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重点产业研究

作者: 乔哲 李艳青 周志平

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重点产业研究0

摘 要 基于河北省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选取产业—专业偏离度、技术服务和非学历培训规模等多项数据指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服务贡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或区域特色,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专业群面向产业的服务还存在设置不均衡、对接不紧密等问题。需要从对接地区重点产业、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区域功能定位、对接社会服务需求和对接高质量发展要求五方面,提升专业群服务区域的贡献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专业群;产业结构;服务贡献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9-0033-05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办学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在此背景下,2021年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健全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紧密对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以及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批适应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2021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河北省高职院校平均设置专业数在30个以上,专业分类细、数量多,在具有一定职业教育基础的同时也存在办学资源分散、优势专业不突出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探索专业设置的内在逻辑和功能耦合,对接重点产业发展,以专业群建设为突破点和着力点,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和专业群,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1]。

一、河北省重点产业布局与发展特征

当前,河北省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区一基地”区域功能定位,在全省推进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河北省对照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突出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具有支撑作用的重点产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中加快河北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河北省发布了“十四五”规划系列政策文件,指出坚持调优存量、做强增量、挖掘潜量,明确提出增强钢铁、装备、石化、食品、医药、信息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都市农业等12大重点产业支撑地位,构筑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两翼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河北省“十四五”规划的12大重点产业布局及三次产业结构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河北省重点产业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分布,依次为1个、6个和5个。12大重点产业的布局体现了河北省以重点产业为抓手、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规划方向。同时表1还统计了2021年河北省与京津冀整体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对比情况[2]。与整体区域相比,河北省第一和第二产业占比高,第三产业占比则明显低于区域整体水平。这一产业结构特征,一方面体现了河北省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进行的资源型重工业、制造业等产业转移的发展定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河北省产业结构和整体产业水平与京津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需继续优化和转型升级。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

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和资源的保障,其中强化人才支撑是重要的保障要素之一。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明确提出了支持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指导思想;2022年4月,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双高计划”建设绩效中期评价工作,亦将“支撑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的贡献度”“社会服务尤其是技术服务的成效”等列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绩效评价重点。因此,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3]。

(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分析

目前,河北省共有高等职业院校66所,开设391种专业,专业整体覆盖率为52.6%,涵盖了除水利大类之外的18个专业大类。在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双高计划”建设名单中,河北省共入选11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在此基础上,河北省又遴选了30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36个骨干专业群。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中,国家级高水平、省级高水平及骨干专业群(下文统称为高水平专业群)共计41个,按专业大类划分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相比于专业布点数,河北省高水平专业群整体数量占比较低,专业覆盖面也有待提高。从专业大类角度来看,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分属8个专业大类,其中所含专业群最多为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等大类。省级高水平及骨干专业群分属15个专业大类,包括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和财经商贸等大类。从所统计的专业群结构占比数据来看,排名前两位的是电子信息类和装备制造类,然后为交通运输、医药卫生和财经商贸等大类。

根据上述分析,河北省高水平专业群受到区域产业结构及院校办学基础等因素影响,大多为高职院校的品牌或特色专业,能够起到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同时专业群的设置也体现出河北省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政策的方向引领。但河北省某些行业领域的专业群数量和质量还有不足,专业群建设仍需加大力度。如电子信息大类,具有最多的开设专业数、专业布点数和最高的专业群结构占比,但却尚未建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相似情况的还有文化艺术、旅游大类等属于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专业大类,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水平与专业布点数等指标形成巨大反差。这些专业大类尤其需要解决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应将更多资源用于打造专业群特色和品牌,使其迈入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高水平专业群与产业结构适配性分析

在对职业院校现有专业群及对接产业分析的基础上,河北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河北省“十四五”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工作方案》。其中,根据12大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提出2021-2025年间拟重点建设面向12大重点产业的556个专业群,逐年进行专业建设规划调整,每年完成1/5的目标,见表3。

