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科概念意涵研究

作者: 侯长林 李世梅 罗静

摘 要 比较是认识和把握职业学科概念意涵的重要方法。对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的比较发现:两者连接的纽带是职业及职业知识,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呈现方式不同,二是产生时间不同,三是相互作用不同。对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较发现:两者都是类型学科的总称且都重视实用知识和技术知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逻辑起点不同,即应用学科主要对应社会应用,职业学科主要对应职业岗位;二是逻辑主线不同,即应用学科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职业学科是面向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研究;三是逻辑支点不同,即应用学科建设的是应用型高校、职业学科建设的是职业技能型高校,应用学科依托的是应用创新团队和应用发展平台,职业学科依托的是职业创新团队和职业发展平台;四是逻辑旨归不同,即应用学科是为社会发展服务,职业学科是为职业进步服务。

关键词 职业学科;职业科学;应用学科;比较视角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12-0041-06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诞生之后,职业学科应运而生。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概念,且其核心概念既具有学科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己的个性。因此,职业学科诞生之后,其概念意涵是必须厘清的问题,否则,其学科体系将难以构建。

学科体系难以构建,职业技能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就会受影响。英国高等教育理论家纽曼(John Henry Newman)说过:“大学要么是指学生,要么就是指学科。”[1]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均冠以了“大学”之名。既然已经冠以大学之名,如果连学科都没有,怎么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学?所以,对职业学科概念的意涵进行专门研究意义重大。

厘清职业学科概念意涵的方法有多种,但比较研究法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对相似或相近概念进行研究,这一方法更为管用,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M.M. Bakhtin)曾明确指出:一种文化只有在与他种文化的比较中才能较为充分和较为深刻地揭示自己的内涵[2]。钱钟书在比较文化研究中移植德国学者华尔泽尔(Dskar Walzel)在其著作《艺术的互相照明》中使用的“互相照明”的学术方法[3],就是比较研究法的形象化解读。目前,与职业学科概念紧密相连的有职业科学、应用学科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都先于职业学科产生,并且已经在学界得到大多数学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认同。因此,本研究拟从职业学科与这两者的互相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把握职业学科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的互相比较

在职业教育界,与职业学科比较接近且容易混淆的概念是职业科学。这两个概念有很多相似或相近的地方,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学科与科学一样,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诸多不同之处。

(一)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在互相比较中呈现出的连接纽带

人们之所以难以分清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两个概念,根本原因在于其有着共同的属性,那就是职业及其职业知识。

职业科学是关于职业的科学。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在拉丁文和德语中就是指知识。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Immanuel Kant)认为,科学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构建的完整的知识体系[4]。有人认为,科学主要就是定量知识的集合体[5]。还有人认为,科学是人类为获得真实的知识而进行的成系统的精神方面的探索[6]。可见,科学不仅与知识有关[7],而且处于知识活动的最高层次上[8]。职业科学是科学的下位概念,自然也与知识有关,只不过,是与职业知识有关。姜大源介绍,职业科学概念最早产生于德国,广义的职业科学就是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需的知识,狭义的职业科学则是指某个职业领域及与之相关的工作知识[9]。赵志群认为,职业科学是针对具体的职业领域,比如职业的起源与发展、职业资格特定职业领域的课程开发、特定职业领域的教与学等形成的科学知识[10]。谢莉花等认为,职业科学是指在实践层面就职业技术工人的职业知识所进行的系统深入的探讨[11]。这些关于职业科学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一致的,那就是职业科学是关于职业的科学,是与职业知识有关的科学。

职业学科是关于职业知识的学科。学科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中的discipline,其本义就兼指权力与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认为,学科就是对科学知识加以选择和重组而形成的具有科学基础性质的知识体系[12]。《现代汉语词典》将学科界定为知识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是已经专门化了的知识体系,是依据学问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知识门类[13]。职业学科作为学科的下位概念,也是知识体系,只不过是关于职业的知识体系。因此,职业学科就是指围绕职业岗位构建的知识体系[14]。这些知识体系就是为了满足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粮仓[15]。

职业科学是关于职业的科学,其呈现的方式是知识,职业学科是关于职业知识的学科,两者都是因职业和职业知识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职业和职业知识也就没有职业科学与职业学科,即是说,职业及职业知识既是职业科学的本质属性,也是职业学科的本质属性,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紧密相连的纽带就是职业及职业知识,也正因为职业及职业知识这一共同属性,使得人们厘清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在互相比较中所体现出的不同

1.呈现的方式不同

科学是客观存在的原理或规律,自然科学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社会科学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因而科学只能是发现。有趣的是,发现的英语单词是discover,这个单词的结构为“dis+cover”,dis表示否定、cover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遮盖”或者“覆盖”。这个单词的原意就是不要盖住,让它展现出来,展现出来的东西未经人为加工或者归类,是客观存在的。而学科则是人为的构建。人类社会包括我国已经构建的普通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学科门类,比如哲学、文学、理学、医学等都是人为构建的知识体系。科学未发现之前,它已经存在,即使不被发现它依旧存在;而学科在构建之前,它并不存在,不构建它就不存在。也就是说,科学是客观存在发现的结果,学科则是人为构建的结果。因此,科学与学科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其所对应的“发现”与“构建”方式上。职业科学是发现的结果,职业学科是构建的结果,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发现”与“构建”的不同方式上,只要明白了“发现”与“构建”的不同,也就搞清楚了职业科学与职业学科的区别。

