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高考制度的发展历程、瓶颈问题及破解路径
作者: 杨秋月 李小凤 李政作者简介
杨秋月(1994- ),女,湖北工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武汉,430068);李小凤(2000- ),女,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李政,华东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青年课题“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背景下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CJA200255),主持人:李政;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课题“湖北省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制度设计研究”,主持人:杨秋月
摘 要 职教高考制度是优化人才层次结构、拓宽成长成才通道、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职教高考改革的先行实践,湖北省积极探索职教高考制度区域模式创新的新路,逐渐从萌芽起步期迈向深化提质期,呈现出鲜明特征:在制度理念上,从“消化模仿”向“改革创新”转变;在制度主体上,从“一元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在制度内容上,从“单一松散”向“系统规范”转变。然而,湖北省职教高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需要破解的难题,如晋升渠道之困境、技能评价之难题、文化素质之困囿、组织实施之窘境。因此,系统总结湖北省“技能高考”制度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技能高考”的目标定位,完善“技能高考”招录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全面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方式、深化考试方式分层分类等,能有效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进而建立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职教高考;技能高考;区域实践;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07-0042-08
2022年5月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十七条明确提出“国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将职教高考制度上升为法律规范与国家意志。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将职教高考制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性制度,指出“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湖北省结合区域特点和职教优势,全面推进建立省级统筹、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根据考试内容,职教高考也称作“技能高考”,既是湖北省首创的具有省域特色的招生考试模式,也是职教高考制度的区域实践样态之一。诚然,不论是职教高考亦或是“技能高考”,都旨在建立更利于技术技能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考试制度,故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回溯湖北省“技能高考”制度改革历史进程,系统了解“技能高考”制度改革瓶颈问题,厘清“技能高考”制度改革破解路径,对深化区域职教高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湖北省“技能高考”制度的变迁历程
历史制度主义强调从事件发生的历史轨迹和关键节点中探寻过去之事实对现在的重要影响。历史关键节点可以是某一时间节点颁布的重要政策文件,也可以是实践探索中对制度走向产生较大影响的具体措施[1]。世纪之交以来,职业教育分类考试进入深化提质期,“技能高考”制度也随之逐步调整与完善,借鉴历史关键节点理论,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起步期:积极探索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招生模式(2010年之前)
囿于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务院分别于2002年印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强调“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2005年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要与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不仅从招生数量上推进中职教育稳步发展,更从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上按下技能强国建设“快进键”。为加大对中职毕业生再教育,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立足地方实际,同年11月,省政府印发《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2年)》(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探索以技能考核为重点,文化考试为辅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办法”,具体招生考试方案由各高校制定,开始试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按照湖北省教育厅针对获得过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奖的中职毕业生进行单独招生考试的要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设计技能操作考试方案,由此为湖北省“技能高考”改革试点拉开序幕。尽管湖北省职业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仍然附属于普通教育层次之下进行,尚未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仅有少数职业院校实施单独招考,考试标准也相对侧重文化知识与理论基础,专业技能考核得不到较大程度的重视,但不能否认其已成为推动以技能考核为重点的招生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探索初成期:初步实施“知识+技能”招生试点实践(2011-2013年)
2011年1月,湖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招生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以“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按照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的原则单独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这一政策成为率先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行的一项重要高考试点改革政策,湖北省也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实施“技能高考”试点的省份。同年4月,省内1所本科院校与4所国家级示范高职专科院校初次“试水”改革,将机械专业作为实施技能考核的试点专业,考生可在车工技能、铣工技能和钳工技能中任选一种,在普通高考前统一进行技能操作考试。在录取方式上,根据考生的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占比70%)和文化考试成绩(占比30%)录取,专业技能考试成绩不合格者(E等级,59分及以下)不能录取。此外,在考核标准上,将职业技能鉴定和高职院校人才选拔有效结合,要求学生在技能演练时,必须达到初级工标准。
