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价值意蕴和实践指向

作者: 吕景泉 赵文平 李力 张磊

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价值意蕴和实践指向0

作者简介:吕景泉(1964—),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正高级工程师,教育部鲁班工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高校智库“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自动化技术应用;赵文平(1984—),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技术教育学;李力(1980—),男,硕士,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处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自动化技术应用;张磊(1979—),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国际化。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3年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打造非洲鲁班工坊标杆,提高鲁班工坊‘一带一路’服务力研究”

摘要:鲁班工坊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知名品牌。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是指导鲁班工坊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根本遵循,系统分析26次重要论述的有关背景和相关内容,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合作逻辑、交流逻辑、文化逻辑、教育逻辑和技能逻辑等重要思想逻辑。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是:鲁班工坊是大国外交的靓丽名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新范式,是促进国际产教融合的重大创举,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向为:价值引领上要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功能定位上要搭建以技能共享为核心的综合性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品牌升级上要以鲁班工坊建设为先导龙头全面引领“职教出海”,布局优化上要在服务重大外交战略中优化鲁班工坊全球布局,机制创新上要多条路径多点发力全面推进鲁班工坊内涵建设。

关键词:鲁班工坊;重要论述;逻辑体系;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6-0005-09

2018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这是习近平主席首次在重大外交场合对鲁班工坊建设做出的重要论述。到目前为止,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同的外交场合共26次对鲁班工坊做出了重要论述。鲁班工坊成为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服务“一带一路”的重大国家行动,成为元首引领外交的重要合作项目,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1]。本文以智库为研究视角,通过对26次重要论述的相关情况进行内容分析,揭示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价值意蕴,并明晰实践指向,为未来鲁班工坊建设提供重要指导。

一、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

从年度分布来看,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分布如表1所示,其中,2022年和2023年的频次最多、范围最广。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这可以充分说明鲁班工坊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上升为国家行动。鲁班工坊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必然备受关注。“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鲁班工坊的创新实践”成果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鲁班工坊首创原创于天津,已成为国家名片,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实践突破和理论创新[2]。

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均发生在相关的重大外交活动场合之中,具体如表2和表3所示,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中亚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边机制,是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做出重要论述的重大外交平台,非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阿拉伯国家、中亚国家等是建设鲁班工坊的重点实施区域。其中,中亚国家在2022年和2023年被频繁论及。

实际上每种场合或背景都蕴含着鲁班工坊建设的逻辑。因此,进一步对来自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内容进行词云分析,从新闻报道话语中共析出249个关键词,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合作、交流、双方、文化、教育、职业、技能等是高频词,同时结合26次重要论述的新闻报道具体内容和有关背景,可以将合作、交流、文化、教育和技能确定为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的逻辑要点,具体形成以下逻辑体系。

(一)合作逻辑

合作是鲁班工坊建设的第一逻辑。平等合作是鲁班工坊建设的第一原则[3]。鲁班工坊既是两国双边合作的产物,也是多边机制合作的载体,没有合作就没有鲁班工坊。鲁班工坊不是单方的“输出—接收”,而是双方的合作共建共享。基于合作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成就的认同,对中国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特别是对中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作用的认同,对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教学模式、国际化专业教学框架标准、中国优质技术装备和教学资源的认同(五认同),双方开展平等合作,共同遴选合作院校,商讨项目合作方式、工坊实施路径、专业整合设计、课程综合嵌入、资源有效利用、教学研究开展等,共同为鲁班工坊的建设运行提供主体支撑与基础保障。[4]鲁班工坊已成为中外教育领域中合作关系最紧密的项目之一。习近平主席每次在外交场合对鲁班工坊作出的重要论述都是基于合作的逻辑,较为典型的是如下论述情境。

2022年2月5日,习近平主席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提出双方要深入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认真落实两国经贸合作规划,加强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中方愿扩大进口塔方优质农产品,加快在塔建成中亚首家鲁班工坊。

2023年5月17日,习近平主席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会谈,提出双方要扩大经贸、投资、农业、汽车制造和能源等领域合作,深化互联互通,促进陆海联运,拓展电子商务、创新、大数据等新领域合作,抓紧落实互设文化中心和开设鲁班工坊,以签署互免签证协定为契机,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深耕民意基础。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在习近平主席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同见证下,中哈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哈萨克斯坦州政府建立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合作协议》,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项目全面启动。

