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P-TECH模式下职普融通的实践模式及启示
作者: 段世飞 吴倩
摘 要 美国P-TECH模式在职普融通实践路径上通过融合中学、大学和职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学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双重优势。在P-TECH模式下,美国实施了全方位的职业教育职普融通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设置“六年一贯制”课程;采用“中学—大学—职场”三位一体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职普融通发展仍面临很大的现实困境。基于美国P-TECH模式的实践经验,我国应转变观念,从职普分流向职普融通转变;政策倾斜,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倾斜;优化课程,由单一化课程向融通式课程过渡;多方协作,由产教分离向产教融合发展。
关键词 美国“P-TECH”模式;职普融通;职业教育;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8-0072-09
2022年5月,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取消了“职普分流”相关表述,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职普融通”也成为职业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我国教育体系以及职业教育发展都有深刻影响。职普融通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职普融合、职普沟通和职普衔接[2]。“P-TECH”的全称是“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即“职业技术学院高中预备学校”,由美国商业和科技巨头IMB和政府联合创办,旨在通过“中学—大学—职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打通从中学到大学再到职场的上升通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为他们提供顺利进入职场的机会,从而为实现职普融通创新路径。美国教育部委托美国人力资源研究公司(Manpower Demonstration Research Corporation, MDRC),从实际效果和相关反馈对7家纽约的P-TECH进行了评估。2020年5月,MDRC发布题为《连接学校到工作——纽约P-TECH 9-14年级学校项目实施的评估、影响和发现》的报告显示,P-TECH模式在美国取得了显著成功[3]。美国职普融通P-TECH模式对我国推进教育职普融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探讨美国P-TECH模式的提出背景,以及美国P-TECH模式下职普融通实践模式的具体要素,由此分析我国职普融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美国P-TECH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实施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的制造业逐渐遭受冲击,导致失业率上升,岗位技能需求的改变也使很多人陷入技能断层的困境。据美国劳工部统计,2005-2009年,美国制造业就业规模大幅缩减,制造业就业人数4年间累计减少235万。2009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188万,仅占不到总就业人数13092万的10%[4]。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为了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政府提出了“制造业回归美国”的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促进制造业复苏。2009 年美国政府颁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同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2010年美国政府又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正式签署为法律,实施“制造业回归”战略[5]。这一战略旨在吸引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也面临着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美国IBM联合纽约市政府,于2011年提出了P-TECH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从高中开始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制造业领域就业[6]。这一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普通高中教育,还与企业合作开设相关的职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在获得高中文凭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关行业认证。P-TECH模式下,学生从九年级开始,通常需要花费六年的时间完成高中和大学早期教育和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在高中阶段不仅获得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还获得了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认证,为他们进入制造业等领域提供了更多机会。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了技能人才的培养,为解决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提供了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技能危机问题突出
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浪潮下,高度复杂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方法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然而,面对这一转变,美国社会出现了技能短缺问题,这导致许多人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技能型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技能鸿沟”不断加深[7]。美国技能人才占比较低,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工程和技术人才缺口较大,限制了企业发展,这不仅导致个体和家庭的经济不稳定,还影响了国家竞争力。此外,随着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崛起,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取代,这加剧了技能危机。技能危机问题引起美国政府高度关注,美国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以培养适应未来工作环境所需技能的人才。在此背景下,美国P-TECH模式应运而生。P-TECH模式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教育创新的尝试,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与日益复杂的职业要求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识。它将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条从高中到大学再到职场的无缝衔接的道路[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传统学科知识,还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美国P-TECH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贴近实际职业需求的学习体验,通过培养具备适应性、创新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为缓解美国技能危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个体成长,也为美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美国职业教育变革
鉴于技能危机的严重性以及“制造业回归”带来的就业机会,美国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并推动教育体系的变革。美国职业教育变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更好地满足现代职场的需求。美国P-TECH模式的提出背景之一正是为了应对职业教育的变革需求。美国中学阶段职业教育(在美国统称为生涯与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主要是指课程设计为学生进入特定职业领域或相关的中学后教育及培训做准备的教育。美国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是指以下三种机构:综合高中、全日制CTE学校、地区或区域CTE中心[9]。20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在美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和质疑,许多人认为大学教育是唯一的成功路径,职业教育被视为“次选”甚至是“失败”的选择,是没有上进心、存在行为问题或在学业上存在困难学生的教育[10]。这导致许多年轻人追求高等教育,而忽视了技术和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出现技能短缺、失业率上升以及职业发展机会有限等问题。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持有本科学位的待业者,同时由于技能短缺,很多就业岗位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填补。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开始进行职业教育的变革,P-TECH模式则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尝试。其通过将高中课程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试图打破传统中等职业教育的局限,连接中学到大学再到职场的上升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P-TECH模式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实习和导师指导等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职业环境和要求。因此,P-TECH模式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政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变革。这种积极的职业教育变革不仅有助于解决技能短缺问题,还能够促进社会的职业多样性和平衡发展。
