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职业教育先驱对家事教育的探索与贡献

作者: 汪书怡

近代职业教育先驱对家事教育的探索与贡献   0

摘要:家庭日新会是近代职业教育先驱创办的研究家庭改良问题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家事教育是该会改良家庭的主要手段。以家庭日新会为阵地,黄炎培、沈恩孚、顾树森等职业教育先驱及其邀请的业界精英,阐述了家事教育先进理念,开展了系列家事教育活动。近代职业教育先驱的思想与实践,不仅促进了1922年壬戌学制中家事科的建制与发展,而且推动了家事教育走向社会化,对当今家政教育亦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先驱;家事教育;家庭日新会;黄炎培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1-0090-07

1895年后,“救国改家”的迫切需要,催生了专门研究家庭或家事改良的社会团体。其中,由黄炎培、顾树森、沈恩孚等职业教育先驱于1919年创建的家庭日新会,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在搭建的家庭日新会平台上,近代职业教育先驱不仅邀请教育专家和业界精英,十余载研究探讨家事问题,而且通过组织家事演讲、组建家事教育研究会及公开举办家庭展览会等活动,普及了现代家事知识,培养了家事教育人才,产生了广泛教育影响。然而,学界缺乏对近代职业教育先驱开展社会化家事教育的整体概观。有鉴于此,本文在梳理近代报刊对家庭日新会报道基础上,详细介绍与会人员情况及其开展的家事教育相关活动,进而探析职业教育先驱对近代家事教育的贡献。

一、家庭日新会成立与职业教育先驱集聚

家庭日新会是响应“救国改家”的时代诉求,在家事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借鉴先前社团的创办经验建立起来的。在家庭日新会成立和运行过程中,近代职业教育先驱发挥了组织领导的关键作用。

(一)家庭日新会成立原因

1919年,近代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顾树森、沈恩孚偕其夫人,以一夫一妻为入会原则,以改良家庭为宗旨,在上海创立家庭日新会。家庭日新会成立原因,可从现实需要、历史经验和外部因素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是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辛亥革命的失败意味着先进知识分子借助政治手段改造近代中国方案宣告破产。经过反思后,有识之士发现问题的根源在社会。黄炎培提到,“当初吾国革命的时候,大家认定病根在乎政治。所以拼着命去革政治。到了近几年,知道病根不在社会,倒在社会哩”[1]。社会改造亟须家庭改良。因家庭“实为社会之单位,国家政治新一之风俗之良否,亦原于家庭。”[2]故应从家庭为起点改革社会、国家。甚至有人提到,国家改良“首以改良家庭为根本之解救法”[3],家庭改良“为社会最要之点”[4]。当站在救亡高度审视家庭时,时人发现当时家庭存在如婚丧礼节过于奢靡、主妇缺乏常识致使儿童孱弱等诸多问题。倘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大众开展“讲求一切家庭事务的改良”[5]的家事教育。

二是先前社团创办提供了历史经验。1906年,上海成立了“家政改良会”。该会附设于上海竞化师范女校内,于每周日午后二时至四时邀请女界名流登台演讲家政改良方法[6]。1912年10月,由史济成、刘清扬等人发起,蔡元培、孙文等人赞成的“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在北京宣告成立。该会以“改良家庭惯习,实行男女平等,以图谋社会之发达为宗旨”[7],发布的《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暂行草章》对会员、机关、事务、会期及经费做了详细规定。这些团体的成立与运行对家庭日新会的活动安排、会约制定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这既表现在家庭日新会在每周日下午二时开常会时将演讲作为主要活动,又体现在以一夫一妻为入会原则、设置赞助员等具体细则中。

三是美国将家事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外部因素推动。晚近以来,有识之士放眼世界,学习他国先进思想文化。袁希涛认为,欧美各国正是因为在学校设置家事课,才有良好家庭与国家,“故吾国欲改良家庭,对于各女校之家事一科,当极力注意云”[8]。而随着1917年美国《斯密斯—休斯》法案通过后,“家事教育划入了职业教育的领域,并得到了美国政府每年六十万美金的支持”[9]。由此,家事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职业教育属性,要求中国职业教育专家加强对其的引介研究。