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开展务实合作,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并同各方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人员安全保障。

总之,鲁班工坊是深化国际合作的“润滑剂”“催化剂”“粘合剂”,鲁班工坊是国际合作的新品牌;平等合作是鲁班工坊建设原则与发展策略的基本品质,是鲁班工坊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交流逻辑

交流本是一种信息互换的过程,彼此间把自己拥有的提供给对方。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均发表在国际交流场合,实际上,鲁班工坊已成为构筑国际技术技能交流、国际产能合作之桥梁。鲁班工坊作为由天津最早发起并率先实践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带动和促进了我国更加广泛的多领域国际交流。正如下述论述情境,均是为了推进更广泛的交流而推出鲁班工坊品牌。

2023年10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提出双方要加强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多成果,更好惠及两国人民。中哈双方要加强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推进鲁班工坊建设,厚植社会民意基础。

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会见肯尼亚总统鲁托,提出双方要用好孔子学院、鲁班工坊等平台,深化地方合作和人文交流。加强多边沟通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2023年10月19日,习近平主席会见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提出相互支持是中土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双方要提升两国贸易规模,扩大医疗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搞好互办文化年活动,早日在土建成鲁班工坊。

总之,鲁班工坊助力国际交流更深入化、更高位化、更实质化,它是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公共产品。鲁班工坊作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已拓展成为中外人文交流平台、技术交流平台。

(三)文化逻辑

鲁班是中国古代的“大国工匠”,也是中国古代技术技能文化的重要标志,体现着精益求精和智慧创新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鲁班工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技术技能文化传播的窗口,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2022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题为《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哈友好深入人心,中哈即将实现互设文化中心,哈萨克斯坦将建成传统医学中心和鲁班工坊,两国人文合作步子越迈越大,人民友好基础越来越牢。

2022年9月15日,习近平主席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提出中乌双方要全面推进教育、文化、旅游、地方、环保、考古等人文交流合作,加快互设文化中心和鲁班工坊建设,讲好新时代中乌友好故事,为中乌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2022年9月15日,习近平主席会见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提出双方要加快推进非资源领域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土方“复兴丝绸之路”战略对接。尽早落实互设文化中心,为两国人文交流搭建新平台。中方愿早日在土库曼斯坦设立鲁班工坊。

2023年10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提出欢迎乌兹别克斯坦青年来华学习,愿向乌方提供更多奖学金名额。双方还要加快互设文化中心和鲁班工坊建设,加强减贫经验交流与合作。

2024年3月29日,习近平主席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分别向2024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开幕式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是中哈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近年来,两国人文合作方兴未艾,互免签证协定生效,互设文化中心协定签署,鲁班工坊落地,青年交流佳话频传,人员往来日益密切,人民友好基础越来越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鲁班工坊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动加快构建中国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和中国职业教育叙事体系,向世界讲述中国职教故事、传播中国职教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职教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使者,是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职业技能的实化载体。

(四)教育逻辑

鲁班工坊是一种教育合作、教育服务、教育品牌。鲁班工坊的创立旨在服务国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世界青年技术技能水平提升,是一种教育交流合作的实体化平台。习近平关于鲁班工坊重要论述蕴含着教育逻辑,将鲁班工坊置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体系之中,为合作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广大青年人高水平就业提供教育与培训服务。

2018年12月5日,习近平主席见证了由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葡萄牙塞图巴尔理工学院共建的葡萄牙鲁班工坊正式签约成立。该鲁班工坊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家鲁班工坊,共同培养电气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两个专业的人才。

2022年9月14日,习近平主席与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共同签署联合声明,中哈双方坚定发展教育、科学、艺术、新闻出版、体育、卫生等领域合作。双方将全力恢复两国留学生交流。双方一致同意研究在哈开设鲁班工坊的可能性,为两国教育领域合作注入更多动力。

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利雅得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其中,在“青年成才共同行动”中提出,邀请1万名阿拉伯人才参加扶贫减贫、卫生健康、绿色发展等领域专业培训;推动在阿拉伯国家建设更多鲁班工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