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作者: 李桂婷 白玲 邓会敏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技能型社会的关键支撑。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溯史追渊,主要由于职业教育鄙薄观念古已有之,也因当前职业教育制度设计存有缺陷、职业教育机制运行不够顺畅。法国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继2018年发布11份改革文件后,2023年5月又发布《使职业高中成为年轻人和企业未来选择的12项措施》,从理念引领、内容优化、主体赋权、共同体施力四大方面发力,通过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深耕课教改革、增强教师教育动能、倡导利益相关者共筑职业学校等举措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对我国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 职业教育;吸引力;法国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1],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公办厅又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2]。可见,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不仅是国家政策要求,更是时代之需。培养技能型人才既是世界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技能型社会的关键支撑。然而,当前民众在教育分流中仍普遍存在不愿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情况,职业教育吸引力明显弱于普通教育。因此,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助力职业教育“强起来”已刻不容缓。

法国具有悠久的职业教育历史。近年来,为进一步吸引年轻人及社会关注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法国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把改革重点聚焦在职业高中,继2018年以来发布11份职业高中改革文件后,2023年5月4日又发布了《使职业高中成为年轻人和企业未来选择的12项措施》。通过梳理五年来法国发布的职业教育系列改革文件,分析其改革的主要举措,对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一、问题透视:制约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根源探究

在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为核心的职普分流政策下,民众体会到的不是“人人皆有成才选择”的幸福感,而是“一次分流定终身”的压迫感[3]。人具有趋利本性,面对的“选项”有明显优劣之分和收益差别时,就会压制“个人偏好”而做出“趋利化选择”[4]。因此,就读职业学校被异化成“淘汰”,职业教育逐渐沦为“次等教育”。在面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两种选择时,民众较少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其根源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一)溯史追渊:职业教育鄙薄观念古已有之

从古至今,职业教育一直备受轻视。中国古代以农耕自然经济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一家一户式的经济模式尚未对社会性职业教育产生需求[5]。加之,在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下,封建专制者为了维护统治,除了抑商,还经常限制技术发展。在此背景下,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逐渐形成。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论语集注》中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6]。可见,古人鄙薄职业教育的单一性,认为职业教育缺乏变通性。由于技术意味着独立自由思想的充分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劳动工具的不断更新,因此,封建统治阶级对某些非官方提倡的技术抱有天生的戒惧。如《淮南子·汜论训》记载周朝初年“齐肱氏作飞车,周公毁之”[7];《礼记·王制》中记载“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8]。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认定投身科举、为官治世是每个寒窗苦读者的理想归宿。近代以来,在沿袭千年的科举制度废除之后,清政府为培养新型人才,采用“中体西用”的方式,仿照资本主义教育模式,兴办新式学堂。民国政府重视实业教育,开办了大量语言、技术、军事类实业学堂、技工学校,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大力发展技术教育以促生产。尽管如此,仍然未能改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民众“光宗耀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根深蒂固,民众从心底里认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高低之分,“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技能型人才不如学术型人才,技能证书不如学历证书。长此以往,受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职弱普强”的教育结构慢慢定型,职业教育对大众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导致民众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间毫不犹豫地选择普通教育,少有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主动选择职业教育者。

(二)外部规制:职业教育制度设计存有缺陷

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完善程度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实施质量及其吸引力。教育制度的设计须依靠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以实现有效的规划和执行。然而,我国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过程中,仍存在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主体单一、制度规划与实际需求错位等问题。

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的衔接体系需要进行多主体的协商设计。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主要表现为以政府为主体,以职业学校为主要载体,设计主体相对单一。职业学校的整体规划、专业设置、招生数量、师资培训等均需要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紧密相关。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提高、市场多样化发展,原有的制度设计已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其他非营利组织和市场商业组织等的有效作用,进而逐渐造成供给与需求的脱节,引发制度供给主体单向化和技能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为实现教育制度的有效规划与执行,必须坚持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而政策文本通常多是设定目标,较少提及与职业学校发展紧密关联的具体组织和服务措施,这无形中提高了职业学校执行政策的难度,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差强人意。尽管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有所加深,但职业学校主要还是按照普教模式运作。缺乏行业企业协商设计的教育制度使得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无法凸显,办学质量大打折扣,导致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此外,持续发布的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存在与社会政策环境不甚匹配的现实问题[9]。近些年,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密集发布,仅2000-2019年,中央层面颁布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就达166份[10]。但政策只有落地才能产生其价值效用,国家政策方针的落实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需要地方政府与职业学校通力合作设计配套执行方案。然而,目前下至职业学校、上至国家政府都缺乏配套的职业教育政策落实制度,特别是缺少与“处理”和“法律后果”相应的配套制度。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政策配套制度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不甚匹配,职业教育面临着制度规划与实际需求错位问题,即适合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路径的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缺乏与现实需求的匹配性。在此情况下,人才培养质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使得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显著降低,进而导致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低层次的教育而非一种类型教育。

