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人才“产教、专创” 双融合教学模式设计
作者: 冯帅 刘冀琼
收稿日期:2023-05-09 修回日期:2023-07-04
作者简介:冯帅,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零售运营管理、高等教育改革;刘冀琼,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零售运作决策。
基金项目: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科人才产教专创双融合教学改革研究”(2021jyxm
1113)、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视域下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2022jyxm1154)、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统计学’”(2021kcszsfkc300)、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运筹学’”(2021xsxxkc217);阜阳师范大学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重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产教协同育人体系改革与实践”(2022JYXM0004)、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供应链管理’”(2021KCSZSF01)
摘 要:基于创新型新商科人才能力要求,文章设计了新商科人才“产教、专创”双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商科人才教育由学科导向向产业需求导向和由专业分割向跨界交叉融合的双重转变;同时,结合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路径,在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为当前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可推广的决策建议。
关键词:新商科人才;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2-0012-04
一、引言
在工业4.0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并孕育大量新型商业模式的背景下,以新兴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进,信息浪潮下的产业变革与模式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及学习方式,并进一步催生新的零售业态与商业模式。社会和产业对商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职能为导向培养专门人才的传统商科育人模式受到了挑战。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够面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满足产业现实急需和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新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持续改革和优化创新刻不容缓,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是产业界和教育界共同的课题。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新商科人才培养问题展开研究,涉及新商科内涵、学科内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但这些研究较少兼顾新商科学科特征、产业人才能力需求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及新技术等在育人过程中的交互融合[1-10]。
有别于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新商科人才培养一方面应立足国情,坚持守正创新、分类推进及文科教育的价值导向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应主动回应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注重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新技术的融入与讲授,为学生提供蕴含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综合性跨学科教育,培养趋于行业导向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等方面的价值追求,都与当前产业对商科人才需求的目标高度契合,这为高校对新商科人才的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指明了方向和发展路径。
二、新商科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而在跨专业培养、行业与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有所欠缺,学生应具备的沟通交流、团队协调、实践创新等“软技能”也常被忽略。在产教融合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受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社会和产业的需求侧在质量、结构上不能完全匹配,供需脱节问题仍然存在,并提出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及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等重要意见[10]。
作为高等教育中与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结合最紧密的领域,商科包括文科教育8大学科门类中的经济与管理2大类,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囿于高校学制、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新商科人才培养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问题,同时,在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方面的不断探索与预期成效之间仍有很大差距。作者通过对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文件和部分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当前阶段新商科人才培养主要面临以下问题[1-4,10-11]。
(一)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有待细化
培养目标是商科人才培养的方向标。传统商科人才培养通常以单科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调业务素质,注重课堂教学,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存在人才培养标准与社会和行业用人要求脱节的弊端。新商科是对社会变革、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的回应,因此,新商科人才培养要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新商科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要以产业需求和创新创业为导向,并且符合新商科人才的复合型特征,应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维度。
(二)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
新商科建设要求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掌握新技术,熟悉新经济和新业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是突破传统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间的壁垒,走学科交叉,产教、专创多维度融合之路。而当前阶段,很多高校的商科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突出表现为企业招工和学生就业的“双难困境”,主要原因在于专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因此,如何引企入教,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将企业的现代化运营管理流程、创新创业商业模式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训场景转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是新商科人才培养应探讨的课题;如何在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同时,通过强化实践突破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是变革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探讨的重点内容。
(三)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有待革新
作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关键载体,教学模式直接关系到产教、专创融合模式的育人成效和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情况。当前,高校教学模式或多或少都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知识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最终导致专业教育与行业实践和产业需求脱节。新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革新,需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产业实践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充分结合“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践计划制定。
三、新商科人才“产教、专创”双融合教学模式设计
(一)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
一个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清晰、科学、可行的人才能力需求大纲,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计划制定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检验教学效果的标杆。作者结合新商科建设的要求,基于行业用人单位对当前商科人才的需求情况展开了前期调研和资料搜集工作。根据调研和文献资料梳理结果[1],形成了行业用人单位对商科人才在知识、能力及素质等维度的具体要求(表1)。
从行业用人单位对商科人才能力要求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阶段,商科人才培养应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并重,这为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更为后续“产教、专创”双融合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思路。
(二)新商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设计
新商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出符合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商科人才是当前商科教育改革的目标。传统商科教育通常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短板,现有实训基地主要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行业人才需求所关注的创新创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不足。因此,只有加强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采取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校内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互动,进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将产业发展对商科人才的创新性、实践性等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应从师资培育、教学条件与资源建设、社会服务3个模块进行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设计,详细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三)新商科人才培养专创融合教学模式设计
从行业用人单位对商科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结果来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个人能力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校内与行业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业务处理、团队合作等能力,但对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在深度上也有所欠缺。为弥补这一不足,文章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提出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专创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关课程间的融合,而是多维度、全方位的融合,涉及教育教学理念、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整合及师资队伍建设等。
在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基于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强烈程度和所受专业教育深度的不同,教学内容应该是递进式的,因此,文章提出了递进式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图2)。
在专创融合方式设计方面,专创融合解决的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怎么融合的问题,属于研究工作着重探索的问题。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融合应该是双向融合,一是从专业教育的角度,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行业最新动态与需求等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以拓宽学生对当前业态的认知视野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和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二是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引导和激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相关行业的创新探索与创业实践,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使学生的专业理论与技术、个人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升。为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融合的目标,文章提出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落实创新创业素质、在专业课程实施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3层次融合模式。各层次对应关系及具体融合方式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
四、新商科人才“产教、专创”双融合教学模式设计
良好的融合模式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模式设计上,可通过在教学环节引入翻转课堂来变革教学流程,从基本、补充和拓展3个教学维度,依据融合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性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基于此,文章设计了“产教、专创”双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图4)。
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维度及学习的主动意识,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将基本教学向前扩展至补充教学,向后延伸至拓展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12]。基本教学环节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层面,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教学团队在“产教、专创”双融合设计的基础上,基于能力培养需求下达学习目标,提前录制和上传微课资源,并布置相应的测试任务,同时,要求学生同步或及时完成线上学习和测试任务。教学团队可以通过学生线上学习的完成情况,统计和分析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疑点,以便在课中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课中:授课教师从深层次上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引导。在知识层次方面,以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主线,结合企业实际或以教学团队科研项目为应用场景,增加学生学习的代入感,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学习的深度和兴趣;在能力层次方面,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团队协作+应用提升”多维度交叉的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塑造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理论应用、科学创新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情感层次方面,深入挖掘课程资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和科研报国的责任感。课后:要求学生回到线上,通过事先设定的考评系统完成自我评价,教师则依据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成效反思和后续改进,最终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