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
作者: 蔡文伯 徐晓晶
作者简介
蔡文伯(1962- ),男,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塔里木大学“昆仑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学(石河子,832003);徐晓晶(1999- ),女,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乡村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72264033),主持人:蔡文伯
摘 要 我国已建立全球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测算2014-2022年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全国各区域各省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总体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与区域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空间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基于此,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扬长补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提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化布局,以资源投入为牵引,缩小区域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因地制宜,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差异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
关键词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区域差异;空间效应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15-0008-10
一、问题提出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国教育事业也逐步由规模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发展关系到教育系统的全局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领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1]。在新的发展时期,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其核心是高质量发展。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从政策立法的角度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2]。如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如何?预期目标是否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将以何种方式发展?对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的方式厘清这些问题,对中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究其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研判发展趋势并据此对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目前,学界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探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在内涵阐述上,曹叔亮认为,注重改革创新,将内涵建设、质量治理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线与核心,将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价作为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就是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3]。孙翠香认为,当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要素结构以及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都表现为高质量特征时,即可以说是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4]。王学认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应当前经济、工业结构的转变升级,需要一套完善的改革制度,将职业能力作为基础,使学生的职业获得感得到提高,从而实现育人目的,推动学科方向与教学改革[5]。周建松认为,让教学、产教、校企等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以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必须对职业院校的类型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加完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号召力[6]。刘绪军认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办学的特色化与多元化,深化教育改革下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能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以及更符合人民期望的高层次职业教育[7]。可以发现,学者都将职业教育置于新发展格局下以及产业变革、经济社会发展中去讨论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目标。在研究视角上,史少杰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视角阐述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与基本路径[8]。牛桂红从人的现代化角度出发,认为将人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把人作为主体,强调人的生命主体价值、人力资源价值和技能创新需求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基础[9]。邓文勇从治理视角审视,认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高效运转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提出“主动”“循环”“多元”是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治理的逻辑转向[10]。孙艳以TOE分析框架为基础,使用fsQCA方法对省域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组态分析,厘清省域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11]。苏维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域,指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质表现为人才培养对标区域需求、产教融合支持区域创新优化、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空间开发,提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走特色化、开放化及一体化发展之路[12]。上述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扩充了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理解。在实现路径方面,职业教育数字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曹渡帆提出数字经济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13]。陈丹主张采用数字化思维和策略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以达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学校建设的目标,并实现职业教育管理的现代化[14]。邓会敏提出以数字理念为指引,树立数字人才培养观,实现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5]。马树超主张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创新融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提升的新途径[16]。李梦卿指出产教融合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17]。马廷奇认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人才培养体系类型化、层次化与开放化的建构[18]。张景刚等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还面临着要素供给能力低、政府供给不足、学校内部治理供给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并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提出通过改善要素供给质量、扩大政府供给绩效、增强治理供给效率三个方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19]。由此可见,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是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出的一项战略抉择。
二是从量化的视角去衡量并测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程度,朱德全等人详细梳理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文献,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5大要素创建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20],但研究仅局限于2020年的截面数据,并未深入探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时间变化趋势。叶蓓蓓为研究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设计了涵盖学校规模、教师素质、教学设施、资金投入和人才培育效果五项标准的评价系统[21]。王玲玲提出了包括投入保障、培养过程、育人成果、创新发展和对外服务的5层级评价指标,并对第一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22]。虽然目前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有限,但在关于职业教育质量与发展均衡测度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这也为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为了探寻职教高质量发展路径,朱德全通过衡量入校资格、基本设施、发展成效、支持体系和培训效果5个关键因素,评估了北京、天津、上海及重庆四市的职业教育整体情况[23]。林克松创建了包含结构平衡、经费收支、教学环境、教师资源与人才培育成果5个要素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并测量其发展程度[24]。安蓉从教育结构、教育投资、教育条件和教育品质四个方面,建立了一个中职教育全面发展的评估指标,以此来衡量我国中职教育发展水平[25]。刘奉越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学校规模、教师团队、办学条件、经费投入以及培养效果五个方面来评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26]。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已经极大程度地丰富和拓宽了我们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当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建立,职业教育也应与其提倡的新发展观念和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步调一致。为此,本文在充分回顾并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尝试利用2014-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聚类分析、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等研究方法测度与分析中国各省份、各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与区域差异,总结各地区经验,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一)指标体系构建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方向,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代表了发展的途径与进程,也是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理念是创新型、协调型、绿色型、开放型、共享型的发展模式[27]。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含义深远且涵盖面广阔,不能仅从单一的角度去理解。因此,有必要建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这其中就应包括新常态下提倡并强调的观念和思想。已有学者研究证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念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方针和评估标准[28]。新发展理念不仅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同时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衡量标尺。
为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得性与可测量性,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指引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为代理变量,具体包括如表1所示的共计11个准则层下的37项测度指标。
(二)数据来源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西藏自治区多数观测指标数据的缺失,本文以2014-2022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除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等官方数据,同时结合各地、各省市统计年鉴、教育厅等资料,如各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辅以部分第三方平台统计数据,但仍有个别指标存在零星数据缺失值,对此使用插值法或求平均值、中位数来补充完整。同时,为减少数据的偏差,本文多使用均值或比重值来测度。
(三)研究方法
1.发展水平测度
本文采用客观熵权法测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加权法测算各省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为确保分析数据的科学准确性,首先对各观测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此来抵消因指标方向和数量级差异量所带来的影响,再将标准化后的数值整体向右平移0.0001个单位,得到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ij。其次,计算各测度指标的信息熵值ej,再计算各子系统中指标的权重值Wj,计算公式如下:
(1)
最后合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Ui,计算公式如下:
(2)
2.空间差异测度
测度空间差异一般使用泰尔指数或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关注整体的不平衡水平,1997年Dagum提出根据子群分解基尼系数的方法[29],弥补了传统基尼系数不能被分解的局限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3)
相较于其他测度空间差异的方式,Dagum基尼系数还能够考察各地区交叉重叠的现象,识别地区差异的来源,更具有灵活性。Dagum基尼系数G可以分解为组内系数Gw、组间系数Gb和超变密度系数Gt,即G=Gw+Gb+Gt。组内Gw用于反映各地区内部水平的差异,组间Gb反映区域间水平的差异,超变密度Gt反映各地区交叉重叠现象,比较组内与组间的不平等程度,体现相对差距情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
(5)
(6)
(7)
(8)
3.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效应最常用莫兰指数来测度,通过莫兰指数值可以判断区域之间的相关关系,莫兰指数取值范围[-1,1],等于0时,不存在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值为正,代表区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越接近1,这种正相关关系越强,反之亦然。其计算公式如下:
(9)
其中,n为空间单元数,xi代表第i个省份的综合指数值,S2为样本方差,Wij为矩阵权重,根据张可云的研究[30],本文选择空间经济距离权重矩阵。全局莫兰指数呈现显著性时,可进一步深入分析局部莫兰指数Ii,了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局部空间相关性,计算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