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省域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问题与对策

作者: 唐春霞 雷翔霄 卿晶晶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省域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问题与对策0

摘 要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一项制度创新,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促进了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力支撑。分析2008年以来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发展轨迹,剖析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发现尚存在赛项覆盖广度不够、竞赛过程与企业生产结合不紧、竞赛内容与专业教育教学融入不深等问题,据此提出政府统筹建立产教融合实体平台、“产赛教”融合、“岗课赛”融通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区域经济发展;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校企协同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省部共建的形式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1]。为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发布了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11项重点任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贯通的重要媒介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数据的分析,探讨其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支撑作用,提出以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为抓手建设省域产教融合实体平台,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统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发展轨迹

本研究以2008-2023年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通知”和“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奖励结果”为数据源,对每年开展的常规赛项进行统计,表演赛等其他类型的竞赛不在其列。考虑到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衔接关系及每年竞赛的延续性,研究在数据源的选取上,2008-2009年,以春季职业技能竞赛为数据来源;2008-2013年,对一些赛项分类和命名前后不一致的,对照当年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大类、专业类重新分类和命名。总体来看,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到兼顾湖南区域产业发展设置项目,从以中职竞赛为主到中高职竞赛均衡再到以高职竞赛为主的发展历程。经过十多年办赛实践,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规模逐年扩大、竞赛项目逐渐优化、社会影响日益广泛,在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职业院校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服务湖南省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保障[2]。

(一)竞赛规模逐年扩大,项目数量、赛项覆盖专业大类、参赛代表团与人数逐步增加

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直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行业企业、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自2008年办赛以来,赛项项目、赛项覆盖专业(大)类、参赛单位和参赛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高职组赛项数量、覆盖专业大类、参赛院校、参赛学生数较中职组增幅明显,如图1(a)-(d)所示。

(二)项目设置逐步优化,从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置赛项到契合湖南区域产业发展自主设置赛项

办赛初期,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紧密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置项目。以高职组竞赛为例,2008年春季技能竞赛设制造大类1类4个竞赛项目,2009年春季技能竞赛设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2类4个项目,2010年设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和建筑大类4类7个项目,且各赛项的竞赛规程都按当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相关要求执行。随着办赛经验积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不仅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项目,还充分考虑区域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增设项目,如2011年高职组共设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5类8个项目,除涵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2类6个项目外,还设置了财经大类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各1个项目,表1给出了2008-202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组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对接数据统计。可以看出,2017年以前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组自主设置的项目相对较少,之后有较大增长,如2018年高职组设13个专业大类55个赛项,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对接项目34个,自主设置项目21个、占当年省赛项目总数的38.18%;2019年高职设11个专业大类60个赛项,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项目34个,自主设置项目20个、占当年省赛项目总数的35%;2021年高职组设12个专业大类83个赛项,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项目34个,自主设置项目41个、占当年省赛项目总数的49.4%。

(三)社会影响日益广泛,从早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家唱戏”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有关厅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市州人民政府等协同举办模式转变

200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由省教育厅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联合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等7个厅局举办;2009-2013年由省教育厅独家举办;2014年开始改由省教育厅组织,联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文化厅、旅游管理局、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等10个部门、行业协会共同主办;2017年开始各地市州人民政府加入联合办赛,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202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共有22家联合举办单位、赛点数达到77个[3],图2给出了2008-202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联合举办单位和赛点数量。各级部门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重视使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广泛,每年吸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旅游服务、文化艺术等众多行业企业参与赛事组织,聘请了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技能大师担任赛事评委,确保了竞赛的高水平和公平公正[4]。

二、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

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设置赛项,通过竞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区域内职业院校优化专业结构、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推动形成与湖南优势重点产业、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的特色专业体系[5],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对接湖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设置赛项

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设置赛项。以高职组竞赛为例,2008-2023年累计设置626个项目,基本覆盖了16个专业大类,各大类项目布局如图3(a)所示。赛项总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专业大类,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专业大类赛项超过100项。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土木建筑、旅游、教育与体育四个专业大类赛项数在30项以上,公安与司法、新闻传播两个专业大类从未设置过赛项,水利专业大类仅在2017年设置有赛项,食品药品与粮食专业大类仅在2023年设置有赛项。鉴于2004版、2015版、2021版《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目录》涉及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分类之间的差异,对赛项所涉及专业大类进行了分段统计,2008-2015年赛项设置依据2004版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大类进行归类,2016-2020年赛项设置依据2015版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大类进行归类,2021-2023年赛项设置依据2021版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大类进行归类,各专业大类涵盖赛项如图3(b)-(d)所示。可见,2008-2015年,材料与能源、环保气象与安全、水利、公共事业、公安、法律6个专业大类未设置过赛项。2016-2020年,食品药品与粮食、公安与司法、新闻传播3个专业大类未设置过赛项。2021-2023年,水利、公安与司法、新闻传播3个专业大类未设置过赛项,这与各阶段湖南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吻合[6]。

(二)契合区域产业结构布局设置赛项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动态调整与优化,为其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技能人才[7]。2004年起,高职专业目录以产业、行业来划分,各专业大类对应着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涉及农林牧渔大类,第二产业涉及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能源动力与材料、食品药品与粮食、水利8个专业大类,第三产业涉及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安与司法、新闻传播、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10个专业大类。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紧扣国家和湖南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来设置赛项,表2显示了2008-202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项目覆盖专业大类与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赛项覆盖专业大类与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的关联性来看,第一产业涉及专业大类涵盖38个赛项,占赛项总数的6.07%,同期内产业结构占比均值为12.01%;第二产业涉及专业大类涵盖200个赛项,占赛项总数的31.95%,而同期内产业结构占比的均值为42.93%;第三产业涉及专业大类涵盖388个赛项,占赛项总数的61.98%,同期内产业结构占比的均值为45.05%,项目设置与湖南区域产业结构布局基本吻合。

(三)适应产业发展及企业岗位变化调整赛项

为适应湖南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岗位升级等现实需要,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项目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每年适当进行调整,以高职组为例,2022年赛项调整最多,2017年次之,2023年赛项调整最少;从赛项所属专业大类来看,装备制造专业大类项目调整量最多,其次是电子信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农林牧渔、文化艺术、土木建筑、旅游、教育与体育等专业大类的赛项。从赛项内涵来看,因职业教育专业内涵随经济社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新技术应用和新兴产业涌现等而不断发展变化,赛项名称及其所属专业大类亦随之调整,如2012年高职组赛项“楼宇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在2013年调整为“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2017年调整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并对照2015版专业目录由“制造大类”调整为“土建大类”;2012年高职组赛项“现代物流存储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于2015年调整为“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2018年调整为“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其次,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每年新增赛项,如高职组2013年新增“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赛项,2014年新增“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等赛项,2015年新增“物联网技术应用”“云计算与应用”等赛项,2016年新增“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赛项,2017年新增“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赛项,2020年新增“集成电路开发及应用”“无人机装调与应用”等赛项,2021年新增“5G全网建设技术”“Python程序开发”等赛项,2023年新增“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水处理技术”等项目。最后,因每年各赛项的侧重点不同而将其归属不同专业大类,以高职组为例,2020年赛项“汽车营销”从原财经商贸专业大类调整到交通运输专业大类,2021年“工程测量”赛项从原资源、环境与安全专业大类调整到土木建筑大类,2022年“艺术专业技能”赛项从原教育与体育专业大类调整到文化艺术专业大类,等等。整体来看,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区域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中全面应用以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岗位不断涌现而不断优化,确保其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为适应湖南区域产业转型和企业岗位升级提供人力支撑。

三、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