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 打造职教合作标杆项目

作者: 吕景泉 赵文平 李力

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 打造职教合作标杆项目0

摘要:自2019年3月在非洲建成第一个鲁班工坊以来,非洲鲁班工坊建设致力于打造中非职教合作标杆项目,取得了卓越成绩。鲁班工坊合作项目由点到面且布局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对接需求且与合作国产业高度契合,服务功能走向多样且得到合作国高度认同。同时,在建设中形成了以下基本经验;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追求,坚持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合力机制,坚持满足合作国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坚持推动中非产能合作与合作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探索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联动合作。未来,非洲鲁班工坊建设,将持续跟进和主动服务重大外交战略,持续深化“五业联动”在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持续优化区域布局和区域中心建设,持续对接非洲发展战略优化内涵建设,持续服务经济社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鲁班工坊;职教合作标杆;五业联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08-0005-08

作者简介:吕景泉(1964—),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正高级工程师,教育部鲁班工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高校智库“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自动化技术应用;赵文平(1984—),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技术教育学;李力(1980—),男,硕士,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处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自动化技术应用。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3年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打造非洲鲁班工坊标杆,提高鲁班工坊‘一带一路’服务力研究”

2013年5月,第21届非盟峰会在埃塞俄比亚召开,非盟发起了跨越半个世纪的非洲发展蓝图《2063年议程》;也是在2013年,我国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推动中非合作关系快速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和多领域的合作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与《2063年议程》的深度对接,也成为中非合作的最大亮点。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召开,主题是“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本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非洲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具体在人力资源合作领域为非洲培训20万名职业技术人才。

2018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宣布,我国将对非洲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其中包括“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旨在为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做主旨演讲,再次提出,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实际上,非洲鲁班工坊建设成为了中非合作的新亮点。

2024年5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来华访问的埃及总统塞西会谈时进一步强调,将埃及“鲁班工坊”打造成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标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合作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中非合作中,职业教育合作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事关中非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中非产能合作的深度及质量。鲁班工坊作为推进中非职教合作的共赢模式和打造中非职教合作的标杆项目,到底如何建设、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和深化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关键性课题。因此,本文着眼于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着眼于推进中非职教合作共赢模式,着眼于打造中非职教合作标杆项目,从智库研究的视角对非洲鲁班工坊建设的进展、经验与走向展开深入剖析。

一、非洲鲁班工坊建设的主要进展

非洲是目前全球拥有鲁班工坊项目数量最多的大洲,这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精神的重要标度。非洲鲁班工坊建设成果丰硕,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服务产能合作、功能辐射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均表现卓越,是名副其实的中非职教合作标杆项目。

(一)合作项目由点到面且布局不断优化

2019年3月28日,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吉布提教育部、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吉布提工商学校、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共同建设的吉布提鲁班工坊正式启动运营。吉布提总统盖莱、总理及十余位内阁部长出席揭牌启运仪式。吉布提鲁班工坊作为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家鲁班工坊,标志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非洲鲁班工坊的开始。吉布提鲁班工坊直接服务“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亚吉铁路”和工业园区建设,开创了吉布提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开设有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商贸、物流4个专业。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在东非的吉布提、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坦桑尼亚,西非的马里、科特迪瓦、贝宁、尼日利亚,南非的马达加斯加、南非,北非的埃及、摩洛哥,中非的加蓬等15个国家建设了17个鲁班工坊,其中埃及、肯尼亚各建设了2个,如表1所示。

总体上,鲁班工坊已在非洲的东西南北中各大区域均有布局。其中,特别是埃及鲁班工坊和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将非洲鲁班工坊带入到一个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的格局。

2020年11月30日,埃及鲁班工坊“云揭牌”启运仪式举行,中埃两国嘉宾分布在5个分会场,以线上的方式共同见证两座鲁班工坊同时在埃及启用运营,在全球首开“一国两坊”之先河。埃及既是非洲联盟重要会员国,也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建设鲁班工坊的意义十分重大。“两座”埃及鲁班工坊,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素有埃及“清华大学”之称的艾因夏姆斯大学、埃及教育与技术教育部直属的开罗高级维修技术学校合作建设,致力于为埃及青年提供技术技能培养培训,开设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新能源应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专业,实施职业教育与本科应用专业的衔接系统化培养。

埃及鲁班工坊是深化中埃两国、中非(非洲联盟)及中阿(阿拉伯国家联盟)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标志性成果。2023年10月16日,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带队实地考察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鲁班工坊,见证了中方院校邀请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加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研究与推广中心。

2021年4月28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合作建设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揭牌启运。该鲁班工坊主要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对接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的机械制造、电子与信息通信、电气—电子技术、工业自动化 4 个专业,运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开展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向非洲青年学生和企业员工提供学历教育及技术培训。