在表3中,根据河北省重点产业分类,利用拟建专业群数量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比例、结构占比等指标,对高水平专业群的适配情况进行分析。从整体来看,目前建设的高水平专业群总量不到拟建设数量的8%;从拟建专业群数量可知,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智能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的拟建专业群远高于其他行业,突出体现了河北省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数量与拟建数量的比值定义为“专业群建设比例”。由表3中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比例数据可以得出,面向传统产业中的石化产业和金融服务产业的建设比例已达30%;而现代产业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智能及现代商贸物流均不足10%,面向新能源和食品产业则未建有高水平专业群。因此,应在建设好服务传统优势产业的专业群同时,着力提高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智能和新能源等现代产业的专业群建设数量和水平,顺应河北省产业发展趋势,更好地服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借鉴多淑杰的“产业—专业结构偏离度”指标[4],采用“偏离度=专业群服务产业结构占比-产业结构占比”来表征专业群—产业结构适配性,偏离度绝对值越大,表明二者适配性越差,反之则说明适配良好。根据表1中的2021年产业结构占比和表3中的高水平专业群结构占比数据,可以得出河北省高水平专业群与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值,见图1。

根据国家及区域的“十四五”产业结构规划,河北省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占比应适当降低,而第三产业占比则需加大力度提升。由图1所示的偏离度值可以看出,河北省第三产业的数值为正,且绝对值最小,说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群设置适配性相对较好,同时专业群服务产业结构占比略高于产业,对产业发展可发挥拉动促进作用。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偏离度绝对值相对较大,且均为负值,表明专业群建设力度低于产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还不足。从整体来看,当前河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基本符合地区整体产业结构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但仍需针对重点产业发展态势,持续调整降低产业—专业偏离度的绝对值,使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具有更高的适配性。例如,在第一和第二产业专业群结构中,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对接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的专业群建设,以促进河北省农业和工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高端的建设;对于第三产业,则应继续在多方面加大面向信息智能、现代商贸物流等高端产业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支持力度,以打造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高品质的地区专业集群。

三、河北省高水平专业群服务重点产业情况分析

在校生规模、横向技术服务、非学历培训等指标可以反映高职院校对地方产业的人才输送、科技服务以及社会培训等服务贡献情况[5]。本文对“双高计划”建设初期(2020年)和中期(2022年)河北省高水平专业群绩效评价中的相应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见表4、表5。

表4显示了2020年河北省高水平专业群面向12大重点产业的服务贡献情况。从整体来看,专业群服务贡献能力差别较大,在各产业之间分布很不均衡。从在校生人数来看,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专业群在校生数最高,为22167人,在总数中占比29.6%,明显高于信息智能、生物医药健康和文体旅游等产业;同时,服务第三产业的专业群在校生数占比60.05%,远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而从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和非学历培训情况来看,服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专业群,两项指标在其总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3.87%和48.32%,明显高于其他各类产业专业群;同时这两项指标在第二产业专业群的占比最高,尤其是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占比高达86.30%,远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

由表4可以看出,在“双高计划”建设初期,河北省高水平专业群中面向第二产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专业群,具有相对最高的服务贡献水平;但同时第二产业中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专业群服务水平相对最低,尚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群建设和布局,以解决服务贡献能力不均衡的问题。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群,如电子信息、医药卫生以及教育与体育等大类的专业群,具有相对最大的在校生规模,但在横向技术服务、非学历培训等服务贡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在建特色、创品牌以及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发力。

按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自评报告中,对其高水平专业群在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总结自评。表5为河北省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在服务地区重点产业方面的相关绩效指标统计数据。

从在校生规模可以看出,面向不同产业的专业群数据相对于2020年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群在校生人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高端装备制造对应的专业群增长最多,达15%;反映出国家高水平专业群顺应了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对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度增加了人才供给,扩大了培养规模。同时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群在校生人数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反映出河北省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还处于相对欠发达阶段,用人需求不充沛,相关专业群较2020年进行了调整,以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教育资源。

表5中专业群的用人单位满意度指标整体水平较高,均在94%以上;同时,技术服务到款额和非学历培训规模两个指标的数据亦呈现倍数增长,其中生物医药健康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专业群指标数据增长尤其突出,均在400%以上。

通过分析以上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的绩效评价数据,一方面表明在“双高计划”实施两年多以来,通过服务对接重点产业,河北省部分专业群在服务贡献方面取得了较大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河北省重点产业对职业院校的技术服务和人才需求大大增加。河北省整体呈现出重点产业发展与专业群服务贡献水平提升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