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职业本科教育招生制度探析
作者: 阚唯 肖雅鲜子
摘 要 专门职业大学是日本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特别是在原有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全新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新制度具有招生目标重视专业能力和意愿,招生对象关注社会人士的入学需要,招生方式综合多元,考核内容关注专业相关现实问题,日程安排提供更多入学机会,选拔标准多维等显著特点。对我国当前“职教高考”改革的启示主要有:赋予院校招生自主权以展现职教特色;贯彻选拔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职教招生目标;探索面向终身教育的分类招生方式;选择普职融通的职教高考内容;制定多元综合的职教高考招生标准。
关键词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职业本科教育;招生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9.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2-0074-07
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的职业本科招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招生标准不够明确、招生渠道单一、与普通本科招生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制约了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其他国家职业本科教育招生制度,对于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本科层次职教高考制度具有参考价值。
一、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招生定位与类型
(一)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创设
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和雇佣环境迅速变化,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成为日本职业教育所面对的新挑战。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特别部会在其2011年提交的《关于今后学校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存在方式》报告中指出,要“创立实施职业教育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但受制于政权动荡未能实施。安倍二次执政后,内阁推行新成长战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制度化进程被重新提上议程。2014年,内阁设立的“教育再生实行会议”重新提出“创设实施实践性职业教育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构想。并于同年十月组建专家会议,对新机构的基本方向、制度设计等内容进行审议。2017年,以日本国会通过《学校教育法》部分修订法案为标志,专门职业大学作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构正式创立,并作为大学体系的一部分于2019年开始招生。截至2023年10月,日本共创办了包括静冈县立农林环境专门职业大学、东京保健医疗专门职业大学在内的19所专门职业大学、3所专门职业短期大学以及1个专门职业学科。
(二)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招生定位
日本《学校教育法》第83条对大学的内涵进行了规定,指出:“大学是以学术为中心,以广泛传授知识,深入教授和研究专门学术和技艺,培养知识、道德及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机构。”第83条的修订法案(其二),增加了对专门职业大学的论述,指出:“专门职业大学是在上述83条规定的基础上,深入教授和研究专业的学艺和技能,培养具有专业性的职业所需要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机构。”[1]并以培养出具有“高度的实践力和丰富的创造力”的专门职业人才为培养目标进行办学。
为实现培养目标,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门职业大学在招生定位上,希望选拔更加适合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创造力、实践能力和职业培养潜力的学生。这种招生目标也使得专门职业大学在招生定位上,所招收的不是因为升学失败而被迫选择职业教育道路、将专门职业大学作为升入学术性大学的预备校学生,而是招收真正有志于进行职业专业学习并在未来将其运用到实践中的学生,换言之,即有志于成为未来“工匠”的人。且在招生对象上,既包括高中毕业后愿意接受职业训练的学生,也包括进行多年职业实践后,希望进一步深造、学习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的社会人。这表明,专门职业大学将终身教育作为其招生定位,在面向社会的同时也面向未来。
二、日本专门职业大学招生制度特点分析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招生制度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建立在已有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制度的基础之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招生制度。为此,对专门职业大学的招生制度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对日本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延续下来的招生类型以及专门职业大学成立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模式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一)日本高等职业院校招生类型
日本现存的高等职业院校由专门职业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中的专门学校组成。虽在2019年出现了专门职业大学这一新型的高等职业院校,但在总体招生类型上并无太大变化。通过对日本多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入学考试公告和相关文件进行分析总结,日本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类型可以根据招生对象、具体方式和要求等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
1.一般选拔
一般选拔是以笔试为主的一种招生方式,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包括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和个别学力检查两种类型,不同学校可以自行选择考试类型。其中,大学入学共通考试是统一考试,相当于我国的高考,2017年文部省在《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实施方针》中正式提出,从2021年起开始施行,以替代原有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的一种统一考试形式。在考试内容上,由考试中心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命题,涵盖国语、数学、外语、公民、理科、地理和历史六大门类,学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需求规定学生的必考和选考科目[2]。个别学力检查是各个学校根据其专业要求,由学校自行组织和命题的考试,包括笔试、小论文、面试等多种形式。
2.推荐型选拔
推荐型选拔是以调查书和推荐书等书面材料为主,完全或部分代替个别学力检查考试的一种选拔形式。根据推荐方的不同,可以分为指定校推荐、校长推荐和自荐三种类型[3]。