(二)职业教育先驱集聚

会员黄炎培、沈恩孚及顾树森是家庭日新会的灵魂人物,他们既是家庭日新会的发起组织者,又通过参与社团运作成为家庭日新会的实际领导者。黄炎培和沈恩孚共同倡建中华职业教育社,致力于改良和推广职业教育。顾树森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前,“就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是我国早期职业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之一”[10]。顾树森的职业教育实践也十分丰富,曾在欧洲实地考察后,以武进县为试点开展职业教育。家庭日新会其他会员,如黄伯樵、赵师复、杨卫玉不仅曾担任中华职业学校校长职务,更是在1924年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加入“续定新学制师范及职业科课程标准”[11]的讨论。还有如穆藕初、王志莘、陆规亮、潘仰尧等人,对近代职业教育亦有不俗贡献。

实际上,由于近代复杂的社会历史环境,职业教育先驱兼具教育家与政治家双重身份。沈恩孚在江苏省教育会任职十余年,1912年被推选为全国教育联合会主席;顾树森在1927至1946年间,先后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和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等职。职业教育先驱以其社会影响力,一方面,沟通各界,邀请业界精英参会演讲,从不同学科领域深化家事教育。例如,在职业教育先驱邀请下,马相伯、姜思仁、傅步兰、郝更生、杨葆康、汪千仞、张竹君、葛成慧、赵石民、葛敬中等各界知名人士登台演讲。在这批演讲人员中,大多数人曾赴国外考察留学。其中,又以杨葆康、赵石民、葛成慧为突出代表。杨葆康于1918年留美,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幼稚教育及教育硕士学位;赵石民1910年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化学系,4年后获瑞士日内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葛成慧先后两次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则可借助政治身份将团体形成的关于家事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递交政府部门,进而为家事学科建制提供“民间智慧”。

总而言之,在职业教育先驱的运作下,家庭日新会的家事教育活动质量较高,成为当时社会上改良家庭颇具影响力的高水平社会团体。

二、近代职业教育先驱对家事教育的探索

从组织家事演讲到举办各式大会,从组建家事教育研究会到研究创办家事补习所,近代职业教育先驱开展了一系列家事教育活动,不仅对内改良了会员家庭,而且对外普及了家事知识,还培养了家事人才,间接助益了家庭改良和社会改造。

(一)组织家事演讲

家庭日新会开展的最主要的家事教育活动是“请名人讲演关于改良家庭等问题”[12]。围绕“先从研究家庭教育家庭卫生入手,渐次及于改良婚嫁问题家庭组织问题”[13]的宗旨,近代职业教育先驱及其邀请的相关人士进行讲演阐发。具体演讲者、演讲时间及演讲主旨整理归纳如表1所示。

粗略地看,演讲可分为家庭教育、家庭卫生、婚姻问题、家庭经济及家庭工艺几大板块。详细分析演讲内容可知,演讲人员既有“国际”思维,又有“本土”关照,这深刻体现在他们对西方知识的批判吸收中。

一方面,演讲人员引介了西方先进知识与理论。首先是围绕“以儿童为中心”对家庭教育进行阐发。他们从我国旧家庭父母遏止儿童游戏的现实出发,指出此行为违背了儿童心理,同时引据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者主张,“盖游戏为儿童之天性,且有益之游戏,均寓有科学之精神”[14],进而提出在家庭和公共场所建立小孩游戏场所的建议。其次,将近代西方家事科知识汇融进家庭卫生、家庭经济和家庭工艺讲演中。如在家庭卫生上,演讲者不仅根据近代传染病学知识提出儿童不同季节易患疾病及防治方法,而且公开演示如何用蒸汽杀菌煮水。在家庭经济上,有演讲者认为随手记账是导致家庭入不敷出的原因,提到记账方式亟需改良,“最妙能以中国帐式,而能参合簿记之原理,务求简单明晰,庶易一目了然也”[15]。还有演讲者用经济学眼光重新审视养蜂、育蚕等传统家庭副业,指出这些“于吾人家庭经济,颇有关系”[16]。而在“凡家庭工艺或商业或园艺等,为女子能力与社会习惯所适宜之职业,应设法使之逐渐推广”[17]思想指导下,近代职业教育先驱曾两度邀请化学专家赵石民和农学家葛敬中进行演讲,介绍家庭化学工艺、家庭与园艺方面的知识。

