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水平成果评价研究
作者: 张猛 成军 鲍嵘
摘 要 国家首轮“双高计划”收官,以全国197所立项建设院校为研究对象,以76类标志性成果数据为研究依据,在建设档次、省域分布、院校排行三个维度比较分析全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水平及成效。数据分析表明,“双高计划”为我国职业教育大发展确立了划时代意义,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方案”。根据成果数据结果,为国家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提出三个方面的布局思考:一是布局职教“五金”建设,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二是布局共同富裕新赛道,助力育训并举和社会服务;三是布局职教办学规格提升,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 双高计划;标志性成果;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30-0064-09
一、问题提出
国家“双高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在5年建设期满、第一轮国家“双高计划”收官之际,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双高计划”绩效评价工作,明确了包括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与社会服务、学校治理、信息化建设、国际交流等7大类别在内的76类标志性成果评价,旨在量化考核、横向评估197所参建院校的建设水平及成效,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专家学者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类标志性成果数据来研究高校发展态势及建设水平。如梁伟等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学领域所获的历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据进行特征分析,探索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特征与可实施路径[1];姜华等运用DEA和SFA效率值法模型对我国52所“双一流”高校的科研产出成果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全国高校论文数、高被引论文数与科研项目经费的效率值及其相关性、一致性,进而对全国高校科研产出成果进行绩效评价[2];马银琦等通过对近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高质量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培育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3];米高磊通过对2018年、2022年连续两届的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征、主题及培育启示[4]。虽已有诸多基于成果数据的研究,但成果面向较为单一,鲜有基于多类成果数据的院校建设水平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国家“双高计划”验收公布的76类标志性成果指标进行全样本数据分析,从建设档次、省域分布、院校排行等多维度研究国家“双高计划”参建院校的建设水平,多视角探析“双高计划”建设成果的基本特征。
二、数据分析
根据国家公布的76类标志性成果指标,成果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2月29日,数据来源主要为中组部、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官方网站上的公开文件,共收集到65类标志性成果数据,累计涉及27644项成果数据。
(一)党建思政6类成果数据分析
“党建思政”标志性成果设有6类指标,全国高职院校共取得成果1471项。其中,“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成果659项,成果占比44.80%,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一是按档次分析。根据“双高计划”建设档次,高水平专业群B档取得“党建思政”成果最多,为171项;其次是高水平专业群C档,为134项;再次是高水平学校B档,为107项,见图1。
二是按省域分析。“党建思政”成果集中分布在华东、华中2个地区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分别是226项、103项。在华东地区,尤以浙江(74项)、江苏(62项)、山东(51项)3个省份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的“党建思政”成果最多,位居全国前三,见图2。
三是按院校分析。有17所院校在“双高计划”建设期内未取得“党建思政”成果。其中,高水平学校C档1所、高水平专业群A档4所、高水平专业群B档5所、高水平专业群C档7所。成果排名前五的依次是金华职业技术学院15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2.28%)、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12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1.82%)、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12项(高水平学校B档,成果占比1.8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11项(高水平学校B档,成果占比1.67%)、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0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1.52%)、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10项(高水平学校B档,成果占比1.52%)、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0项(高水平学校B档,成果占比1.52%)。有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入围成果前十,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8项(高水平专业群C档,成果占比1.21%)位居全国第八,见图3。
(二)人才培养25类成果数据分析
“人才培养”标志性成果设有25类指标,全国高职院校共取得成果17524项。其中,“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成果8473项,成果占比48.35%,具体数据统计见表2。
一是按档次分析。根据“双高计划”建设档次,高水平专业群B档取得“人才培养”成果最多,为2292项;其次是高水平专业群C档,为1444项;再次是高水平学校C档,为1305项,见图4。
二是按省域分析。“人才培养”成果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北、华中3个地区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分别是2845项、1225项、1142项。在华东地区,以江苏(749项)、浙江(651项)、山东(642项)3个省份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的“人才培养”成果最多,位居全国前四;华南地区的广东省以721项位居全国第二,西南地区的重庆市以562项位居全国第五,见图5。
三是按院校分析。197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全部取得“人才培养”成果。成果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181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2.14%)、金华职业技术学院148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1.75%)、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119项(高水平学校B档,成果占比1.40%)、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04项(高水平专业群B档,成果占比1.2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99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1.17%)。有2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入围成果前十,分别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104项(高水平专业群B档,成果占比1.23%)位居全国第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84项(高水平专业群B档,成果占比0.99%)位居全国第十,见图6。