2.产生的时间不同

科学产生于古希腊,尤其是其自然哲学传统和当时的实践传统,就是科学的两个主要源头。古希腊哲学由于是以自然界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使得当时的自然科学融入了自然哲学之中,比如天文学、数学、医学、力学、地理学等都与自然哲学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在古希腊时期,所有的学问都称为哲学。因此,哲学是一切学问之母和一切学问之源。直到历史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才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所以,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出现在15~19世纪。而自然科学的学科则是自然科学发展到成熟或比较成熟阶段后的产物,是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制度化产生的结果,即只有当自然科学具有了独立的研究对象、规范的学科体系和制度,以及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是从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问世到19世纪才逐步形成的。由此看来,就是自然科学的学科也是在自然科学产生之后才出现的,是因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广义的科学除自然科学外还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其产生的时间更早,因为哲学诞生后就有了社会科学。美国学者伯纳德·巴伯(Bernard Barber)认为,科学是源于人类受环境的压迫而诉诸的理性力量[16]。包括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更是人类理性思考的体现。所以,从广义的角度看,科学产生的时间更早。

职业科学概念产生于德国。对职业活动与职业岗位进行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富兰克·布·吉尔布雷特 (Frank B.Gilbreth)提出的工作分析方案,但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则是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于1913年对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技能采取合理的传授形式出现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德国技术学校委员会、企业职业教育工作中心、联邦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对此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促进了联邦职业教育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职业活动与职业岗位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登上了科学的大雅之堂——催生了职业科学的诞生[17]。我国职业科学的概念就是姜大源在2005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中首先介绍而来的,赵志群在2010年、冯艳妮在2013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中也对职业科学进行了介绍,近年来谢莉花等发表多篇论文对职业科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推动了学界和社会对职业科学概念的认同。作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职业学科概念,则出现在2019年,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提出的。职业学科概念提出后,笔者及其团队相继发表了多篇论文聚焦职业学科,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肯定与认同。由此可见,不仅科学概念先于学科概念,而且职业科学概念的提出也是先于职业学科概念的。

3.相互的作用不同

职业科学与职业学科的差异不仅是产生的时间不同,更重要的还在于其相互间的作用不同——在职业科学与职业学科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中,由于职业学科是职业知识的体系化,如果体现职业知识科学性和正确性的职业科学不发达,或者说,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或成熟度,也就无所谓职业知识的体系化,即无所谓职业学科。同时,职业学科建设的规律也依附于职业科学发展的规律,因此,职业科学是居于第一位的,发挥着基础性或决定性的作用,而职业学科则是居于第二位的,处于从属地位,因为学科不能决定科学和科学研究,只能对科学和科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18]。科学与学科发展的历史也证明,近代以来,由于科学在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中所显示出的巨大的无与伦比的优势,其已经发展成为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主导力量,使人类在其认识活动中针对认知对象而划分出的各种知识单元的具体学科必然不能离开科学的总体指导[19]。但是,职业科学的发展又离不开职业学科的推动,因为职业学科是联结从事职业研究的科学家们的专门化组织方式,正如美国高等教育比较研究者伯顿·克拉克(Burton R. Clark)所说的,学科是明显联结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20]一样,没有职业学科这种专门化组织方式的联结,就很难将职业科学家们组织起来,形成职业科学研究的合力,从而推动职业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所以,职业科学与职业学科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职业科学决定职业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职业学科的发展影响和促进职业科学的进步。

二、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互相比较

(一)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在互相比较中所呈现出的联系

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是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笔者以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都是类型学科的总称。高校的分类比较复杂,对我国的高校有不同的分类主张,但是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是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高校的三大类型划分法。研究型高校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其所建设的主要是基础学科;应用型高校发展次之,其所建设的主要是应用学科;职业技能型高校发展相对较晚,其所对应的主要是职业学科。职业学科的出现虽然较晚,但由于是职业技能型高校应建的主要学科,其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共同构成了三大学科类型。基础学科是有关基础研究的一类学科的总称,应用学科是有关应用研究的一类学科的总称,职业学科就是有关职业研究的一类学科的总称,即职业技能型高校主要应建设的是职业学科[21]。因此,职业学科是指以职业研究为对象形成的职业教育的类型学科。第二,都重视实用知识和技术知识。应用学科中的应用研究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标,是将纯粹的理论研究发展成为实际应用的形式[22]。要达成应用学科这种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就必然重视实用知识和技术知识,正因为应用学科对实用知识和技术知识的重视,有学者甚至将其称为实用学科或技术学科。职业学科虽然也有非技术类学科,但技术类学科是主体,而技术类学科就是指以实用技术知识为基础形成的知识体系。职业学科对实用技术知识的重视,与应用学科相近。

(二)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在互相比较中所体现出的区别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