二、美国P-TECH模式下职普融通实践模式的要素
(一)价值理念:聚焦技能与知识融通型人才培养
美国P-TECH模式是由IBM创建的一个开创性的教育改革计划,旨在培养年轻人21世纪工作和持续教育所需的学术、技术和专业技能。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以立法形式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培养技能与知识融通型人才。2006年通过的《帕金斯法案IV》规定了从高中到中等后教育进修过渡的“生涯通道”教育项目,并从九年级开始开设一系列具有连续性的学术与职业课程,学生毕业后能同时获得准学士学位和企业认可的证书或从业资格[11]。2006年后,美国政府发布《美国竞争力计划》,STEM教育迎来快速发展期。美国STEM教育战略计划强调了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提倡将学科知识与职业技能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12]。2018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加强21世纪的职业与技术教育法》(Strengthening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该法案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校采用创新方法,打通教育与产业之间壁垒,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劳动力市场所需的合格人才[13]。P-TECH模式最早由IBM与纽约市政府合作创立,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明确了P-TECH模式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法。2012年,IBM公司编写了《STEM-PCC学校:发展指南》,为新办学模式提供全方位指导,详细说明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如何将它们融合在教学中培养技能与知识融通的人才[14]。美国P-TECH通过将实践技能与学术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创新和适应变化的综合能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职业需求。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源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也是对未来职场需求的深刻理解。P-TECH模式培养了大量STEM领域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有高中毕业证书、应用学科副学士(Associate of Applied Science,AAS)学位证书,具备必要技术和工作技能以紧密贴合岗位需求,以更好地为职业做准备[15]。以纽约布鲁克林早期大学高中为例,培养的学生既需要具有相应的学术知识,也需要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16]。纽约布鲁克林早期大学高中学生能力培养要求见图1。
图1 纽约布鲁克林早期大学高中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资料来源:P-TECH. P-TECH 9-14 School Model Development: Skills Mapping Process Guide[EB/OL].http://www.ptechnyc.org/cms/lib6/NY01001829/Centricity/Domain/43/Skills Mapping Process Final.pdf.
(二)实践路径:实施全方位的职普融通机制
在P-TECH模式下,美国实施了全方位的职普融通实践路径。
第一,设置“六年一贯制”课程。美国P-TECH模式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六年一贯制”课程,即在高中完成4年学习后再衔接2年大学课程学习。从九年级到十四年级,“六年一贯制”的课程内容包括高中课程、大学课程、职业课程三个部分,整体的课程设计以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为核心。学生完成学业后即可获得企业认可的副学士学位证书,并且具备符合相关行业初级岗位从业能力标准的相关岗位技能。这样的设置将学术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实际工作技能和职场需求。“六年一贯制”课程设置的实施涉及多个方面,从教学内容到学生管理,都需要有系统性的规划和协调。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P-TECH模式的“六年一贯制”课程由中学教师、大学教师、职场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建设,以确保课程的连贯性与一致性[17]。学生在六年内完成学业后便可获得高中文凭、应用学科副学士学位。P-TECH模式课程体系以“3R”为特征,即严谨(Rigor)、实用(Relevance)和联系(Relationship)[18]。这种渐进式和一贯制的课程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综合素质,同时逐渐接触到实际岗位需求。其次,学生管理和支持也是“六年一贯制”课程设置的关键。P-TECH模式通过建立完善的学生跟踪和辅导体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职业规划方面取得成功。学生在不同学年会面临不同的课程和挑战,学校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配备企业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职业发展需求[19]。此外,学校会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实习和导师指导等机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领域,培养实际技能。因此,美国P-TECH“六年一贯制”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坚实基础。
第二,采用“中学—大学—职场”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在P-TECH模式下,中学、大学和职场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学—大学—职场”三位一体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职业成功奠定坚实基础[20]。学生在校园里学习学术课程的同时,能够有机会与合作企业建立联系,参与实习和职场体验,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P-TECH模式中的中学阶段起始于高中,是学生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起点。学生将在中学阶段接受学科知识教育,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但与传统的高中课程不同的是,除了学术课程外,学生还将接受与职业相关的技术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根据当地经济需求和合作企业的专业领域进行选择。技术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和应用技能,并为他们未来胜任职场工作奠定基础。在大学阶段,P-TECH模式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深造。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相应的专业领域继续扩展和深化他们的学术知识。学生可以选择从事科学、工程、商务管理等不同的学科领域,并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此外,学生还将接受更加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些培训将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合作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以确保学生具备未来职场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学校将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场实践相结合。P-TECH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连通职场。在大学阶段完成后,学生将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或实际工作,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他们也将接受导师或上级的指导和培训,通过工作经验积累、继续学习深造和参加相关职业认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在美国P-TECH模式“中学—大学—职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学生能够在校园学习、实习和职场中相互补充,全面发展自己的学术和职业能力。P-TECH整合六年制进程的创新教育模式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供了更贴近实际职场需求的教育体验,为学生的职业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