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本位视角下中职学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李海涛

学生本位视角下中职学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0

摘 要 学生基于学习体验对于中职学校的满意度反映了中职学校教育质量。依托江苏省领航计划50所中职学校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中职学生学习投入对学校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职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学校满意度自我评价处于中上水平;课堂参与、师生交流、课后学习时间对学校满意度评价有明显的正影响,而课后娱乐时间对学校满意度评价有明显的负影响;就业能力在学习投入和学校满意度评价之间起中介作用,学生课堂参与及师生交流可以通过就业能力间接影响学校满意度,课后学习时间仅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时间接影响学校满意度。需要通过制订就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后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等手段来提高中职学校满意度。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习投入;就业能力;学校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5-0030-06

一、问题提出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从注重“普职相当”的规模发展阶段进入到提高质量的内涵建设阶段。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8]68号)遴选一批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江苏省领航计划学校,打造中等职业教育的“江苏高地”,提高中职教育的适应性[1]。江苏领航计划学校项目实施以来,中职学校在共享职教资源、创新校企合作、转变教育机制、探索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提升了中职学校的满意度。对中职学校满意度可以从学校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看。从外部来看,一方面是社会公众满意度,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于中职学校的满意度,其更加注重学校人才培养的结果。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社会满意度偏低,中职学生一直处于社会低层次就业[2]。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对中职学校的满意度,其更注重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中职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技能人才,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作用,管理机构对中职学校的发展前景有比较高的期待。从内部来看,主要是中职教育参与者对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满意度,其中以学生体验评价为主。与外部评价主体对于中职学校的满意度相比,学生对于中职学校的满意度更能体现中职学校各种资源配置的效果,更能反映中职学校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从学生视角对中职学校进行满意度评价体现了中职教育的“人本”观念,也是提升中职学校满意度的关键所在[3]。本文以江苏省领航计划学校为研究对象,研究学生对于中职学校的满意度,分析学生对中职学校满意度评价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内在机制,为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学生对于中职学校的满意度可以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体验来反映,相比于过去通过对学校硬件和软件的评价,是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作为中职教育的参与者,是学校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对象,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是通过学生主观的感受使中职学校满意度提升得到检验[4]。本研究从学生的学习投入、就业能力对学校的满意度影响进行研究,见图1。其内在机理是,把学生对中职学校的满意度作为学生学习投入和就业能力提高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投入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还从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岗位拓展能力两方面间接影响学生对于中职学校的满意度[5]。本研究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一是学生学习投入和就业能力发展对中职学校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二是学生学习投入对中职学校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二)调研及问卷变量含义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对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单位1~3年级学生进行的线上(部分学校线下)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参考表1。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财政厅共同实施的,旨在打造一批扎根江苏、引领全国、世界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本课题组对首批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50所学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每校抽取300名左右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调研,最后去除无效样本,共获得有效问卷12398份。

学生学习投入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师生交流和学生课后时间安排3个二级变量。其中,课堂参与主要表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情况;师生交流主要表示在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和老师就学习内容进行的联系活动;课后学习的安排主要表示学生在课后用于学习和娱乐安排的时间[6]。对学生课堂参与、师生交流和课后时间安排三个变量进行信度检测,得到Cronbach’s alpha 值分别是0.865、0.881和0.832,说明三者内部一致性可靠。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2个二级变量,岗位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岗位拓展能力是指学生在胜任岗位基本任务以后,能够自我管理,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进行知识更新,以便适应未来岗位任务变化的能力。对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的信度检测,得到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是0.847和0.878。中职学校满意度包括学生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2个二级变量。主观满意度是指学生对中职学校教育是否达到自己期望的主观感受;综合满意度是指在结合社会各界对中职学校的评价后,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效果的满意度。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存在一定联系,又相互区别。主观满意度仅仅是学生个体的主观感受,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而综合满意度是结合其他因素影响以后学生对学校进行的综合评价。两者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是0.911和0.927。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三、研究结果分析

所调查学生的基本特征如表2所示。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22.0软件以及Mplus7.3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关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反映学习投入的两个核心变量,课堂参与和师生交流均值都在中等以上。其中,学生在课堂参与方面的均值是3.415,说明在课堂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而师生交流方面平均值为3.123,数值中等偏上一点,说明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从就业能力方面来看,学生在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上都处于中间位置,但是岗位拓展能力比岗位适应能力相对较低。这说明江苏省领航学校学生能够适应当前就业岗位的要求,但在就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知识更新速度慢,对未来岗位发展适应能力稍弱。这也证实了国内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学生当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从职业教育满意度来看,学生对于中职学校满意度均值都在4左右,说明学生对于中职学校基本满意。但是,学生对于中职学校的综合满意度低于学生个体满意度,这说明尽管从学生主观角度来看对中职学校是满意的,但对中职学校整体满意度还不高。

