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双驱双环、八维融合”育人模式
作者: 和光专业群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而基于专业群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匹配的关键。针对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群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落后、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育人路径不畅、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紧盯区域相关产业需求,依据自身办学实际和特色,依托校内电子商务专业群探索构建了“双驱双环、八维融合”育人模式。
第一,明确培养定位。按照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链上大数据分析等新岗位需求,打破专业边界,组建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连锁经营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金融科技应用等专业协同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依托产业联盟调研成果,明确将“辽商精神”(厚德实干、义利天下、匠心商魂)融入了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确定“两高·五力”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面向“高端企业、高端岗位”,培养具有“市场洞察、数据分析、数字运营、组织协调、设计创新”五种能力的跨界商贸人才。
第二,改革育人机制。围绕区域商业数字化升级,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在辽宁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框架内,依托“辽字号品牌推广项目”,打造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育人利益共同体,构成产教融合大循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苏宁产业学院为载体,瞄准数字商贸的新岗位、新技术、新标准、新技能,构建校企合作小循环。大小循环双向赋能、协同促进,共同推进“辽字号”育人品牌打造。
第三,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学分制形式,将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融入《新商业概论》等6门专业基础课程,将用户画像等新技术引入《连锁企业信息分析》等5门专业模块课程,将新媒体运营等6项1+X证书引入专业技能课,形成“基础互通、模块互选、书证融通”的三级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中,将校企共同研发的23个工作项目融入到专业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校内外双师指导下完成真实工作项目,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学习和实训。
第四,打造育人路径。以电子商务专业群育人活动为主线,成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13个工作室,建设正邦智慧仓储实训中心等12个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科研与技术研发、课程目标与职业标准、教学项目与真实项目、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实训基地与工厂、教学评价与企业考核”相融合的“八维融合”育人新路径,在真岗实景中锻炼学生商业技能。
第五,强化标准引领。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完成制定全国首个《社区便利店规范》和《辽宁省便利店等级评定规范》等地方标准,形成中国特色社区便利店标准,并率先完成便利店星级评定工作,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参与制定《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主持编制《辽宁省商贸物流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成立东北首家苏宁商学院,创新新媒体代运营服务,打造“政行企校”共生共赢的育人生态。
(案例来源: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