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
作者: 王坤 魏澜
摘 要 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的胜任力水平,关乎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通过深入分析挖掘政策文本、相关文献、访谈资料,初步确立了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经验验证,修正指标体系,最终构建出了由知识素养、实践能力、条件许可、教学能力、职业精神、个性倾向、自我发展、品德素养8个维度以及维度下23项胜任力要素组成的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期为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和考核管理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 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21-0031-06
一、引言
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已经成为“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弥补我国职业院校师资缺陷,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助力,其胜任力水平直接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往国内学界鲜有专门针对兼职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研究大多集中在兼职教师的管理机制、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方面,仅有学者在2014年运用关键事件访谈法构建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胜任素质三角关系模型图[1],总体而言,针对兼职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不但非常缺乏,且存在已有研究距今时间较长,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尝试构建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通过谨慎审视兼职教师应具备的胜任素质,积极应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与挑战。
二、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和思路
本研究认为,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要遵循客观要求和实际调研相结合的原则。一是要凝练出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对于兼职教师素质的要求,二是斟酌借鉴相关文献中关于兼职教师胜任素质的研究成果,三是对处于教学一线的企业兼职教师等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访谈,力求从中获取关于胜任素质更明晰的要点。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对政策文本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确立一些胜任素质的客观维度。其次,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度的编码分析,得出胜任素质作为补充和验证,以此初步确立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最后,修正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经验验证,最终构建出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
同时,本研究将借鉴Spencer等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该模型是胜任力经典模型之一。素质冰山模型将个人素质分为“冰山以上”和“冰山以下”两部分,用以评测人才对特定岗位的“胜任力”[2]。“冰山以上”为显性部分,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显性部分可评测,并可通过培训、培养等得以改进。“冰山以下”为隐性部分,主要包括特质、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态度和价值观,隐性部分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也难于评价和改变,因此这部分素质很难通过后天的培训得以形成[3]。综上,本研究在借鉴素质冰山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研究实际,选取知识、技能、特质、态度和价值观四大维度,在确立胜任力指标体系以及构建胜任力模型时,以此四大维度作为基础和前提。
(二)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
1.政策文本
政策文本作为法定文本,在指引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本研究通过访问白鹿智库官网、中央各部委门户网站、查阅各种文献等筛选收集了近十年颁布的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相关的政策文件,并对文件中有关兼职教师发展胜任力的相关内容予以解析,总结归纳出胜任力素质若干。政策筛选标准为:一是发文机构为国家级机关单位,不包括各省市颁布的地方法规;二是政策类型包括规定、条例、意见、办法、通知等体现国家意志的政策文件;三是政策文本中的内容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职业院校教师、“双师型教师”三者密不可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故本研究同时也筛选收集了有关职业院校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政策文件,以更为详细全面地了解国家层面提出的胜任要求,见表1。
2.相关文献
本研究对已有相关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职业院校教师、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素质文献进行分析,与政策文本分析所得的胜任力素质进行归纳合并后,初步形成8个维度和30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知识素养(教育教学知识、专业知识、职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表达能力、课堂把控力、信息化教学、因材施教)、实践能力(技能操作、大赛指导)、品德素养(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精神(责任感、职业认同、敬业奉献、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条件许可(组织许可、时间许可、职称、职业资格)、自我发展(自我反思、学习能力、探索创新)、个性倾向(服务导向、自信灵活、个人魅力、共情能力)。
3.访谈资料
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主要有扎根理论、历史研究、叙事分析法等,而针对二手定性资料的研究,最为有效的就是扎根理论[4]。根据研究目的,同时为保证研究对象的合理性和全面性,本研究访谈对象主要包括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8人,均是长期在教学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兼职教师,另有职业院校教师以及学生各2人,共计12人。首先,通过开放式编码,抽象出24个初始概念,形成了12个初始范畴;其次,通过主轴编码分析得出各个初始范畴之间的内在关联,共产生职业态度、业务能力、责任担当、个人素养、自我管理、自我发展6个主范畴;最后,通过选择性编码分析得出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结构核心范畴和主范畴的关系结构,见表2。
4.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
归纳出的胜任力维度均不能脱离知识、技能、特质、态度和价值观四大层面,如“教学能力”维度属于技能层面,“职业精神”则属于态度和价值观层面。综合政策文本、相关文献和访谈资料所获取的胜任力要素,初拟出胜任力指标体系,并参考专家和兼职教师对于初拟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建议,对于内涵相似的胜任力素质进行删减、整合,最终提炼出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8个维度共26项胜任力要素,见表3。
(三)胜任力指标体系经验验证
