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论坛 数字化转型:重塑职业教育新形态

第四章 论坛  数字化转型:重塑职业教育新形态0

2022年8月20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主办,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举行。作为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平行论坛之一,本次论坛紧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瞄准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探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路径,促进职业院校增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此次论坛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国、德国、英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21位嘉宾作了主题发言,国内外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者、院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代表共计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出席论坛并分别作致辞和总结。

一、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需要数字化转型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数字化趋势等对经济、就业和社会的影响加剧,如何携手推动全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后疫情时代的美好世界,是摆在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结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的主旨演讲,鲁昕将“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思路和路径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坚持高质量。高质量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想问题的逻辑起点,是设计方案的逻辑起点,是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我国职业教育不是补充教育,也不是低端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逻辑起点的教育。二是创新新机制。新机制指“产教互动”的新机制,是信息、人才、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与教育教学的互动,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教学机制、教材机制改革必须考虑“互动”这一逻辑定位。三是把握新内涵。质量和能级是两个不同内涵的词汇,质量是静态的,能级是动态的,“能”可以释放出力量和动能,要从“提升办学质量”转变成“提升办学能级”。四是打造新生态。要改变对职业教育“低端教育、补充教育”的认知,积极营造让社会尊重和认可的职业教育发展氛围,打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黄维在其所作的“抢抓战略机遇,夯实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科学基座”报告中指出,培育数字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要通过多元化形式合作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要提升各层级管理人员的数字思维能力和数字治理素质,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数字经济的本领。

二、数字化转型与我国地方职业教育变革

依托数字化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赋能职业教育新发展,形成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范式,恰逢其时、十分必要。围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江苏、浙江紧跟科技变革、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先行先试,积极探索。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在题为“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发言中指出,江苏省将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示范引领、安全发展”的总要求,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数字转型的“江苏范式”。第一,在丰富资源上拿出硬招,全力拓展职业教育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包括丰富数字教育资源、改革智慧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评价模式。第二,在提升素养上苦练内功,着力构建职业教育数字能力进阶新体系,具体做法包括提升数字化领导力、提升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学习创新能力。第三,在长效机制上主动作为,全面激活职业教育数字转型新动能,具体做法包括制定职业教育数字转型升级标准、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强化数字平台运维能力。

浙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陈达在题为“数字化转型与浙江职业教育模式变革”的发言中指出,浙江省以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成熟先上、技术保障”的工作原则,积极构建“大脑+应用+服务+机制”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合浙江模式,在构建职教大脑数字底座、建设与应用职教特色教学资源、打造职教特色服务场景应用、培育一批智慧试点示范院校与案例等方面取得一定实践进展。陈达表示,在深化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方面,浙江的具体做法为:逐步发挥职教大脑的智治能效;开展多跨协同重要场景应用;打造名校名师名匠“网红”;加强理论应用研究与机制创新。

三、中国职业院校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

数字化是教育的未来趋势,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大批适应产业需求、具有扎实技术水平的人才,这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基础单元,6所职业院校校长围绕职业院校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作了发言。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许建领作了题为“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发言。许建领介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精准对接区域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需求,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合、理实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探索构建了“六融合”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汤兆武作了题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的发言,从五个层面介绍了学校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做法:一是重塑人才培养定位;二是重建专业群;三是重构模块化课程;四是重组教师团队;五是重融实训基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卢坤建作了题为“互联网+教育的变革:逻辑起点与实践探索”的发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做法:一是加强基础建设;二是建设泛在教学体系;三是对专业进行数字化赋能。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丹中作了题为“职业院校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南信实践’”的发言,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在专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的探索:一是对接数字产业,构建人工智能同心圆的专业集群;二是对接新职业,升级人才培养的定位;三是对接新岗位,重构专业群“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四是对接新技能,打造跨专业的共享实训基地;五是对接新素养,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晖作了题为“产教融合分层分类,推动专业建设改革创新”的发言,介绍学校开展产教融合的“四共四进”路径,即共建优势专业与师资队伍、共研专业标准、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共推实习就业与社会服务,以及推动产业教授进校园、推动产业资源进专业、推动产业先进技术进课程、推动产业实战项目进课堂,最终形成产教科融合新生态。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晓蕾作了题为“数字化时代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的发言,介绍了学校在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方面开展的探索: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职业能力智能测评系统”,生成教师数字画像,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精准推送培训资源;研究和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及时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优化更新培训课程体系,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