(三)师资队伍20类成果数据分析
“师资队伍”标志性成果设有20类指标。其中,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工人先锋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4类成果指标在网上没有找到公开数据,未能做数据统计及分析。在其他16类成果指标中,全国高职院校共取得成果5308项。其中,“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成果2842项,成果占比53.54%,具体数据统计见表3。
一是按档次分析。根据“双高计划”建设档次,高水平专业群B档取得“师资队伍”成果最多,为716项;其次是高水平学校B档,为512项;再次是高水平专业群C档,为453项,见图7。
二是按省域分析。“师资队伍”成果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北2个地区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分别是895项、481项。在华东地区,以浙江(250项)、江苏(249项)、山东(193项)3个省份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的“师资队伍”成果最多,位居全国前五;华南地区的广东省以239项位居全国第二,西南地区的重庆市以203项位居全国第四,见图8。
三是按院校分析。197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全部取得“师资队伍”成果。成果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54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1.90%)、天津市职业大学47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1.65%)、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47项(高水平学校B档,成果占比1.65%)、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6项(高水平学校B档,成果占比1.6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43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1.51%)。有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入围成果前十,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以37项(高水平专业群A档,成果占比1.30%)位居全国第六,见图9。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9类成果数据分析
“科研与社会服务”标志性成果设有9类指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青年科学奖)3类成果指标在网上没有找到公开数据,未能做数据统计及分析。在其他6类成果指标中,全国高职院校共取得成果878项,其中,“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成果383项,成果占比43.62%,具体数据统计见表4。
一是按档次分析。根据“双高计划”建设档次,高水平学校B档取得“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最多,为104项;其次是高水平学校C档,为68项;再次是高水平学校A档和高水平专业群B档,均为66项,见图10。
二是按省域分析。“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3个地区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分别是186项、96项、33项。在华东地区,以浙江(80项)、江苏(52项)、山东(27项)3个省份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最多,位居全国前四;华南地区的广东省以79项位居全国第二,华中地区的湖南省以22项位居全国第五,见图11。
三是按院校分析。有83所院校在“双高计划”建设期内未取得“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其中,高水平学校B档1所、高水平学校C档9所、高水平专业群A档12所、高水平专业群B档26所、高水平专业群C档35所。成果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20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5.2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18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4.70%)、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14项(高水平学校B档,成果占比3.66%)、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3项(高水平学校C档,成果占比3.39%)、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2项(高水平学校B档,成果占比3.13%)。有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入围成果前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以8项(高水平专业群C档,成果占比2.09%)位居全国第十,见图12。
(五)学校治理4类成果数据分析
“学校治理”标志性成果设有4类指标,全国高职院校共取得成果300项,其中,“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成果66项,成果占比22.00%,具体数据统计见表5。
一是按档次分析。根据“双高计划”建设档次,高水平专业群B档取得“学校治理”成果最多,为19项;其次是高水平专业群C档,为17项;再次是高水平学校B档,为9项,见图13。
二是按省域分析。“学校治理”成果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南2个地区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分别是18项、12项。在华东地区,以山东(5项)、江苏(4项)、福建(4项)3个省份的“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的“学校治理”成果最多,位居全国前五;华南地区的广东省以10项位居全国第一,见图14。
三是按院校分析。有139所院校在“双高计划”建设期内未取得“学校治理”成果。其中,高水平学校A档5所、高水平学校B档12所、高水平学校C档19所、高水平专业群A档21所、高水平专业群B档41所、高水平专业群C档41所。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3项(高水平学校A档,成果占比4.55%)位居全国第一,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以2项,紧随其后。有4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入围成果前列,分别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2项(高水平专业群A档,成果占比3.03%)、黎明职业大学2项(高水平专业群B档,成果占比3.03%)、岳阳职业技术学院2项(高水平专业群C档,成果占比3.0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项(高水平专业群C档,成果占比3.03%),见图15。
(六)信息化建设6类成果数据分析
“信息化建设”标志性成果设有6类指标,全国高职院校共取得成果2096项。其中,“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取得成果1261项,成果占比60.16%,具体数据统计见表6。
一是按档次分析。根据“双高计划”建设档次,高水平专业群B档取得“信息化建设”成果最多,为337项;其次是高水平学校B档,为230项;再次是高水平专业群C档,为204项,见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