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认同度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黄予 黄小丽 杨满福

1+X证书制度认同度影响因素研究0

摘 要 作为1+X证书制度实施的主体,高职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同度对推广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高职学生进行分析发现,教师支持、自我效能感、就业压力、学习投入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构成因素,基于此构建高职学生1+X证书制度认同度影响因素研究假设模型。采用问卷调查采集定量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发现:教师支持、自我效能感和就业压力可正向影响1+X证书制度的认同度,教师支持的影响最为显著;1+X证书制度认同度正向影响学习投入。基于此,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都应采取相关策略,提高高职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同度。

关键词 1+X证书;1+X认同度;质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14-0029-06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了1+X证书制度,开启了我国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其中,“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当前,尽管国内高职院校已逐渐推行1+X证书制度,但调动高职生的积极性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1]。由此,评估和研究高职生对该制度的认同度就显得尤为重要。1+X证书制度的认同度是指学生是否认可或支持采用1+X证书制度来扩展其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并认为该方式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研究表明,学生对该制度的认同度越高,证书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性越强[2]。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教师和政策制定者[3][4],未充分反映以学生为中心的制度认同问题,而学生的参与和接受程度对于制度的长期生命力至关重要[5]。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旨在探讨影响高职生1+X认同度的因素,以期为该制度的高效实施提供科学参考和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方式对广西南宁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实地调研。访谈调查集中在2022年10月份广西南宁某职业院校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结束的一个月内进行。最终,访谈了15名参加考证的高职生以及5名报名但未能参加考证的高职生。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量化研究工具,通过腾讯问卷平台发放问卷,共收回完整问卷4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351份,有效率为87.75%。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顺序性探索设计方法开展混合研究[6]。在第一阶段的质性研究中,深度挖掘1+X证书制度认同度的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厘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结合量化研究,在第二阶段的定量研究验证阶段,采用量化数据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最后,通过整合定性访谈文本的类属分析与定量问卷分析的结论,提出高职生1+X证书制度认同度的提升路径。

(三)研究工具

质性研究部分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采用Nvivo11软件对收集到的访谈文本数据进行三级编码[7]。基于质性研究结果,选择量化研究工具,见表1。量化研究部分主要采用李克特七级量表形式,由1表示“非常不同意”至7表示“非常同意”。

二、研究结果

(一)质性研究结果

在开放式编码阶段,按双盲原则对原始文本进行“逐段”“逐行”和“逐句”开放式编码,共获得242条原始语句,形成了47个初始概念。通过比较两位编码者的编码表,检验编码一致性为95%,信度和效度均可被接受。在主轴式编码阶段,对47个初始范畴作进一步整理、分析、归类,并赋予类属,形成了14个主范畴。在选择性编码阶段,对14个主范畴进行提炼,筛选出更具有概括性和解释力的4个核心范畴,即影响高职生对1+X证书制度认同度的4个构成要素:教师支持、就业压力、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具体节点分层及编码结果见表2。

从编码结果看,第一,教师支持对学生形成的认同度有直接影响。研究表明,教师能通过与学生交互来阐释1+X证书制度的意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制度[13]。同时,教师持有的态度和看法将对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同度有重要影响。如有学生表示:“教师还推荐我们多多去考取这个证书,说对我们以后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当时一符合条件我就报名了。”第二,自我效能感会促使学生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加大努力投入,并且更加自信地面对证书考试。如有学生说:“最近也在准备考取专业之外的证书,因为有考取证书的经验,所以我对这次考试也是信心满满,我相信我自己能考过。”第三,就业压力主要体现在就业竞争、专业需求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许多学生意识到,通过获得1+X证书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提高其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是必然趋势。如有学生认为:“我觉得1+X证书,在未来可以增加我的就业保障,因为现在竞争压力非常大,我觉得这个能提高我的就业竞争力。”第四,学习投入主要包括制度认知投入、学习行为投入和主动情感投入等方面。如果学生认为获得X证书具有价值和意义,他们可能更加积极地参加相关课程、努力学习并认真准备考试,以获取相应的证书,如有学生提到:“在准备1+X证书考试中,每天花半小时看题,然后在老师培训的时候把一些重点记下来,并且有意识地记忆。”