指定校推荐是指由招生学校所指定的学校毕业生才能参加的招生方式。一般对考生高中时期的学分和绩点有所要求,且需要提交包括推荐书、志愿书、调查书在内的一系列书面材料。此外,有些学校还会要求考生提交小论文或采取书面审查加面试的形式,考查学生是否拥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考查考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等。校长推荐也被称为“公开招募”,所有学校均可参与。未能得到指定校推荐名额或部分招生学校没有指定校就会采用“公开招募”的推荐方式,具体方式与指定校推荐类似。自荐则是由学生自己撰写推荐书,一般要求学生以招生院校为第一志愿,主要采取书面审查和面试等形式。
3.综合选拔
综合选拔又叫AO入学,是从美国引入的一种“以综合判定考生的能力、适应性、就业意向等为目的的选拔方法”[4],其在日本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考试制度。综合选拔主张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综合性评价,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不同的学校和专业综合选拔的方式也有所差异,学校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综合选拔方式的具体过程。其共性在于,综合选拔是在考生对招生学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考试前,招生学校会为考生组织开放校园、学校说明会、学校见学等活动,为考生提供了解学校的窗口。是否参加过这些活动也作为考生申请参加综合选拔的条件之一。
4.特殊选拔
以上三类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招生类型。针对一些特殊生源,也有相应的选拔方式。主要包括社会人士选拔、留学生选拔和归国生选拔。在选拔的实施上,也会充分考虑其生源的特殊性,实施合理的考核方式。如社会人士选拔主要面向已经有工作经验但想回到学校再次深造的考生,针对这类考生,则主要以书面审查、面试、小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查,并重点关注其社会履历和技能水平。对于留学生和归国生则会在一般的考核方式之外,额外考查考生的日语能力水平。
(二)专门职业大学成立前的招生模式与问题
在专门职业大学创设之前,日本高等职业院校主要由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组成。短期大学是二战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形式,以私立为主,在专业设置上重文轻理,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高等专门学校是应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对工业人才的需求,在1961年的《学校教育法》中提出并于次年正式施行的高等职业院校,以理工科专业为主,实行五年一贯制,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修完中等教育前期课程者以及其他同等学力者。专门学校即专修学校中的专门课程,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为遏制城市区域普通大学规模扩张、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职业教育高等化而建立的面向高中后的非大学教育机构,以“培育职业或实际生活所必要的能力、谋求文化素养提升”为目标。专门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日本高中毕业生仅次于大学和短期大学的第三条升学路径[5]。
专门职业大学成立前,三类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模式上各有特色,不同类型的院校根据其培养目标的不同,在以上四种招生类型中选取不同的方式开展招生工作。短期大学主要采取一般选拔和推荐选拔的方式,也有少部分特殊选拔,招收若干名社会人士和留学生。在招生人数占比上,以一般选拔为主,且大都要求考生参加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少数短期大学还要求考生提交小论文、调查书等书面文本进行更进一步的学力评价。高等专门学校主要设置理工科专业,对于考生的学力要求相较短期大学更高,主要采取一般选拔和推荐选拔的方式。相较于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的特色在于以学校推荐选拔为主,名额一般超过半数。同时,在一般选拔中也主要采取学力检查的方式,由学校自主命题,考查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6]。专门学校主要采取一般选拔和推荐选拔的方式。办学规模相较前两者较小,招生人数也较少,一般在每年每校50人左右,其特色在于主要采取指定校推荐的方式,关注学生的高中成绩和绩点,同时也关注考生未来在专业相关领域的就职意愿。在一般选拔上,除了考查日语、英语和数学等基础科目之外,还采取面试的方式,以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
通过对专门职业大学成立前三类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各校在招生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院校在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上的区别来选择不同的选拔方式,反映了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但从总体上看,以上三类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方式上仍以统一的学力考试为主,在形式上以笔试为主,难以对考生进行准确全面的能力判断。此外,在以上三类高等职业院校中,仅有专门学校关注到学生未来的就业意愿,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极少涉及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意愿的考查,违背了职业教育培养职业人才的办学目标和初衷[7]。
(三)专门职业大学的招生模式与特点
为解决以上三类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弥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机构缺失,也为真正有能力、有意愿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提供高层次职业教育,日本专门职业大学应运而生。专门职业大学在招生制度上相较于上述三类高等职业院校有所变化,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招生目标:重视考生的专业能力和意愿
通过对包括专门职业大学在内的四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简章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颁布招生简章的学校,均会在招生简章中的“招生政策”一章中明确其学校的办学精神、教育理念和招生目标。其中,招生目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办学取向和目标。为明晰专门职业大学在招生目标上的特点,笔者在这四类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各选取一所代表性机构,对其2024年度的招生目标(求める学生像)进行翻译和归纳,见表1。
表1 四类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招生目标对比
职业教育机构类型 招生目标
短期大学
(岩手县立宫古短期大学部[8]) (1)赞同岩手县立宫古短期大学的“建校理念”和“大学基本方向”的人
(2)具有基本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的人
(3)对企业管理、会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有浓厚兴趣的人
(4)具备大学生活所需的社交能力的人
(5)有合作能力,也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6)以自我成长和社会贡献为目标的人
高等专门学校(旭川工业高等专门学校[9]) (1)进行推荐选拔和学术能力选拔,招收多样化的学生
(2)已获得相当于初中毕业的基本学术技能的学生
(3)对英语、数学和科学为主的学习内容有充分理解的学生
专门学校
(鹤冈市立荘内看护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