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的国际化:SWOT-PEST模型分析与路径研究
作者: 云蔚 李炜婷
摘要: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乘着”鲁班工坊“出海”,成为与合作国分享先进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载体,并展现出探索更加广阔的国际化道路的巨大潜力。通过应用SWOT-PEST模型分析,EPIP教学模式应紧抓“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扩员、教育强国、教育数字化等重大机遇,发挥鲁班工坊国际品牌的特有优势,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竞争,用高质量的“走出去”助力中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职业教育国际化;鲁班工坊;SWOT-PEST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2-0005-07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之一[1],不但反映了中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国际产能合作中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撑;不但是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果的检验,也是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成果分享。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已进入到自主创建模式、制定标准、研发装备、开发教材的新阶段,构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标准、国际资源与国际话语体系[2]。随着鲁班工坊上升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服务“一带一路”的国家行动,以及元首引领外交的重要合作项目,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也被更多人熟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白皮书指出,“继续推进中国本土化、视野国际化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应用,发挥已建立的泰国、葡萄牙、埃塞俄比亚等国EPIP教学研究中心作用,给更多境外合作伙伴带去先进的教学模式、优质的教学装备”。EPIP作为打磨多年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成果,在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不仅在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职教出海”领域,而且在来华留学生培养、派出师生交流、国际学术合作等方面都大有可为。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EPIP教学模式在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职业教育国际化相关的文献较为丰富,包括对其现状、特点、逻辑、困境和对策等方面的研究[3]。现有文献也关注到近年来国内外新形势对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新格局提出的要求[4],但是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并不能完全替代对EPIP教学模式国际化的研究。因为EPIP教学模式的国际化仅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众多领域之一,不能将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研究结论直接套用到EPIP国际化上。此外,随着国家层面对EPIP教学模式的重新定位,更有必要对其进行单独且全面的评估,并提出发展对策。
EPIP教学模式的早期文献主要为创始人吕景泉教授的专著和系列论文[5-8]。吕景泉从EPIP的思想来源、创立过程、核心内涵、课程论、专业论、教育论、教师培养、拓展应用等诸多层面建立了EPIP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后续研究关注EPIP理念下不同专业的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路径[9]、鲁班工坊建设中EPIP的应用实践[10]等。现有文献指出EPIP教学模式在鲁班工坊实践中体现出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和项目式的特点,认为EPIP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专门研究EPIP教学模式国际化的文献中,耿洁阐述了EPIP 教学模式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的创建创成[11],并对EPIP国际教育联盟的发展路径、效应与未来展望进行了分析[12]。张维津认为EPIP教学模式面临国际化发展不均衡、国际化进程缓慢、国家就业观不同等发展困境,并从合作理念、师资团队、内外平衡、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13]。本文则主要应用SWOT和PEST模型,分析EPIP国际化自身及外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希望对EPIP国际化和职业教育国际化相关研究形成有益的补充。
二、EPIP教学模式国际化的内涵与实践
(一)EPIP教学模式国际化的内涵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是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国实际而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EPIP是工程(Engineering)、实践(Practice)、创新(Innovation)、项目(Project)四个关键元素的有机组合,是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为统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14]。
EPIP教学模式的国际化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部分,是EPIP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实践。作为一种教学模式,EPIP的国际化通过嵌入境外合作办学、境内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等项目实现跨国分享。EPIP是以上项目的内核,而这些项目则是EPIP的载体。
(二)EPIP教学模式国际化的实践
1.鲁班工坊
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四个内涵”的第一个内涵即为“以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EPIP教学模式是鲁班工坊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鲁班工坊的核心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15]。鲁班工坊则是EPIP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最知名的实践。
2016年至今,中国已经在亚欧非三大洲的22个国家建立了23个鲁班工坊,这些鲁班工坊全面采用EPIP教学模式。鲁班工坊的建设过程充分诠释了EPIP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和项目式的特点,强调“真实”与“完整”,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推动对鲁班工坊建设规范与标准、模式与机制、质量与评价、应用与推广进行系统研究。
