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的关键点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的战略任务。为落实《意见》精神,2023年7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专题 | 现代组织理论视域下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研究 摘 要 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有助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专题 |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价值、困境与策略 摘 要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具有建设主体的多元性、建设面向的区域性、建设任务的明确性、建设模式的多样性、建设资源的共享性等特征。其是落实国家有关战略要求的体现,是改革探索深入推进与转型发展的产物
办学与管理 | MOA理论视角下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摘 要 职业能力建设是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重要议题。选取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为典型案例,基于MOA理论识别动机、机会、能力三个层面的5个前因条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提
办学与管理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点线面体”特色学徒制体系构建 摘 要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职教育“点线面体”特色学徒制体系构建有助于促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益于深度开发技术技能人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从梳理参与者作用点、
课程与教学 | 学分银行支撑职业教育中高本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 摘 要 职业教育中高本课程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课程管理各成体系、课程开发指向“学科课程逻辑”、课程设置缺乏规划、课程评价缺乏层次
课程与教学 | 优化类型定位背景下高职新型教材开发的实践样态与框架优化 摘 要 新型教材建设是现阶段撬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高职院校的新型教材开发实践初见成效,但在概念认知力、开发能力、开发规范性、改革
课程与教学 | “大语文”理念下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路径研究 摘 要 “大语文”理念是一种超越传统语文教学范畴的教育理念,注重主体性与成长性、综合性与开放性、人文性与审美性、实践性与体验性、传承性与创新性。对照“大语文”理念,高职语文课程改革面临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教法与学法 | 媒介信息素养、在线临场感与深度学习结果关系研究 摘 要 在线深度学习的“深度”表现在方法、过程、结果等方面,受个体特质与素养、在线环境以及交互行为等的影响。基于媒介与信息素养、在线临场感以及深度学习理论,以职业教育在线学习场景下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
教法与学法 |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集训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职业技能大赛赛前集训教学对大赛成绩有明显影响。对上海市参与汽车技术赛项的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和大赛裁判进行访谈调查,对数据进行开放性编码,归纳出影响技能大赛集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造成
教师与团队 | 助力还是阻力:职称评聘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的影响 摘 要 职称评聘制度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的内化与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分析框架,对15名高职教师进行质性研究,从自主、胜任和归属三个基本心理需要维度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职称评聘制度对教师
教师与团队 |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特征及发展路径 摘 要 良好的职业认同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应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范性、职业性、学术性等多重属性带来的诸多挑战的关键。采用扎根理论研究发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职业认同体现在职业认识认同、职业发展认同
德育与心理 | 中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摘 要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26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学习投入的现状,探讨中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职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投入
考核与评价 | 职业教育学生向度增值评价的设计理路 摘 要 增值评价是一定周期内教育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净影响的定量评价,是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评价,体现了评价的本体价值。而实践中,增值评价更多地运用于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在分析增值评价的教师向度和学生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