对于初步确定的26个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要素,为检验其与现实情况的差距,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经验验证,修正指标体系,最终构建出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分布在云南、江苏、河南等省份的职业院校中,包括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职业院校教师和职业院校学生三大群体。通过问卷星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共获得问卷187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据统计,其中包括兼职教师26人,职业院校教师35人,职业院校学生119人。兼职教师中,有5年及以上教龄的达11人,有3~4年教龄的达8人,高级技师10人,技师12人,其中不乏在省级技能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得金牌的具有丰富从教经验的兼职教师;职业院校教师中,有5年及以上教龄的达25人,有3~4年教龄的达7人,具有教授职称的3人,副教授10人,讲师17人。可见,教师群体中半数以上调查对象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及较高的专业水平,基本符合研究要求,对统计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生群体中,男生占比达53.15%,女生占比46.85%,大多处于高职二年级或者三年级,97.23%的学生有被兼职教师教过和同兼职教师相处过的经历。
该问卷第一部分是对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身份等客观信息进行了解;第二部分为胜任力要素重要性评价,该部分问卷的选项和答案设置借鉴Likert5级量表。以胜任力要素“教育教学知识”为例,该胜任力要素下分别设置从“非常重要”到“非常不重要”5个选项,由被调查者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进行勾选,选择“非常重要”记5分,“非常不重要”记1分。最后统计各胜任力要素所得的分数,得分越高的胜任力要素,表明该胜任力要素越为重要[5],越应受到重视。
1.胜任力指标体系修正
胜任力要素重要性评价数据汇总如表4所示。以“教育教学知识”为例,教育教学知识在各个评价等级中所获得的频次乘以各评价等级所规定的分数,得到的总和即为胜任力要素“教育教学知识”的总分;均值权重则是用“教育教学知识”在前面计算得出的总分除以总样本数180[6]。其余各项胜任力要素的总分和均值权重的计算均采用如前所述的方法。
李克特量表中,选项“重要”被记为4分。因此,当某项胜任力要素计算所得的均值权重大于等于4时,则说明该胜任力要素是重要的。由表4可知,课堂把控力、劳模精神、探索创新这三项的均值权重均未达到4分,表明这3项胜任力要素对于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来说,作用不大,因此将其剔除,最终得到8维度23项胜任力要素。
2.模型适配度检验
结合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所得的检验数据结果如表 5 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χ2/df值为1.523,在实际研究中,该值小于2则认为模型拟合较好;AGFI、GFI、TLI、CFI的值均大于0.9;RMSEA的值为0.062,小于0.08,仍在适配标准区间内。因此,各项统计检验指标均位于适配标准区间内,表明本研究构建的胜任力模型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适配度较好。
3.效度与信度分析
效度主要考察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由于问卷的编写参考了大量前人研究所得的结果,且与相关人员讨论并经反复修改多次,所以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7]。借助SPSS对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得到KMO值为0.883,越接近1则相关性越强,该KMO值尚可,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001,故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综合看来,该问卷的效度较好。信度采用克朗巴哈系数来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克朗巴哈系数为 0.817,大于 0.7,说明该问卷具有相当的信度。
(四)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经过对胜任力指标体系进行经验验证后,剔除了3项胜任力要素,最终得到8维度23项胜任力要素。一般而言,胜任力模型的形式简单易懂,通常由胜任力各要素构成[8]。基于素质冰山模型,本研究构建出的胜任力指标体系中,知识素养、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条件许可四个维度属于“冰山以上”的显性素质,易于了解、测量和评价,短期内可以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获得提升和发展;而品德素养、职业精神、个性倾向和自我发展四个维度则属于“冰山以下”的隐性素质,很难用专业知识的方法进行培养,潜藏于个人内在,难以改变,也不宜通过短期培训得到提升与发展,但是该部分素质又对人的行为表现起着关键性作用,深刻影响着“冰山以上”的部分[9]。最终构建出的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胜任力素质冰山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可为职业院校企业兼职教师的招聘、考核评价与培养培训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与可操作的方法。应建立基于该模型的全面、具体、科学的兼职教师人才选拔体系、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及绩效评价体系等,让兼职教师的选拔、培训、评价及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具体而言,该模型可以帮助确定兼职教师这一岗位所需的胜任素质,使兼职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特征具体化,为兼职教师的选聘提供依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兼职教师的知识及技能,也应充分挖掘兼职教师的潜在素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其冰山下的隐性素质[10],从而促进兼职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在对兼职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中,该模型可以为考评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使兼职教师的选拔和职业管理规范化。无论职业院校还是兼职教师个人,都可以依据此模型确定提升职业能力的目标和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与培训,提升兼职教师队伍整体的胜任力素质。
三、对策与建议
结合兼职教师胜任力素质冰山模型,从知识、技能、特质、态度和价值观四个维度出发分别阐述兼职教师胜任力素质的提升路径,助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知识维度:扩充知识储备,适应多元教学任务
企业兼职教师所需具备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企业兼职教师大多为各个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每天身在企业工作,优势在于非常了解与本专业和本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发展,可以将自己所获取的对职业院校学生有用的新工艺、新方法等及时补充到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使得职业院校学生可以紧跟专业发展动向,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但相反,由于他们之前并没有走上讲台面对学生的教学经验,也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职业培训等,故而教育教学知识、教学经验等和专职教师相比就显得十分缺乏。因此,在企业兼职教师入职之前,职业院校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尽可能地弥补他们在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入职之后,多鼓励企业兼职教师抽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修培训,尽可能多地扩充知识储备,同时可多向专职教师问课,以适应职业院校的多元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