2022年4月28日,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与“东非职教一体化世行项目(EASTRIP)卓越中心”签署协议,为东非国家培养高水平职业教育师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对接《2063 年议程》和《中非合作 2035年愿景》,被非盟总部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确定为面向整个非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四国的 16 所职业学院提供师资培训。在向非洲分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同时,也向东非国家分享职教师资培养的中国方案,实现了鲁班工坊办学内涵的重大拓展。2023年4月25日,继在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合作设立非洲第一个EPIP应用与推广机构——埃塞俄比亚EPIP教学研究中心之后,东非职教师资培养培训EPIP认证试验中心揭牌启运,埃塞俄比亚劳工部国务部长(原埃塞俄比亚技术大学校长)特萨利受聘担任首席专家,旨在聚焦中国本土化与视野国际化教学模式、专业标准、课程资源、师资培养,为合作伙伴提供优秀的中国方案,推动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改革,推动本土化职教师资的培养水平与质量提升。

(二)专业设置对接需求且与合作国产业高度契合

非洲鲁班工坊专业设置均契合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尤其是密切关注合作国当地产业发展的情况,结合中非之间合作企业的布局及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综合研判,科学设置专业。总体上,非洲鲁班工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产业等多方面情况,聚焦服务合作国本土企业,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开设了增材制造、新能源、机电一体化、铁道运营、中医药等30余个专业。

例如,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所设置的专业涉及工业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等领域,这是基于埃塞俄比亚产业发展的需求。埃塞俄比亚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2021年,埃塞俄比亚计划与发展部制定十年发展规划。2022年4月,埃塞俄比亚计划与发展部公布了振兴经济的三年计划,旨在使农业、制造业、采矿业、旅游业及信息和通信技术等行业成为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建筑业和制造业为其工业领域的支柱产业。制造业以食品和饮料加工、纺织、皮革加工、钢铁和汽车组装为主。埃塞俄比亚在电力建设和电网互通方面已成为非洲各国样板。目前,埃塞俄比亚的电网与苏丹、吉布提和肯尼亚联通,并开始向上述国家出口电力。未来,埃塞俄比亚还计划向埃及、坦桑尼亚和南苏丹等国出口电力。

再如,埃及作为北非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早已于2018年发布了《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为光伏产业发展设定了具体目标,即到2035年,埃及光伏发电装机达到43吉瓦,在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量中的占比超七成。为此,埃及正在积极致力于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转变为助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清洁电力。新能源产业作为埃及的主导产业之一,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鲁班工坊设置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是对埃及产业发展需求的回应。

(三)服务功能走向多样且得到合作国高度认同

非洲鲁班工坊的服务功能从单一走向多样,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教育教学模式共享应用、教育教学研究、专业标准推广与专业认证、教育教学设备与资源开发共用等多样化功能彰显出鲁班工坊的强大价值。鲁班工坊功能的不断拓展赋予其更加广泛的影响力。比如,2022年4月与世界银行“东非职教一体化(EASTRIP)世行项目中心”合作启动东非地区职业技术师资培训和考核认证,可颁发由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世界银行、埃塞俄比亚职业技术培训学院联合认证的证书,进一步拓展了鲁班工坊在东非地区职教师资培训和认证的重要功能。再如,2023年4月,中国和埃塞俄比亚院校合作在埃塞俄比亚设立了全球第一个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认证试验中心——东非职教师资培养EPIP认证试验中心,赋予了其在更加广泛的区域推广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功能。

正是由于鲁班工坊的多样化服务功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其深受非洲合作国家认同并获得高度赞扬。比如吉布提总统盖莱于2019年3月28日在吉布提工商学校参加了吉布提鲁班工坊揭牌仪式,高度重视该项目建设。吉布提国民教育与职业培训部部长穆斯塔法对鲁班工坊建设项目充分认可,“吉布提鲁班工坊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先进的技术设备、教学模式及自主研发的专业教材和教学标准。可以说,它的落成让吉布提工商学校重获新生。非洲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都相对薄弱,EPIP 可以极大地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的磨合期,十分符合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未来,我们将在其他相关专业推广这种教学模式。”[1]再如,埃及教育与技术教育部副部长穆罕默德·穆贾希德表示,埃及职业教育正在进行改革,鲁班工坊所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标准和实训设备。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鲁班工坊”已经成为促进中埃友好合作、构建中埃命运共同体的标志性项目。埃及鲁班工坊推动了艾因夏姆斯大学的高本层次人才培养与开罗高级维修技术学校的中职层次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上实现对接,探索了中职毕业生进入职业本科继续深造学习新路径,完善了埃及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贯通培养,落实了埃及“2030 愿景”中对于职业教育的规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