2.EPIP国际化智库群
现有的EPIP国际教育联盟、境内外EPIP研究中心、EPIP认证试验中心、鲁班工坊研究机构等组成了EPIP国际化的智库群,为EPIP在全球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理论研究平台和认证试验平台,有力地促进了EPIP理论与当地职业教育实践的充分结合,推动EPIP教学模式在全球范围的分享。
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国际教育联盟于2017年成立并举办第一届论坛。随后六年间,又举办了五届EPIP国际教育联盟年会。联盟成员不断壮大,联盟效应凸显。
与鲁班工坊一致,EPIP研究中心也以泰国作为起点,随后陆续成立了葡萄牙、印度、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埃及等国的EPIP教学研究中心。至此,EPIP教学研究中心已形成与鲁班工坊的洲际布局相匹配的亚非欧三大洲的布局。中华职教社EPIP教学研究中心和两个研推中心(“天津市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研究与推广中心”与“中国—中亚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研究与应用推广中心”)也相继成立。
随着鲁班工坊建设的持续深入,以提高本土师资能力和完善师资标准认证为目标的认证试验机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建立,至今已在东非、葡萄牙、泰国和巴基斯坦建成四家EPIP认证试验中心。
“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和“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先后于2018年和2021年成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鲁班工坊译研中心”,且在新建的英语笔译硕士专业中设立了EPIP和鲁班工坊翻译课程,为精准及时翻译推广EPIP、鲁班工坊的专著、论文、教材、报道等做好人才储备。
3.EPIP赛教互动的国际化
EPIP教学模式自2008年被用于开发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和教学资源以来,通过赛教互动迅速走向世界。
第一,国赛“引进来”提高国际影响力。国赛每年都邀请国外的知名企业、选手、专家学者、会展集团参与,召开国赛对接世界技能大赛研讨会,举办国际化专业教学成果交流赛、鲁班工坊建设项目研讨等活动[16]。
第二,赛项“走出去”到更加广阔的国际赛场。自2010年以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3个国赛赛项成为东盟技能大赛指定赛项。2012年,举办首届自动化工程实践创新国际交流会暨工程实践创新国际挑战赛。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举办三届“能力源”自动化工程实践创新国际挑战赛。2016年至2021年,共举办五届IEEE电脑(智能)鼠走迷宫国际邀请赛。2021年,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设置迷宫机器人项目。
第三,教学资源“走出去”以赛促教。2011年以来,运用EPIP教学模式开发的英文版教材《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业机械手与智能视觉系统应用》等相继出版[17];《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程》被翻译为英语、葡萄牙语、泰语、俄语等多种语言,被东盟、韩国、西班牙等国的高校应用[18];《EPIP 教学模式——中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被列入中华文化走出去项目清单,其英文版和葡文版先后在英国出版社出版[19]。
三、EPIP教学模式国际化的SWOT-PEST模型分析
SWOT模型是管理学中常见的分析企业内外部情况的模型,因简单有效,也常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和学科。SWOT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其中,从研究对象的内部分析优势和劣势,从研究对象的外部分析机遇和挑战。PEST模型则专门分析外部环境,涵盖了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本文将EPIP国际化作为研究对象,先用SWOT模型从内部和外部分析优势、劣势,再进一步运用PEST模型分析来自外部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再一次使用SWOT模型分析机遇和挑战,并运用PEST模型分析外部环境,最终形成模型矩阵(见表1)。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内部优势
第一,EPIP教学模式有着完备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诞生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是在中国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汲取中国古代、近现代教育思想,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创立的[20],具有与世界分享的宝贵价值。
第二,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EPIP强调“真实”和“完整”,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青年就业,这使得EPIP教学模式普遍适用于不同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第三,鲁班工坊、EPIP国际教育联盟等国际化实践取得了显著进展,国际影响力迅速提高,为EPIP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外部优势
政治方面。习近平主席先后24次在重大外交场合就“鲁班工坊”作出重要论述。鲁班工坊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国际产教融合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项目。《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白皮书明确了EPIP的发展方向。这均意味着EPIP的国际化推广和应用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经济方面。第一,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的成就与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第二,“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为当地劳动力带来了较为优质的就业机会,而且中资企业通过产教融合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化,提高当地劳动力的职业素质,从供需两侧改善了劳动力市场,促进EPIP服务本土经济发展。
社会方面。已有的实践获得了良好的国际社会反响,尤其是鲁班工坊将中国职业教育的EPIP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技术装备、教学资源与世界分享,形成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中国方案,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包括荣获海内外多项大奖,得到多家国际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国际使节、专家、行业组织纷纷到鲁班工坊参观调研,并对鲁班工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