同年8月,教育部颁发《关于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和形式,“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下发《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要求“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3年,教育部颁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实行“知识+技能”的考试办法提出了具体方案和总体要求。同年,湖北省教育厅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招生考试改革通知》,提出“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以技能考核为主的对口选拔办法,扩大对口升学的比例”,“积极推进建设‘文化+技能’”,对技能高考制度实施作了详细规定和说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1-2013年期间,“技能高考”逐步完善多元选拔录取机制。根据《招生考试改革通知》要求,“技能高考”的报考对象范围明显扩大,包括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的应届、往届相近专业的毕业生。2011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第一次在机械类专业进行试点,考生人数为741人,首批参与试点的 500名考生中有350人如愿被高校录取升格成为“大学生”。2012年举行的第二届“技能高考”实际报名人数更是增加到2888余人,专业类别也增加了电子类和计算机类这两大专业。2013年举行的第三届“技能高考”,考试学生人数成功破万,共计10543余人,不仅在人数上达到历史最高点,同时又新增加了三大专业,分别是会计、建筑技术类以及护理专业①。
(三)繁荣发展期:全面实施“文化素质+技能考核”招生模式(2014-2016年)
2014年5月与9月,国务院分别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持续深入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考试制度。同年,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印发《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考试实施办法》(鄂高考[2014]21号)(以下简称《2015实施办法》),正式取消原中职对口高考, 全部实行“技能高考”,不再组织现行的“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统一考试(高职统考)”。在考试科目上,依旧分为技能考试(占比70%)和文化综合考试(占比30%)。技能考试内容根据中职学校教学大纲和国家相关行业初级或中级技术等级标准制定,分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文化综合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截至2016年,湖北省“技能高考”组考院校及专业类别主要有: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电气电子类、财经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建筑技术类、旅游类)、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类)、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类)、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根据国家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结合各区域中职学校毕业生数、高职资源情况和学位规划建设情况,湖北省逐年扩大招生对象与规模。《2015实施办法》规定“凡符合我省高考报名条件的中职学校(含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应往届相近专业毕业生均可参加‘技能高考’”。在报考专业设置上坚持动态调整原则,对于社会需求大、比较热门的专业,在全省实行统一的“技能”招生考试;对于特色较多、比较冷门的专业,相关高职院校将单独进行入学考试。2015年,湖北省统一组织的“技能高考”专业大类基本涵盖了职业院校的大部分专业类别,分别为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建筑技术类、旅游类、农学类、学前教育类、会计类、护理类等9个类别(专业)。在报考人数上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如机械类2011年招生741人,2021年招生达到7884人;计算机专业2012年招生872人,2021年达到25485人②。此外,湖北省高职院校还进行网上多元互动录取试点,完善招生考试信息公开制度。
(四)深化提质期:持续优化技能高考考试内容(2017年至今)
经过多年的试点与改革,湖北省已形成较为完整全面的“技能高考”招生考试实施方案。2017年,湖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技能高考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工作》(以下简称《2017单独招生工作》)强调“优化技能高考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以教育部颁发的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大纲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省教育厅颁发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国家相关行业初级或中级技能标准为主要范围,还应适当增加各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相关内容。在招生录取方面,与以往也有所不同,“从2018年起,一年制中职毕业生不得报名参加“技能高考”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技能高考”的技能考试部分不再分合格与不合格等次”。其中,“对近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三等奖及以上,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一等奖,参加我省与大赛赛项对应或相近专业类别的考生,可直接认定其技能考试部分满分”。在专业类别上,2018年起增加汽车维修类。调研数据显示,在技能考试及格率上,2019年所有专业都超过了60%,其中,学前教育类、计算机类和护理类及格率高达70%;2020年及格率未超过60%的专业只有机械类和财经类,其余专业大类均超过了60%;2021年及格率未超过60%的专业有机械类、电子类和财经类,其余三大类均高达70%以上,其中电子类起伏最大,相较于2020年,下降了15.2%③。
2019年起,湖北省内72所院校参与扩招,招生专业达到400多个。《2021年湖北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方案》提出按单独招生的方式组织扩招,允许所有高中毕业生参加“技能高考”。调研数据显示,随着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加,由于本科招生计划不变,导致本科录取比率不断下降,2018年为6.94%,2022年仅为2.40%④。
二、湖北省“技能高考”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
“技能高考”制度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变迁,包括制度生成、制度延续和制度变迁,彼此关联、有机联系、互为影响的逻辑环节,体现出“技能高考”制度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特征。
(一)制度理念:从“消化模仿”向“改革创新”转变
制度理念是将制度置于一定社会背景下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价值观和理论观念等[2]。坚持以什么样的制度理念为指导,是招生考试制度的首要问题。“技能高考”制度,实现了从制度缺位,消化模仿普通高考到实施“技能高考”,聚焦类型发展的转变。在早期萌芽阶段,“技能高考”体现出从完全依附到消化模仿的价值取向特征,2005年以前,在精英教育时代背景下,高考以知识资本作为精英识别的符号并促成了精英人才从培养选拔到使用的闭环[3],以技能为特色的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则几乎完全依附于普通教育。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制度的开端。在探索初成期,还尚未完全摆脱普通高考制度对职业招生考试制度的影响,呈现出与职业教育异化的“知识立意”取向,即依然依附于普通教育层次之下,考试标准也相对侧重文化知识和理论基础,专业技能考核得不到较大程度的重视。在繁荣发展阶段,呈现出“能力立意”的价值取向,更加强调通过完善技能考核来为高等教育选拔技术技能人才,如在技能考试内容上,增加了中职学校教学大纲和国家相关行业初级或中级技术等级标准制定,在专业设置上也不断完善,涵盖了职业院校的大部分专业类别等。在深化提质期,“技能高考”改革创新的政策理念也逐渐形成,价值取向也从“能力立意”逐渐转向为“类型立意”。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2019年起,湖北省积极响应国家高职百万扩招政策,72所院校参与扩招,招生专业达到400多个。职业教育不再只是学生的学历教育,更是为广泛社会群体提供培训的就业教育,延伸了职业教育的内涵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