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

入选理由 她是一名中职教师,20年来将“尚礼、塑形、弘礼、塑人”作为教育目标,以美化学生形体美化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心灵;她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奔赴雪域高原开展援藏工作,用无私的爱关心藏族孩子发展,以满腔热血奉献于西藏的基础教育事业,践行自己的援藏使命和教育初心。2022年,她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人物印象 1999年,马丹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因手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冠军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艺术体操一等奖,收到了湖北省歌舞团和多所中学抛来的橄榄枝。她本可以选择进入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专业艺术团体,但最终选择了成为一名中职教师。马丹说,“只有一颗星星的天空不会美丽,满天繁星才会让天空更加绚烂”,她立志让更多的星星闪耀天空。

作为形体课兼礼仪课教师,马丹将“尚礼、塑形”作为教学目标,将“弘礼、塑人”作为教育目标,二十多年来,通过美化学生的形体来美化学生的心灵,擦亮了无数曾经暗淡的星星。一批批优秀学子从武汉市旅游学校走出,马丹也因此先后获得“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

2016年,她主动报名成为首批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教师。当年8月,她和另外49名湖北各地市的老师们一起来到西藏山南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山南一高)任教,她担任校团委书记并兼任音乐教师。

初到西藏的马丹,一方面感受到当地资源不足和条件较差所带来的心理落差;另一方面需要克服高原反应所带来的流鼻血、胸闷气短、心悸难受、夜间失眠等身体不适。她没有抱怨也没有退缩,心里一直琢磨的是: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

她从熟悉环境开始,学习藏语,掌握雪域高原地理特征与深厚的藏文化底蕴,掌握西藏特殊的区情、教情和学情,全方位了解该地区基础教育概况和受援学校师生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符合藏区特点的创新性教学,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生活、进入了工作状态。

为了发挥藏区孩子能歌善舞的特点,解决藏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容易厌学的心理,授课之余,马丹开设艺术舞蹈兴趣班,融合现代时尚啦啦操与藏族传统舞蹈等表现形式,编排了充满特色的藏式啦啦操,创建了雪域高原上第一支学生“舞蹈啦啦操”队。顶烈日、战寒风,操场上、小路边,她带着这群孩子练基本功,跳民族舞。2018年7月,这支“舞蹈啦啦操”队代表西藏自治区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就获得冠军。走出高原,登上了更大舞台的孩子们,每个人的眼睛都在发亮,也让马丹的眼里噙满了泪花。

“选择了援藏就选择了奉献和担当”。2019年暑假,马丹的3年援藏期即将结束时,学生们提前知道了老师要走的消息,有的拉着她说,“您等我们毕业了再走吧!”有的找校长,“千万别让我们的马老师走!”难舍孩子们,马丹决定留下来。第二次援藏,她被安排到了山南市东辉中学。藏族学生从小能歌善舞,马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辅导学生参加艺术类高考,为山南市高三的艺考学生制订详细的艺术考试辅导学习计划。除了山南市东辉中学学生,山南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许多学生也在她的义务帮助下,顺利通过艺考。

援藏期间,看到部分藏族学生家庭生活和学习都比较困难,马丹从经济上资助了多名学生,她亲自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农牧民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加强家校交流,寻求更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她还曾多次捐款并前往山南市隆子县,参加教育扶贫下乡活动。

2019年的教师节是马丹终生难忘的日子,由于众多援藏教育工作创新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她首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20年,她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以“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身份又一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22年,她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人物档案

马丹,女,汉族,197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援疆教师、专技四级。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西藏自治区“援藏先锋”湖北省“荆楚好老师”西藏自治区“最美援藏教师”“全国校园大课间啦啦操推广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指导教师”,荣登中央文明办“敬业奉献中国好人榜”。

上一篇: 徐国庆
下一篇: 何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