联合Holberton School(霍伯顿学校,从事软件工程师培训学校)、Bitproof(利用区块链进行文件验证公司)开发基于区块链的集中式现代账本以储存教育资料,通过网络共享,采用新的方式记录、评价、分析学习结果,并依学习者知识需求、兴趣推送最适合的学习内容[24];肯尼亚政府与IBM合作,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学历证书网络发布、管理平台,实现学历证书的透明生产、传递和查验[25]。在国内,蚂蚁金服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利用区块链在支付宝平台发起教育公益筹款,每笔捐赠形成对应“包裹”通过区块链平台传递,每经过一个节点,都生成一个“邮戳”,最后送达受捐者,每笔捐赠都是透明、可追溯、难篡改,可被全程追踪的;联想集团构建“联想区块链一体机教育平台”,入选“2022中国产业区块链典型案例”[26],等等。
就区块链在教育评价领域而言,也不乏成功案例。比如,大连必由学教育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区块链开发教育发展评价工具,实行教育增值评价、教师效能评价、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等大规模教育数据分析服务,实现常态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监测评价,为教师考核提供科学支撑,为区域学校教育评价提供解决方案[27]。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区块链在教育领域,尤其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实践应用,为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教育评价政策的演变引领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
梳理职业教育或教育评价有关的国家政策发现,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评价的部署要求,大致经历了从“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模糊要求,到明确“多方参与、多元评价”为目标,到细化“多方参与、多元评价”的内容,到指明“以信息技术和区块链评价”为举措的政策演进脉落,职业教育评价有关的国家政策部署要求见表1。教育部鼓励和支持区块链应用到教学评价,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遴选“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的通知》强调,“通过区块链技术等采集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行为数据,开展教学分析与过程性评价”。
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分布式记账技术[28],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防篡改、可追溯性等特点[29],与多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参与、多元(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评价的要求“一拍即合”。因此,国家政策对教育评价部署要求的演变,引领着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
二、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应用价值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编写《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研究报告(2018)》,研究提出“ASMI四步法”判断区块链在各领域的应用价值。A(Analysis&identification)为分析识别:业务痛点识别和原因分析;S(Synthesization&categorization)为综合归类:痛点原因的综合归类;M(Match&mapping)为匹配映射:痛点原因与区块链价值的匹配映射;I(Inference&conclusion)为归纳总结:区块链适用度归纳总结。“ASMI四步法”能精准地判断区块链在各领域的应用价值,如学者们利用“ASMI四步法”判断区块链在体育产业[30]、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31]、体育赛事网络版权保护[32]中的应用价值。“ASMI四步法”同样可以判断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应用价值。
(一)识别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ASMI四步法”第一步,A分析识别:业务痛点识别和原因分析。首先,分析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存在的业务痛点。
1.评价指标体系单一
其一,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动态调整,存在指标体系调整速度与行业、市场需要的变化速度不相适应问题[33]。其二,评价指标体系“普教化”痕迹明显,缺乏职教特色[34]。其三,评价内容缺乏社会性,评价体系侧重评价场所面积、师资力量、设施设备、学科建设、科研获奖等硬性条件,而对于立德树人、服务区域经济、文化传承创新、社会媒体影响等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现评价较少[35]。其四,存在一套标准评价多种不同院校情况,难以兼顾不同地区、类型、办学背景院校的实际与特色[36]。
2.评价参与主体单一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和2018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均对管办评分离作出要求,倡导“第三方评价”。第三方不是评价的直接利益方,最大优势在于其独立性,革除了政府在教育评价中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在评价过程中还不是太成熟,与教育评价密切相关的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公众(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等)参与少[37]。
3.评价方式方法单一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方式可以总结为“采数据、写报告”。如利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采集数据;如采用“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报告”等年报制度,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情况。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材料来源单一,均为受评价院校提供数据材料;另一方面,属于“静态评价”,缺乏动态数据,缺乏院校历年办学情况的纵向比较分析,无法立体地反映评价院校的办学情况。
4.评价结果公信力不足
其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几乎全过程发生在教育领域,评价专家也基本来自教育领域,少有行业企业和其他专家参与,评价结果的公布与应用也基本在教育系统,一定程度上造成“系统内评价,系统内认可”的局面,评价过程的排他性,导致评价如同闭门造车,社会认可度不强[38]。其二,评价材料或多或少地存在数据缺失精准和材料后补现象[39]。其三,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权威的评价排名制度[40]。
(二)运用区块链技术能解决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主要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ASMI四步法”第一步分析识别:业务痛点识别和原因分析,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单一、评价参与主体单一、评价方式方法单一、评价结果公信力不足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以“ASMI四步法”判断发现,区块链能精准解决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见图1。
“评价指标体系单一”原因分析。第一,“体系发展滞后,缺乏动态调整”。一是指标体系调整所需调研、论证、征求意见等过程的时间周期长;二是指标体系做到动态调整操作难度大。第二,“普教痕迹明显,职教特色不足”,职业教育既不能因为是类型教育,就关起门来使其成为“孤岛教育”,也不能将其办成普通教育的“影子教育”[41]。事实上,职业教育既要参照普通教育,又要有机脱离普通教育痕迹,其难度不小。第三,“侧重硬性条件,忽视价值体现”,价值体现的评价相对抽象,也不易量化与评价,一手数据材料收集难、评价操作难。第四,“相同指标体系,评价不同类型”,据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有本科层次职业院校32所,高职(专科)院校1489所[42],其体量大,若需做到不同类型院校有不同指标体系,不仅工作成本高,而且操作难度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