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时代内涵、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

作者: 朱胜晖

摘 要 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是价值追求、内容选择和持续创新过程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回应与主动作为。新发展阶段,应着重完善现代绿色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绿色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机制,全面打通绿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深化职业教育“三教”绿色改革,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绿色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8-0026-06

为了应对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自然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颠覆性的技术变化等问题,人类社会对绿色经济、绿色增长、绿色发展的追求日益迫切,与之相对应,劳动力市场对绿色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在这一背景下,绿色职业教育受到众多国家广泛关注。在国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1]。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绿色化”的概念[2]。2015年10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注了127个绿色职业;2022年9月,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标注绿色职业134个(标注为L),较2015年首次标注绿色职业增加了7个,占职业总数的8%[3]。202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4]。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伴随着国家对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广泛关注,职业教育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绿色技术技能人才、探索教育绿色转型之路的功能日益凸显,绿色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潮流。

一、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的时代内涵

关于何为绿色职业教育,学界对其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2012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将绿色职业教育界定为“融入绿色经济和绿色社会教育的职业教育”[5];谢良才等人指出,绿色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实施整体绿色化发展的结果[6];李雅欣认为,绿色职业教育旨在帮助学习者为从事绿色工作做好准备[7]。以上关于绿色职业教育内涵的认识分别抓住了绿色职业教育的内容属性、价值属性、功能属性等特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缺乏对绿色职业教育内涵全面而深刻的把握。绿色职业教育要回应“何为绿色”和“何种职业教育”这两个根本问题,才能建构其自身本体概念。所谓“绿色”,即生命的颜色,是活力和生机的象征。绿色发展是相对于“工业革命之后,地球环境因为煤炭等化石能源掠夺性的大量采用,开始从传统的绿色走向了黑色,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直接危及人类生存”[8]的“黑色发展”模式而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好注解。而此处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类型教育,它旨在通过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9],来培养人类社会绿色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绿色技术技能人才。所以,绿色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

(一)绿色职业教育是一种价值追求

绿色职业教育是基于“人与世界首先结成的不是认识关系,而是存在关系,在这种存在关系中,世界成了人存在于世的外在环境,人存在于世的根本目的在于过上好的人生”[10]的基本认识而提出的一种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故职业教育要基于“过上好的人生”之前提,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去重新构思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绿色职业教育”代表的是一种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发展价值取向,将职业教育定位在生命共同体之下,不再严格区分自然与人类社会,而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立场,并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去探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绿色职业教育的精神实质是尊重[11]。一是要尊重自然,立足于生命共同体践行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要尊重生命,基于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未完成性设计职业教育;三是要尊重学习规律,尊重职业教育学习者的生命周期规律、认知规律、技能获得规律等;四是尊重职业教育规律,从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五是尊重差异,精准识别人与人、城与乡、区域与区域、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的差异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发展职业教育。

(二)绿色职业教育是一种内容选择

作为一种教育内容的职业教育是绿色职业教育最初之意,也是绿色职业教育被广为接受的一种内涵。所谓作为一种教育内容的绿色职业教育,就是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坚持面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终目标,不仅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还要将培养学习者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涵育学习者的生态意识,使学习者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提升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12]。其二,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际关系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就是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自我观、社会观、价值观的教育[13],旨在帮助学习者在充分张扬个性的基础上获得团结协作、共同生活的能力。其三,正确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提高学习者的心理素质,培养学习者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习者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14]。实践过程中,作为一种教育内容的绿色职业教育既指专门的生态环境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包括将生态环境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各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是一种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绿色职业教育。

(三)绿色职业教育是一个持续的创新过程

绿色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15]。绿色职业教育在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发展价值取向”和“一种整合生态环境教育、人际关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教育内容”之外,还是一个持续的职业教育创新过程。在绿色职业教育语境下,绿色发展将贯穿职业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全要素,并逐步形成一种绿色职业教育文化。绿色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持续的创新过程具体涵盖以下四点。第一,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促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不同教育类型横向融通,不断生成和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制度框架。第二,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办学体制。紧密对接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美丽中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健全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第三,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持续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推动校企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第四,进一步深化“三教”改革。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教材,不断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二、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

(一)历史逻辑: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主张“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16],“天人合一”思想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意指自然与人、天道与人道相通、相类和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理念,该理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国式现代绿色职业教育的提出大致经历了“环境教育—绿色教育—绿色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绿色职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环境教育,1975年联合国发布《贝尔格莱德宪章》,对环境教育的总目的、具体目标、教育对象以及指导方针进行了详细规定[17]。在国内,1992年全国首届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标志着环境教育已成为一项国家行动;1996年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年-2010年)》;1997年,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正式使用“绿色教育”这一名称。中国式绿色教育在教育内部主要指在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生命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绿色”健康发展;在教育外部则主要以环境保护为最终目标,是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18]。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行动。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是绿色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既是对绿色经济发展关于绿色技能人才需求的呼应,也是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遵循,其发展完善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首次标注127个绿色职业和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为重要标志,随着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施行,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发展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二)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具有教育性价值,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19]。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是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教育,所以其本身就是围绕职业劳动展开的教育[20]。绿色职业教育的提出既是对劳动教育本真意蕴的传承,也是对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还是对劳动教育形式的创新。首先,绿色职业教育是对劳动教育本真意蕴的传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劳动教育的本质诉求和应然状态[21],绿色职业教育的提出正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新需求的积极回应,旨在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需要的绿色劳动价值观、绿色劳动技能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绿色职业教育是对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不同时代劳动的具体形式千差万别,职业教育的内容也随之改变。绿色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层面上不仅强调培养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循环利用资源等通用“绿色技能”知识,同时也重视培养碳排放管理员、水土保持员、污水处理工、野生动物保护员等绿色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绿色技能”知识。再次,绿色职业教育是对劳动教育形式的创新。绿色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1+X”证书制度的推广实施、“双线融合教学”成为新常态、AI教师成为新动能等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与繁荣,不仅是对劳动教育形式的创新,更是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变革。

(三)实践逻辑: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回应与主动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意见》明确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绿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其产生与发展正是职业教育领域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回应与主动作为。其一,发展绿色职业教育是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需求。新时代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22],绿色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的追求、对学习者“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能力的强调和对职业教育发展持续创新的践行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可行路径。其二,发展绿色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学生类型和层次多元化、办学数字化和智能化、竞争全球化和国际化等诸多现实挑战,发展绿色职业教育,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办学形式、教育内容、教师队伍等全过程全要素不断创新是应对职业教育发展现实挑战的内在要求。其三,发展绿色职业教育是培育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的重要路径。在中国发展绿色职业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基础,新时代推进绿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传承中华卓越匠心文化、探索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培育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的重要路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