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探析
作者: 李玉凤 左俊峰摘要: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教材改革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不仅是落实国家政策,应对技术升级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面临总体定位不明确、内容选取缺乏专业性、呈现方式僵化单一等困境。为此,需从人才培养层面重新审视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总体定位,从产业升级层面高度重视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具体内容,以及从数字化转型层面积极推进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呈现形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4)12-0032-05
作者简介:李玉凤(1986—),女,硕士,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左俊峰(1974—),女,硕士,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基础部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2023年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一般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材形态改革研究——以英语教材为例”(编号:202303081)
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设计与开发,希望通过这种新型教材来改革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建设新型活页式教材是目前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内在逻辑,梳理教材开发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突破路径,为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内在逻辑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及特点
“教育数字化转型”一直是学界广泛讨论的话题。学者围绕其内涵和特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祝智庭等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依赖于技术的提升与变革,旨在改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从而构建一个既开放又灵活,能够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1]法里亚斯·盖坦(Farias-Gaytan,S)等提出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使用技术,还必须考虑人才、文化和组织结构的变化。[2]袁振国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他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强调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是以人的发展为衡量标准,通过联结客观数据来激活人的自主能动性,从而实现教育者、受教育者、机器、教育环境的多元交互,达到人机融合的目的。[3]钟志贤等在对国内外有关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进行编码分析和比较后,得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的全方位变革,从而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设计性、系统性、革命性、协同性、过程性等五大特点[4]。
可见,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领域全方位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涉及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具体环节,更关注整个教育生态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涵及特点
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数字化技术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及时在教材中融入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等前沿内容,并通过灵活的模块组合与活页装订形式,为学习者提供既便捷又实用的学习材料,以满足职业教育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有两大核心特征。一是“新”。随着数字化战略的持续推进,教材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新型活页式教材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教材的时效性和互动性。[5]在编写的过程中,能及时吸纳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确保教材内容与职业实践的紧密衔接。二是“活”。活页式教材在装帧形式上采用了活页装订,可灵活重组;在内容编排上实现了结构化和模块化设计,为教学提供优秀的承载形式。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内在关系
一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强调教学内容的适时性和永续性。当前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基于开放式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社交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准确识别和分析前沿知识,还可以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6]基于此,新型活页式教材可以迅速地将前沿知识和技能融入教材内容,通过动态更新确保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学生可按自己的节奏和学习方式学到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
二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强调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和协作性。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创造沉浸式学习的新型互动体验。通过融入一系列数字化工具,新型活页式教材可以支持学生与数字化工具之间的实时互动,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型活页式教材可利用更多的智能化工具,更加注重社交化的学习环境。这将有助于增强学习体验,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教育的数智化。
三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强调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共建性。借助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标准化接口,不同的软件系统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不同学习平台之间的交互操作。这一功能为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时代动因
(一)政策导向
国务院于2019年1月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这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明了新方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增强教材的时代性。这不仅是对传统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期许。同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院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这标志着活页式教材的建设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规定了职业学校教材可以“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为活页式教材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并强调“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
综上,我国在数字化时代教材开发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作为一种数字化教材形态,新型活页式教材具有灵活、开放、实用的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数字化的发展需求,促进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
(二)技术驱动
当今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对教育行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与推进,传统的职业教育教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职业教育教材因形式较为固定、内容更新周期长等问题,会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而新型活页式教材以其灵活性、时效性、可定制性等优势,为职业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意味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材开发模式,通过积极拥抱数字智能及新型技术,改革教材形态来实现教材从纸质化到数字化、从固定内容到灵活组合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教材的时效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技术升级的需求,更增强了教材的实效性,使其能够更紧密地对接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
(三)需求驱动
“职教20条”明确强调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伴随着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还要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教材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前瞻性和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教材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而不断更新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并非全盘否定式的或颠覆性的,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增补、创新和有机融合,以确保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新型活页式教材恰恰可以满足了这一要求,不仅具备了传统活页式教材的灵活性,还融入了数字化元素,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这种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组合和调整,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能与岗位需求联系紧密,从而实现因时而变、因需而教。
三、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现实困境
尽管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但其在实际研究和开发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教材开发的总体定位不明确
深入分析已公开出版的活页式教材,不难发现,其变革主要在物理结构层面,即对传统工科教材的理论与实践部分进行重新拆分与组合,并以活页形式呈现。[7]这种变革方式虽然体现了一定的新颖性,但开发目标仍聚焦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材全面综合育人的教育理念,也未能很好地利用数字技术。
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适应数字化转型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现有的活页式教材未能有效匹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这反映出一些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的总体定位和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认识不足,导致所开发的活页式教材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因此,明确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的开发目标,确保其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相契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材内容的选取缺乏专业性和时效性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新兴产业的岗位或传统岗位的新要求紧密相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及新文科的活页式教材需要及时反映这些领域的最新技术、标准、工艺和规范。然而,当前的活页式教材存在着“产业跟随度低,与行业企业需求偏离较远,职业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和生产性未能充分体现”[8]等问题。这主要是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所致。由于缺乏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教材编写者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当前科技和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导致活页式教材在内容选取上缺乏专业性。另外,教材编写常因耗时较长而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从策划到出版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导致教材内容容易过时,难以及时反映先进技术和总结生产工作经验。
(三)教材的形式单一
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应高度重视数字化资源的利用,应积极将视频、交互式图表等融入教材。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活页式教材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技术。通过对市面上已出版的活页式教材进行梳理发现,许多结构体系设计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特别是缺少与数字化发展相匹配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材。当前的活页式教材在课堂上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急需进行改进和更新,以更好地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
四、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突破路径
(一)从人才培养层面重新审视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总体定位
人才培养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复杂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培育具备特定技能、知识和背景的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诸多因素共同发力,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而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对于人才培养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是对传统教材形式的一种全新变革,更是对人才培养需求的精准回应。
第一,应以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目标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型。[9]因此,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应聚焦于学生能力的养成。教材不仅要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可拆解每项工作或任务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使其形成独立的组织模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灵活性特点使其能够迅速适应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需求。基于以上设计,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成功开发应聚焦以下三个关键点:确立职业能力清单;针对每项职业能力,制定详细的技能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总结每条职业能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炼出相应的解决策略。[10]
第二,应以价值引领为抓手。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职业教育教材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秉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逻辑起点。[11]教材不仅要传递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更要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社会使命、社会责任感等内容,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这样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坚守自己的价值取向,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