四、中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化将是所有行业的表达,制造业、教育培训、医疗服务等所有的职业都将与数字化相关。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数字技术教育将成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围绕参与数字化人才培养,5位行业企业代表分别作了发言。

东软集团股份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作了题为“数字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发言。他认为,在数字经济正在改变传统职业结构的大背景之下,在数字经济面临知识的鸿沟、职业的鸿沟、区域的鸿沟、生态的鸿沟大背景之下,数字化教育将是未来所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刘积仁介绍了东软教育构建的高质量数字化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即以学习者的价值创造为中心,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基础,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大力拓展继续教育、教育资源与数字工场业务,建立了三个业务板块彼此支撑、耦合互动的数字化人才教育服务生态体系。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涛作了题为“项目化教学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与实践”的发言。陈涛介绍了科大讯飞“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目标,聚焦项目目标的适应性、技术路径的适应性、教师成长的适应性,通过“AI+”“项目+”双轮驱动的方式,把持续更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打包成了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然后通过项目制教学方式共同培养数字人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领军人物钟美华作了题为“5G时代,呼唤泛行业数字化人才生态繁荣”的发言。钟美华提出,在组织发展战略聚焦泛行业数字生态业务模式下,统筹识别环境、战略、结构和运营四维力量,包括环境能力、战略定力、结构撑力、运营活力。

微软中国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官韦青作了题为“数字化浪潮下的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发言。韦青表示,信息化时代,需要培养理解信息和使用信息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最基本的信息获取、判断和使用的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职业教育将在信息技术推动下转变成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智能教育,职业教育将面临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变革。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高级副总裁刘谦作了题为“人才为本,建筑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正当时”的发言。刘谦指出,数字经济浪潮奔涌向前,数字科技推动各行各业步入数字经济新时代,以数字化转型整体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是大势所趋。刘谦剖析了传统建筑产业面临的数字化挑战和机遇及职业教育培养建筑数字化人才的责任和路径。

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政策并开展探索。围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多位国外专家代表分别作了发言。

东南亚教育部组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区域中心电子学习教学设计和内容编辑师胡思莹博士作了题为“疫情后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TVET)中的数字化学习”的主旨发言。胡思莹以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TVET)中心为例,从教师队伍组成、课程开发和实施、学习材料的构建、虚拟教学的实施等方面介绍了该中心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情况。

西班牙机床技术学院董事伊萨卡·艾古彼尔德作了题为“技术学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支持”的发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西班牙机床技术学院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具体实践:一是管理与工作流程的数字化;二是创设数字化虚拟教学环境;三是发展数字工厂。

德国海因策学院董事扬·海因茨作了题为“职业培训的数字化转型”的发言,从在线课程开发、在线教学平台搭建、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德国海因策学院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所做的探索。

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中国教育事务总监蔡元文作了题为“数字赋能未来专业会计师培养”的发言。蔡元文从更新专业资格大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在线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考试、强化就业支持等方面介绍了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培养专业会计师的做法和经验。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中心冯马丁作了题为“工业4.0背景下的职教4.0转型”的报告。冯马丁基于双元制教育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应对数字化挑战的经验,阐释了建设学习工厂4.0的重要性,并从增加高职院校数量、健全职教体系、完善法律框架三个方面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议。

克兰菲尔德商学院、英国教育科技协会物流采购供应链管理中心迈克尔·布拉克斯作了题为“商业和物流新技能”的报告,以自动化技术、线上支付技术等为例,具体阐述了技术是如何赋能产业的。

奎斯特国际大学计算机和工程学院沈毅伟作了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教育转型”的报告。从“负面影响”“师资问题”“工资低迷”“新常态”四个方面对马来西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

(本文根据现场记录综合整理。平和光撰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