从各变量的相关系数来看,学习投入、就业能力和中职学校满意度都具有相关性。其中,学习投入中课堂参与、师生交流两个变量与中职学校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5~0.7,就业能力中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两个变量与中职学校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6~0.8,这说明就业能力与中职学校满意度之间关系更密切。

(二)学习投入、就业能力对中职学校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学习投入、就业能力对于中职学校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以学生对于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为因变量建立方程。方程1与方程4只含有基本人口及学校特征的控制变量,方程2与方程5在方程1与方程4的基础上加入学习投入变量,方程3和方程6在方程2和方程5的基础上加入就业能力变量,这样得到学习投入、就业能力对于中职学校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从表4可以看出,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两组方程,从方程1到方程2再到方程3,同样从方程4到方程5再到方程6,其常数项是不断递减的,这说明学习投入以及就业能力变量的加入是有意义的。在方程1中人口及学校特征的控制变量对于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解释程度的变异量是17.4%;在方程4中人口及学校特征的控制变量对于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的可解释变异量是12.8%,说明有必要对人口及学校特征的控制变量进行处理。

方程2相对于方程1,方程5相对于方程4,增加了学习投入的变量。从回归结果来看,方程2相比于方程1可解释变异量增加了29.6%,方程5相比于方程4的可解释变异量增加了30.7%,这说明学生学习投入变量在人口及学校控制变量之外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具有比较强的解释程度。具体来说,课堂参与对于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回归系数分别达到0.334和0.326,且P都小于0.001。师生交流对于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的影响其次,回归系数分别达到0.287和0.305,且P都小于0.001。学生课后学习时间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影响稍低一些,回归系数分别是0.071和0.091,且P都小于0.001。学生课后娱乐时间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出现了不同的影响,学生课后娱乐时间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没有呈现出显著影响,其回归系数为0.018,而学生课后娱乐时间对中职学校综合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且呈现负相关,系数为-0.043,这说明中职学校学生课后娱乐的时间越多,其社会认可度越低,相应综合满意度就越低。

方程3相比于方程2,方程6相比于方程5,相应增加了就业能力的变量。从回归结果来看,方程3相比于方程2可解释变异量增加了14.2%,方程6相比于方程5的可解释变异量增加了16.4%。这说明就业能力变量对于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的解释程度更高。加入就业能力变量以后,课堂参与变量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的影响效应值从0.334下降到0.182,对中职学校综合满意度的影响效应值从0.326下降到0.168;师生交流变量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的影响效应值从0.287下降到0.114,对中职学校综合满意度影响效应值从0.305下降到0.103。同时,在加入就业能力变量以后,学生课后学习时间变量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的影响变得不显著,而学生课后娱乐时间变量对中职学校综合满意度的影响则在负方向变得更加显著。

(三)学习投入、就业能力和中职学校满意度之间的内在机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人口以及学校控制变量固定的条件下,江苏省领航学校学生在学习投入和就业能力方面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有明显的正影响。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投入、就业能力和中职学校满意度三者之间的详细影响过程还不清楚,有必要对三者之间的影响路径作进一步分析。

从研究思路中,学生的学习投入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于中职学校的满意度,还从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岗位拓展能力两方面间接影响学生对于中职学校的满意度。为了检验就业能力变量的中介作用,采用bootstrapping分析法对其分析,并验证“学习投入—就业能力—学校满意度”的影响过程。结果如图2和表5所示。其中,图2中职学校满意度模型分析中的拟合指标分别为:x2=216.082,df=19,P=0.000,CFI=0.987,TLI=0.965,RM-SEA=0.046,各指标都在理想范围之内,模型解释合适。

由表5可以看出,学生课堂参与、师生交流、课后学习时间以及课后娱乐时间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作用。岗位适应能力和拓展能力在课堂参与和师生交流中对中职学校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是部分的,但在课后学习时间中对中职学校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是完全的。岗位适应能力在课后娱乐时间中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也是部分的。岗位拓展能力在学生课后娱乐时间中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是不明显的,课后娱乐时间对中职学校综合满意度有负向影响[7]。

就业能力在学生学习投入和中职学校满意度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从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来看,学生课堂参与、师生交流、课后学习时间以及课后娱乐时间通过就业能力中介作用的总效应分别是0.513、0.261、0.061、0.002;就业能力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直接和间接效应都是显著的,其中课后学习时间的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100%,这说明课后学习本身不会对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产生影响,只有通过课后学习提升了就业能力,才会提高中职学校主观满意度。从中职学校综合满意度来看,学生课堂参与、师生交流、课后学习时间以及课后娱乐时间通过就业能力中介作用的总效应分别是0.437、0.242、0.011、-0.007。就业能力对中职学校综合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是显著的,并且在课堂参与、师生交流和课后学习时间三个方面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课后娱乐时间通过就业能力对中职学校综合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