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共建“一带一路”:全面走向世界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区域,中国若要做到向内对接沿线国家战略、向外达成亚欧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必须优先做好与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合作。东盟与中国合作发展历经从睦邻互信到建立战略伙伴
聚焦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职业教育的作为与担当 |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继续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下阔步前行。作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中国与东盟
聚焦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职业教育的作为与担当 | 中国—东盟30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回顾与展望 摘 要 中国—东盟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是国际形势和区域经济优势的战略选择,拥有对外开放国际化政策的全面支持,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的典范。回顾中国—东盟建立伙伴关系30年间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
聚焦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职业教育的作为与担当 |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十周年:广西职教“出海”的成就、问题及建议 摘 要 广西面向东盟的职教“出海”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职教“出海”,在擘画发展蓝图、搭建对外窗口、形成典型模式、打造品牌效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
论坛 | 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我国技工教育的演进研究 摘 要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技工教育的变迁历经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新世纪时期四个阶段。从结构观来看,宏观的制度背景、相关政治变量及制度与行为互动等因素深刻影响着技
论坛 | 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生成逻辑、应用价值及实现路径 摘 要 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新尝试。以“ASMI四步法”分析区块链赋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价值,识别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尚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参与主体单一、评价方
评析 |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空间效应与演进态势研究 摘 要 基于2015年至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全局Moran指数、局部Moran指数、冷热点分析以及核密度估计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空间集聚结构与演进态势进行测度
区域 |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省域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问题与对策 摘 要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一项制度创新,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促进了
区域 | 江苏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现实基础、发展桎梏与优化路径 摘 要 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其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经济社会培养新型数字化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必由之路。分析江苏省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从院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判断数字化转型
视野 | 韩国职业教育制度认同的基本内容与经验借鉴 摘 要 制度认同是指公众基于理性判断对制度所持的承认、肯定与支持,是提升国家治理效率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理念支撑和内生力量。韩国职业教育制度认同表现为公众对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价值观、制定、实施与评估机
视野 | 东盟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区域化发展:进程、挑战与路径 摘 要 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其区域化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东盟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化发展进程较为缓慢,经历了从国家区域化到贸易区域化、从贸易区域化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