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时期高职院校在线教学调查研究
作者: 林宝霞 赵凤英 宋毅
摘 要 以黑龙江7所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网络环境、平台资源、课程内容、实施流程、方式方法、能力态度、质量效果、学生认知8个方面对新冠疫情防控时期高职院校在线教学总体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疫情防控时期高职院校在线教学存在网络平台教学资源有待完善、传统课堂教学机械迁移、教师在线课堂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有待改进等问题。基于OBE理念,可以从强化在线教学基础保障、明确在线教学目标定位、提升在线教学能力水平、推进在线教学质量改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
关键词 在线教学;高职院校;新冠疫情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1-0034-07
作者简介
林宝霞(1988- ),女,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哈尔滨,150000);赵凤英(1965- ),女,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授;宋毅,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
2020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委托项目疫情专项“基于OBE理念高职院校防疫时期在线教学实践问题研究”(SJGZZ2020006),主持人:林宝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教育部在2020年相继印发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1],对疫情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全面部署。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在线教学已成为全国各高职院校落实国家“停课不停学”工作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力推动了“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保障了疫情期间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一定成效。
2021年9月,黑龙江省教育厅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指导要求,召开了全省高校疫情防控工作调度视频会,黑龙江省内所处风险地区的各高职院校相继实行线上教学。在此期间,课题组以黑龙江省7所高职院校为例,对各高职院校开展在线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在线教学的发展。
一、调查设计
(一)问卷编制
在一级维度上,课题组从在线教学的网络环境、平台资源、课程内容、实施流程、方式方法、能力态度、质量效果、学生认知8个方面设计了问卷,并将问卷题目分为非量表类题和量表类题两大类。其中,在线教学的网络环境、平台资源、课程内容、方式方法、能力态度、学生认知维度的题目为非量表类题,题型包括单选、多选以及开放式题型;在线教学的实施流程、质量效果维度为量表类题,采用李克特5级连续评定。实施流程量表(T1)中,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质量效果量表(T2)中,1代表“非常不满意”,5代表“非常满意”,见表1。
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T1量表一组设计了6个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开展研究。运用SPSS26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Cronbach’s α系数为0.910,属于高信度。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对量表题目进行效度分析,KMO值为0.905,接近1,变量间相关性强。p值为0.000,小于0.05,显著性明显,可以有效提取,进行相关性分析。
量表T2设计题目7个,侧重反映在线教学质量效果与满意度。T2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64,属于高信度,能够有效反映出学生对在线教学质量效果与满意度的评价状态。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效度分析,KMO值0.941,p值0.000,研究数据良好,可以有效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调查对象
本文以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7所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在疫情防控期间随机发放问卷,回收问卷2712份,有效问卷2650份。在有效问卷中,答卷人的年级分布为:大一1244人、大二1255人、大三151人;性别结构为:男生占47.21%,女生占52.79%。
二、疫情防控时期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的基本情况
(一)网络环境维度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上网课所使用的工具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手机(92.11%)、笔记本电脑(29.13%)、平板(5.43%);全程使用WiFi上课的学生占17.28%,全程使用手机流量上课的占45.47%。结合随机访谈,一些同学反映,上课期间网络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卡顿、掉线等情况;还有一些同学反映,上课期间会受到APP推送信息的干扰且流量不足时需要额外购买。
(二)平台资源维度
统计结果显示,在教学平台的选择上,倾向使用阿里钉钉的学生占70.83%,倾向使用腾讯会议的占65.77%,倾向使用超星学习通的占38.83%,倾向使用中国大学MOOC的占2.19%,倾向使用雨课堂的占1.66%,选择其他平台的占19.36%。在平台应用过程中,80.27%的学生更加青睐在线直播课堂或同步课堂,认为课堂效果更好。但针对不同平台的混合使用,学生持不同看法,56.6%的学生表示非常支持,认为多元化的平台可以丰富学习资源,16.87%的学生提出明确反对,还有19.47%的学生表示应根据课程选择并固定某几个平台。
在教学资源方面,有77.96%的学生表示其所在专业已建立、共享并更新网络课程资源库;8.49%的学生表示所在专业已建立、共享课程资源库,但未进行更新;2.75%的学生表示未建立、共享课程资源库,可见各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上初具规模。在众多网络教学资源中,PPT等文本资料占比最高、作用最大。从不同类型线上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来看,70.75%的学生倾向于选择PPT等文本资料进行课程学习,63.55%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音频或视频资料进行学习,30.73%的学生倾向于阅读与课程相关的电子书籍或网络链接,18.68%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通过“金课”资源观看学习。
(三)课程内容维度
