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自主话语体系建设

作者: 赵蒙成

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自主话语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必须直面的根本问题。话语是语言的实践或语言的使用,是展示某种外在功能的符号系统,并深深地卷入权力与利益之中。话语是人类以及个人最重要的意义来源之一,是形塑每一个人观念与行为的巨大力量。基于此,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应当重视自主话语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学亦应如此。

话语体系建设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面临诸多困难,理论研究则长期被主流教育学研究视作“另类”。“技能为本”“导向具体岗位的工作”“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是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核心话语,但这些话语与普通教育学的理念并不契合;而且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欠佳,有关职业教育的话语往往被赋予了消极的符号象征。我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还深受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影响,但域外话语并非完全切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应重视自主话语体系建设,以便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积极的意义场域。

政策话语居于支配地位是我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不是同质的,不同类型的话语拥有的力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政策话语在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中具有支配性的权力与力量。政策驱动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特征,政策话语居于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支配地位,并形成了对学术话语、实践话语的规约。与此同时,政策话语并没有完全占据职业教育的话语空间,在某些情境下,一线教师、学生乃至公众没有完全接受政策话语,他们关心的话题也与政策不一致,但职业教育底层实践的话语往往难以彰显。在某种意义上,我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存在着分裂。

优化我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充分重视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基础性作用。其话语体系的独立性和奠基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应当对之展开系统研究,彰显其不容忽视的基础性价值。二是充分保障师生的话语权。教师与学生是职业教育最直接、最基本的实践主体,然而,师生的底层实践话语往往被忽视,这表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结构性不足问题。因此,相关政策应尽可能关注师生的日常话语,有关管理部门应保障师生的主体地位与话语权。三是面向我国的本土问题。我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应当凸显自主性与民族性,立足于我国职业教育实践,关切我国职业教育的本土问题。四是注重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时代性。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已产生了明显流变,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等流行语已成为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中的“热词”,但其更新迭代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为了构建合适的话语体系,应当强化对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研究,避免其滞后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