(二)量化研究结果

1.研究假设

教师支持是指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提供支持的态度与行为[14]。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与1+X证书制度进行结合,并让学生感受到该证书的实际价值及其在未来职业中的意义,则学生对1+X证书制度认同度会更高。因此,提出假设H1:教师支持对1+X证书制度认同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自我效能感指学习者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和信心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与能力信念[15]。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强个体的应对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减轻焦虑情绪的产生[16]。高职生在参加1+X证书制度考试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考试的应对能力和情绪反应。由此可见,在评估学生参与1+X证书制度的认同度时,自我效能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提出假设H2:自我效能感对1+X证书制度认同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就业压力是指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内部或外部压力源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焦虑感受[17]。随着高职学生对自己专业认识的逐步深入和对1+X证书与社会需求适配性认知的提升,他们对该证书制度的认同程度也会逐步提高。可见,适度的就业压力可能会促使高职学生更加认可和接受该证书制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证书获取意愿是有益的。因此,提出假设H3:就业压力对1+X证书制度的认同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学习投入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持续的情感状态,包含认知投入、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18]。费恩提出的参与—认同模型认为,学习投入是学习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与认同度相互影响。随着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对该制度的认同度逐步加深,正向积极的情感认同会促进学习投入的发生。因此,提出假设H4:1+X证书制度认同度对学习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

高职生对1+X证书制度认同度的构成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作用关系或转化路径。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是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9]。实证研究表明,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均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0]。此外,国内学者也发现,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能力与情感方面的支持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积极影响[21]。因此,提出假设H5:教师支持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教师支持是影响学习投入的一个重要变量。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当学生感知到教师的支持越多时,越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具备克服困难的态度和勇气,往往会表现出更高的投入[22]。当教师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提供充分支持和帮助时,学生会更加努力和自信,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因此,提出假设H6:教师支持对学习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投入的重要近端因素之一[23]。具有高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时间,在遇到挫折时也会更加自信,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从而增强学习投入。因此,提出假设H7: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

已有研究证实,学业压力和与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学业压力越大,学习投入度越低[24];也有研究认为学生在面临一定程度的压力时,适度的压力会激起他们的斗志,促使他们在学习上表现更出色,这时的影响是正面的[25]。考虑到就业压力作为心理压力的一种,也与学习投入密切相关,提出假设H8:就业压力对学习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假设,本研究构建了高职院校学生1+X证书制度认同度的影响因素假设模型,见图1。

2.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6.0和AMOS24.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首先使用SPSS工具对研究变量进行信效度检验,然后根据研究假设,使用AMOS工具检验结构方程模型。

第一,信效度检验。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评估数据的适宜度。结果显示,KMO=0.906>0.9,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达到显著性水平(χ2=7218.201,df=210,P<0.001),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基于这一前提,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21个题项,提取出5个因素并对其进行命名,累积解释方差量达到了82.86%。

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组合信度(CR)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各因素的信度值均大于0.7,且各因素中至少有三个以上的变量存在,表示此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此外,采用因子载荷量和平均方差萃取量(AVE)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因子载荷量均大于0.7且平均方差萃取量(AVE)均大于0.6,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结果见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拟合度指标基本达到标准,说明模型的数据拟合良好,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见表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问卷通过信效度检验。

第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在前期理论研究和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由教师支持、就业压力作为观测变量,1+X证书制度认同度和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学习投入作为潜在变量的研究假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模型见图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指标为:χ2/df=3.092(P<0.001),RMSEA=0.077,GFI=0.871,CFI=0.946,AGFI=0.840,NFI=0.922,RFI=0.912,IFI=0.946。模型拟合度指标均符合学者的一般建议[26]。根据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八条路径均达到0.05的显著水平,且路径系数的β值均为正数,感知认同度的决定系数(R2)为0.384,自我效能感的决定系数(R2)为0.188,学习投入的决定系数(R2)为0.338,基本达到了中等及以上的解释力度[27],见表5。因此,所有假设均得到了数据支持。

第三,影响效应分析。根据假设模型计算影响大小。各因素对1+X证书制度认同度的总影响效应从强至弱依次是教师支持、就业压力、自我效能感,标准总效应值分别为0.584、0.129、0.099,见表6。

三、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教师支持对1+X证书制度认同度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且影响最大(β=0.584)。这表明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态度和行为对其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将1+X证书制度的技能标准、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有机衔接,并通过构建情感联系来提升学生对该制度的认同度;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深刻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教育价值的认知。当教师能够充分理解和认可该制度的重要性时,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该制度。

第二,就业压力对1+X证书制度认同度与学习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压力促使学生更加重视1+X证书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对该制度的认同度。在竞争加剧的社会中,传统学历已经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而1+X证书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的职业技能和证书,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当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时,他们更可能参与该制度的学习和实践,并提高学习投入。此外,1+X证书制度认同度对学习投入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是因为当学生充分认可并支持该制度时,他们更可能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职业发展机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