为了调查哪些课程适合开展在线教学,对专业课与公共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在线学习内容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有67.47%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理论课,有56.79%的学生选择了公共思政课,有42.68%的学生选择了公共语言课,有32.91%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实践课,有23.36%的学生选择了公共体育课,见表2。由此说明,理论课更适合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对于实操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而言,可能不适合线上教学。在进行的随机访谈中,部分学生也表达了这一观点。
在教学进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76.3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进度适中,14.3%的学生认为进度较快,3.47%的学生认为进度较慢,5.85%的学生选择不太清楚。在教材使用方面,60.6%的学生反馈网络学习与线下课程使用的是同一教材,21.21%的学生表示在网络课堂中使用过网络教材资源,13.55%的学生反馈在线学习中没有使用任何教材。在难易程度方面,68.42%的学生认为知识能够理解消化;3.77%的学生认为知识简单,很容易理解消化;23.25%的学生认为知识较难,不能完全理解消化;4.57%的学生表示对于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不清楚。在思政育人方面,针对问题“线上任课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时,是否会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等)课程思政育人内容”,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每次都会的学生仅占42.26%、经常会的占31.58%、偶尔会的占23.43%,从不的占2.72%。在心理疏导方面,调查结果显示,64.11%的学生表示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注意力失焦、无聊、紧张、沮丧等负面情绪或心理问题。但针对问题“防疫期间开展在线教学,任课教师是否会结合课程内容宣传防疫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调查结果显示,每次都会的仅占41.13%,经常会的占29.85%,偶尔会的占25.36%,从不的占3.66%。在创新理念方面,针对问题“你认为在线教学是否传递了学科前沿知识内容”,调查结果显示,58.26%的学生选择了“是”,28.7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5.17%的学生选择了“没有”,7.81%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
(四)实施流程维度
通过量表T1对在线教学的实施流程进行了调查。量表T1设计的6个问题涵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量表题目“Q18.网络教学前,任课教师会推送、布置或发放相关预习内容”主要反映在线教学授课前的“课前预习”情况;量表题目“Q19.课堂开始时,任课教师会进行点名或签到活动”“Q20.在线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会突出强调每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Q21.在线讲解时,会对学生随机进行提问、抢答、投票或组织讨论等活动”分别反映在线教学授课过程中“课堂签到”“课堂讲解”“课堂互动”情况;量表题目“Q22.每节课结束前都会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或思考题目”和量表题目“Q23.课后任课教师会定期开展相关线上调研回访,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分别反映在线教学结束后的“课后作业”与“课后反馈”情况。
从在线教学实施流程与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来看,其流程各个环节与满意度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3,表明在线教学流程各环节与教学满意度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课前预习”“课堂签到”“课堂讲解”“课堂互动”“课后作业”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数值分别是0.486、0.380、0.477、0.427、0.443,呈现低度相关性。而“课后反馈”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数值为0.516,呈现中度相关性。见表3。这表明课后反馈对在线教学满意度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在线教学的诊断与反馈,对于促进在线教学质量改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方式方法维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线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讲授(83.62%)、演示(64.19%)、案例分析(57.89%)、组织讨论(52.83%)、项目分解(41.17%)、自主学习(43.13%)、任务驱动(36.42%),见图1,可见在线教学形式多样,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被使用。在教学互动方面,有94.83%的学生选择了“经常互动”和“时而互动”,66.75%的学生认为能经常感受到教师的关注、鼓励、支持等情感投入。在众多互动形式中,实时性的语音及视频互动效果明显优于留言评论等文字沟通,但师生双向互动中,仍有不少学生处于被动状态,50.08%的学生不愿开启摄像头。
(六)能力态度维度
调查结果显示,96.79%的教师在线教学态度积极、能够认真授课,85.5%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针对实验、实训类或操作性课程,52.72%的任课教师在线教学中经常使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58.3%的任课教师能够经常熟练使用仿真软件、虚拟操作场景以达到教学目的。
(七)质量效果维度
通过T2量表进行描述性分析,能够客观反映出学生对在线教学质量的满意状况,见表4。首先,从整体来看,平均值与标准差没有显著异常,偏度均大于1,峰度均大于0,表明频数分布的高峰向左偏移,长尾向右延伸,两侧极端数据较少,呈正偏态分布。但从T2量表评分来看,“在线教学质量效果与满意度”平均值均低于2,说明与线下教学相比,在线教学质量与效果仍有差距。具体来看,“疫情防控期间选择在线教学”方面,53.96%的学生选择“非常不满意”,样本平均值为1.71。“在线教学学习纪律与学习氛围”方面,52.83%的学生选择“非常不满意”,样本平均值为1.72。“与线下相比,在教学质量成效”方面,48.38%的学生选择“非常不满意”,样本平均值为1.84。“在线教学对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方面,49.21%的学生选择“非常不满意”,样本平均值为1.82。“在线教学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方面,50.38%的学生选择“非常不满意”,样本平均值为1.78。“在线教学对于考取专业相关等级资格证书通过率”方面,48.94%的学生选择“非常不满意”,样本平均值为1.82。“在线教学对于未来求职、就业、创业或考学的帮助”方面,49.06%的学生选择“非常不满意”,样本平均值为1.81。可见,与线下相比,在线教学满意度并不理想,在线教学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