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的关键点

作者: 和光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的战略任务。为落实《意见》精神,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将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一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系统,建设好实践中心需要循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把准总体要求。把准总体要求是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023年,教育部发布《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指南》,为实践中心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通过完整、准确、全面地领会和把握实践中心建设的定位与目标、原则与理念、任务与职责、条件与保障、评价与监测等方面的总体要求,确保实践中心建设不走样、不跑偏,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明确建设定位。实践中心分为学校实践中心、公共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学校实践中心一般由学校牵头建设,专注于学生专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公共实践中心一般由各级政府行政部门牵头建设,专注于整合各类资源、搭建产教融合桥梁;企业实践中心一般由企业牵头建设,专注于员工培训、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实践中心,应当确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和建设路径。

三是强化统筹功能。实践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人员投入、设备投入,需要协调各相关利害关系,因此发挥好政府统筹作用至关重要。省级政府部门、行业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区域的经济规模、人才需求、产业结构等,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布局、整合资源、提供资金支持等手段,统筹规划省域内实践中心建设,确保其能够高效、有序地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建立协同机制。在政府层面,需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提供支持;在学校层面,需要结合学生需求专注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在企业层面,需要提供技术支持、设备投入、实践项目开发等;在行业组织层面,需要提供行业标准和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实践中心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需要建立多方协调机制,形成建设合力。

五是找好建设载体。学生学习实训、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是实践中心的三大重点建设任务,找好落实建设任务的载体对于实践中心的成功建设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产业园区、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实践项目、设立技术转化中心等,推动实践中心顺利为学生完成实习实训、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提供有效支持。

六是做好监测评价。做好监测评价是确保实践中心顺利实施和达成预期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实践中心的进展、成效及潜在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为实践中心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具体来讲,需要明确监测评价的目标和内容、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制定监测评价方案、组建专业监测评价团队、加强监测评价的实施与管理、注重监测评价的持续改进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