另一方面,演讲人员对西方新知保持谨慎省思。一是表现在对新文化运动后婚姻过于自由的批判。他们试图借助“还原”国外婚嫁情形,矫正时人随意婚嫁的社会偏激舆论。胡彬夏介绍了美国男女社交,认为他们虽自由,但“男子断不敢贸然求婚,女子未经观察正确,亦素无轻许之理”[18]。沈商耆则提到,“实则西洋各国,皆以离婚为最痛苦最不幸事”[19],进而呼吁“新式结婚,亦须重旧道德”[20],缔婚次序应“先以媒妁之言,次本男女志愿,后经家长许可”[21]。二是提出不要盲从西方学术结论。黄胜白在作“小儿卫生”演讲时举例到,“英国小儿多患佝偻病,故其医家鼓吹小儿吃石灰水”[22],中国却不然。如果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判断移置到国内,反而弊病丛生。

在近代职业教育先驱的组织下,高质量的演讲内容不但丰富了会员家事知识储备,而且促进了会员在家庭中家事知识的运用,利于近代中国家庭改良。

(二)举办各式大会

基于家庭非私有物,应当公开的认识,近代职业教育先驱举办展览会、娱乐大会及常年大会,并邀请会内会外人士共同参加。在这些大会上,近代职业教育先驱通过开办家庭展览、组织娱乐活动和邀请名人公开演讲的方式,将家事改良研究成果公益性地向社会大众公布,从而激发大众对家事改良的兴趣,传播和普及了现代家事知识。

首先,展览陈列家庭用具。1921年,家庭日新会议决筹备第一届家庭展览会,计划以中华职业学校为会场,由筹备员顾荫亭、黄炎培、倪裳菊等人收集关于房屋、用具、卫生、饮食、衣服、婴儿、家庭教育、家庭手工或艺制作品、家庭预算统计及簿记和家庭各种仪式等方面的家庭物品,并定于1922年农历正月初六至初八日公开展览。通过布置,此次家庭展览会“非常完整,足资模范”[23]。及至第五届年会,家庭日新会专门举办了关于家庭经济和保育方面的展览,第一天在职工教育馆“陈列各种储蓄、图表、器具、章程、办法、礼券等”[24],以唤起公众储蓄意识,第二天“陈列卫生器具,育婴器具”[25],这次展览则有一番盛况。

其次,组织正当娱乐活动。1922年,除陈列家庭改良物品外,第一届家庭展览会还特设美术馆于展会楼上,分为两室陈列我国现代画家作品及古代图画。观赏画作作为一种高尚娱乐,开阔了大众视野。娱乐大会和常年大会的娱乐活动更为丰富。例如,在第四届年会上有西乐、昆曲、武术、美术、游戏、电影等各项娱乐,娱乐大会节目安排则有国乐、新剧、影戏等。最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家庭日新会联系戏剧协社共同举办的娱乐大会。娱乐活动既有戏剧协社表演针砭“旧社会大家庭之恶俗”[26]的新剧《好儿子》,又有明星影戏公司播放“尤足为旧家庭之当头棒喝”[27]的《孤儿救祖记》和《猛回头》影片,故当天“虽阴雨濛濛,道途泥泞,来宾犹有六百余人之多”[28]。

最后,邀请名人公开演讲。除在会员内部进行演讲外,近代职业教育先驱还邀请中西男女人士公开演讲家庭相关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在1922年家庭日新会第三届常年大会上,邀请山额夫人作的《生育节制底重要和方法》演讲。此次演讲围绕生育节制的意义、生育节制的具体措施展开,是山额夫人在沪的唯一一次演讲。这场“前卫”演讲,吸引了家庭日新会会员百余人,其他来宾五六百人到会听讲,普及了生育知识,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极富启发意义。

(三)组建家事教育研究会和家事补习所

1923年4月7日,江苏省教育实业联合会成立,“会中特设职业教育委员会,延请专家为委员,规划指导全省职业教育事宜”[29]。其后,召开家事委员会两次,研究决定将“组织家事教育研究会”作为第一年推进计划 [30]。1923年6月17日,黄炎培在家庭日新会上报告江苏省职业教育联合会内家事委员会开会情形[31],并传达了江苏省拟开办内设家事科的女子职业学校的筹划。6月24日的会议中,陆规亮正式报告江苏省教实联合会职业委员会来函,该会委托何克明与家庭日新会共同组织家事研究会。对此,家庭日新会中的职业教育先驱积极响应,于接函后的6月至12月间,多次组织会议对组织家事研究会及延伸而出的相关议题进行探讨,其开会具体情况见表2。

上一篇: 为成功和公正而发展职业技能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