(三)内部运作:职业教育机制运行不够顺畅

高效畅通的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因素。然而,职业教育管理机制作为规范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机制的高效运行。

首先,职业教育受到了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两个部门的共同管理,而实际上两个部门在管理目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上存在着独立性与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对职业教育的管理脱离了社会大环境,办学定位和实际市场需求不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设定过于理想化,社会资源以及教育资源无法高效利用。当前,校企合作普遍以职业学校为主导,大多从学校需求出发,企业往往成为“赞助商”,只停留在员工培训、项目支持和学生实习实训等浅层合作上,未能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学校内部管理中,缺乏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保障机制。

其次,职业教育管理还包括教育层次的衔接与贯通、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等方面。我国职业教育从层次上分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二者在管理机制上有明显的区别,不同层次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未能为学生提供去向明晰且高质量的就业,学生的升学也存在难度,并且由于学制规定,学生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较高,接受职业教育成为一项耗时长且成效不佳的教育抉择。在教育教学上,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交流不畅,教学内容缺少有效衔接,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前后接受的知识体系无法贯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针对具有高中毕业基础的学生,专业课设计以零起点为基础,通识课则是重复设计教学内容,忽视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获得的已有知识与技能经验,导致教学资源重复浪费。职业教育管理的失调不利于职业学校学生的成功,使得学生及家长在教育道路抉择时不认可职业教育,极大降低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二、多措并举:法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

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使其成为受学生和家长信赖、获社会和企业认可、促进学生成功的一类教育,法国以职业高中为切入点,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在近五年发布的职业教育系列改革文件中,关于职业高中改革的文件占比近九成。继2018年以来发布11份职业高中改革文件后,2023年5月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宣布对职业高中进行深度改革,紧接着法国国民教育和青年部发布了《使职业高中成为年轻人和企业未来选择的12项措施》,这是近五年法国职业教育改革中最具代表性的文件。通过对这五年法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文件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梳理分析,可将改革的主要举措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一)理念引领:以学习者为中心

尽管中法国情、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对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利益诉求却有共性: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即给予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功率,特别强调要为学生建立一条真正的职业发展路径。

法国职业教育改革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其教育理念彰显和回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包容性”职业教育的理念诉求,包括保护弱势群体、倡导机会公平等[11]。为实现教育机会公平,法国职业教育改革格外关注辍学者的发展。法国认为,解决学生辍学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管理层面的作为与学生辍学率密切相关,在职业教育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同样责任。为增加对所有辍学者的资助机会,《12项措施》提出建立一个全开放权利系统(Dispositif Tous droits ouverts)[12],协调高中和当地合作伙伴,为有辍学风险的学生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该系统将使高中生能够获得其居住地附近的社会力量支持,同时可以使学生继续保留几个月的学生身份。这段时间称为“所有开放权利期”(Tous droits ouverts Période),保证学生在此期间有随时返回职业高中的权利,且他们可以自行决定返回原学校或是选择其他学校,这克服了与学生身份有关的行政界限,有效规避了高中生失学风险。

法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职业高中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十分关注。第一,修订职业教育文凭。为了使职业教育文凭,如职业能力证书(Certificat d'aptitude professionnelle,CAP )、职业学士学位(Licence professionnelle)和高级技术员证书(Brevet de technicien superieur,BTS)等[13],能够更好地适应法国职业道路转型计划的开展,使职业高中毕业生更好地开启职业生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法国以当前社会正在经历的重大转型及新兴职业呼唤与之对应的文凭为出发点推进文凭修订,如在《12项措施》中提出“到2024年翻修50个文凭,到2025年翻修100个文凭”的文凭修订目标[14]。第二,提升文凭获得率。文凭获得率的提升也是帮助学生顺利开启职业生涯的一大关键。为提升BTS文凭的获得率,法国职业高中在开学初诊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更好地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同时对第一学年学习困难的学生持续提供个性化帮助,使他们在职业高中学习的两至三年内,增加获得BTS文凭的机会[15]。第三,提供就业支持。法国决定实施“雄心就业计划”(Dispositif Ambition emploi),为缺乏就业机会的职业高中毕业生提供一张“安全网”,即在他们找到就业机会前为他们保留职业高中生的身份四个月。在保留学生身份期间,他们可以从不同的安排中受益,如参加实习、学习终端课程,获得寻找工作的支持或成为学徒、参加招聘会等,有意愿者可以参加法国职业高中提供的为期一年的短期学徒培训。即使职业高中毕业生在四个月的学生身份保留期结束后仍然没有就业,他们依旧可以获得一份青年劳动合同,以保障他们的后续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